和田老师有关的温暖记忆

2017-05-23 15:30向京瞿广慈
东方艺术·大家 2017年2期
关键词:和田偶像雕塑

向京+瞿广慈

用个时髦的话说,田老师是我们的偶像。1989年,在中国美术馆第一次看到田老师作品的时候,被附中教育西方大师塞满的大脑和心灵,除了震撼,一时不能消化更多。那时国内不管当代艺术还是官方的,这么大规模、这么特别的艺术家个展还极少见。田老师的艺术好像不属于其中任何一类,而富有张力的语言绝对令人印象深刻。

田老师的学术价值绝对是被低估的。因为不是雕塑科班出身,他的艺术完全是自我发酵的结果,只能说他是天才,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都是。从苏派到后面的先锋艺术,当中串联的一片空白里,田老师是唯一有自我语言系统的艺术家,我常常讲,他的存在,对应的是八十年代文学里的“寻根”,几乎在雕塑圈里是唯一的承上启下的人物,也是逐渐追求个人化语言的开启。

田老师好酒,常拉廣慈喝,喝的时候话多,也多少听到了他人生故事的原版,一个北京贵族家庭出身的青年,在贵州2 5年,像被流放的王侯,内心的骄傲在贵州岁月里怎样无望地磨损,当然,25载岁月之后的田老师身上多的那种草根气质也是他真正的魅力所在。而故事归故事,述说的人在记忆里已经屏蔽了残忍,也隐去了太多无法分享的部分,听的人太年轻,不知愁苦,只当偶像身上镀上一层金色。

田老师不势利,谁都能交往,所以经年岁月有很多年轻朋友,也不知帮过多少年轻人。田老师嫉恶如仇,所以他总是被领导欣赏又很难和领导相处得好,他们这代人都有体制情结,但他是很早可以用“独立”来形容的创作者,也影响到我们对于体制的态度。我们的实际交往其实多流于酒肉和扯淡,更像个忘年的朋友,田老师的性格和人品在这些话语中行为中也塑造着我们那时的价值观。田老师爱狗,我们也爱狗,但田老师的理论很搞怪,他说,我不喜欢人里的狗腿子,但喜欢狗里的狗腿子,也被我们传诵很久。

田老师也会说说他的作品,谈谈对艺术的看法,他很少评价我们的作品。有一次,我拿着一个小作品去找他的助手请教翻制的技术,他私下看了,等我们过去的时候,很认真地和我说,肩膀的地方做得不够到位,我是个不擅具体交流的人,当时水平、认识也就是那点局限,他说的听明白了,可也并没能力修改。多年之后,面对自己学生做东西时,形体处理得不到位,有时干着急,也明白有些东西真的得靠时间、靠修炼、靠悟性,别人急也没用。田老师就是个坐标,我们走到哪儿,回头一望,他还在那儿,提醒我们的偏离。不管我们和田老师多么熟悉,在心里还是对他有敬畏,因为崇拜吧。

猜你喜欢
和田偶像雕塑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偶像报
我的偶像
试论现代维吾尔语和田方言的土语划分
出卖偶像
偶像们都恋爱了
和田学前双语教育实践探索
自然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