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

2017-05-24 16:36苏兴邓海燕
魅力中国 2016年37期
关键词:成员评价教师

苏兴 邓海燕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已经生根发芽,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一些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操作方法、规律等方面的认识上存在偏差,缺乏对此教学方式的深入研究,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略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甚至是事倍功半,反而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开展在教师指导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每个一线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为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与大家共勉。

一、合作学习的分组。

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小组一般由4至6人组成。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

二、精选合作学习内容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盲目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简单一目了然的,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知识密集的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选。所谓精选就是选取教学重点、难点、疑点的问题,或者选取那些具有规律性、开放性、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例如教学数学课中“商不变的规律时,教师在出示商相等的一组算式后提问,“被除数和除数是怎样变化的”,商呢?这样的问题就会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适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三、教师要积极参与和指导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并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不应“袖手旁观”,应该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个小组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该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播;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给予及时的表扬;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等。这样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就能避免“华而不实”、“短暂繁荣”等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使学生的合作更务实、更得法,更有效,从而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四、注重情感因素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的活动过程,如果没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教学过程只能流于形式,教学任务就无法完成。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说是教学过程本身的客观要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良好性格的形成、集体观念的建立。合作意识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教师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由、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研究。“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学生的助手,关爱每一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因为学困生心理有阴影,情感比较脆弱,易受到伤害,所以教师每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呵护的动作,都会令学生感动,从而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此外教师还应处理好以下几点:

1.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多,被家长宠坏了,比较任性,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也有的学生自以为王,不愿合作。为此教师要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2.建立团结互助的关系。小组成员之间只有建立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以诚相待、荣辱与共,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对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也是有好处的。

3.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同时也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4.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成员都要明确争论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时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

五、建立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一剂良方。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之后,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合作成果,互相评价的机会。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导向,一定要全面而有激励性。首先是过程评价,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习过程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更注重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提供及时有效地指导,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學习情况,从而实事求是、全面准确地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进行评价,使各小组明确自己努力与改进的方向。其次是学习结果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既要体现个人的智慧,更要体现团队的力量。因此在评价学习结果时,要让学生个人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又要让小组成员分享到集体成功的喜悦,及时奖励优胜小组,能大大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下一阶段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最后是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不能只是教师的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生生互评,组间互评,力求全面,科学而又具有激励性。此外教师也要反思自己在引导、调控、组织能力等方面还有那些暇痴,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以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合作精神和能力,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没有合作的课堂教学,不是真正的课堂教学”。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成也合作,败也合作”,正确的合作方法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恰当的合作只会让事情功败垂成。生活因为有了合作才加精彩,愿小学课堂中也因为有小组合作学习而精彩。愿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探究,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成员评价教师
两只挂钟
最强新成员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我家的新成员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