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员服务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2017-05-24 12:43付晓照
魅力中国 2016年37期
关键词:学科馆员档案管理

付晓照

【摘 要】学科馆员服务档案的建立,可以为用户提供专业性、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同时,通过对学科馆员服务档案的有效管理,还可以持续提升学科服务的深度。

【关键词】学科馆员;档案管理;档案建立

进入图书馆的读者日益增多,读者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专业需求各不相同,图书馆面对的读者群体日益复杂化,学科馆员的建设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学科馆员的服务档案更是学科馆员服务的重要基础。

1 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档案建立的必要性

早在20世纪7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学图书馆中就率先出现了学科馆员,所谓学科馆员是指某学科或某领域内掌握一定文献信息的专家,他们能够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对所熟悉的专业或领域的读者提供图书馆资源的服务,提供学科知识的服务,提供辅助指导阅读的服务。在美国出现学科馆员之前,图书馆中由熟知相关专业知识的人为读者提供信息跟踪服务和免费导读服务即是图书馆学科馆员的雏形。图书馆的发展中,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在理论上和科研上都必须有强大的文献信息资源做保障,高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专业,重要研究基地等,图书馆为教学与研究提供知识服务的前提就是需要专业化的学科馆员,只有熟悉相关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熟悉专业知识前沿,熟悉既有研究成果的学科馆员,才能对读者进行针对性帮助,才能最便捷、最全面为高校师生提供信息保障。随着当今社会师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图书馆读者越来越需要有专业性、针对性、个性化的读者服务模式,学科馆员的建设正好是满足读者这类需求的最好办法。目前我国重点高校中在学科馆员建设日益成熟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学科馆员服务档案的建设。

学科馆员的建设关键在人,只有那些具有相当程度的学科知识,能够及时了解学术前沿,在专业领域内有一定资源的人担任学科馆员,才能把图书馆中的学科信息资源和读者对于专业知识需求最大化联系在一起。在我国知名高校图书馆中,学科馆员服务档案的建设也较为成熟,重点院校的图书馆一般会使用具有高水平学科背景,同时熟悉情报学、信息技术、图书馆学等方面知识的人担任学科馆员,有的甚至是专业的博士。他们一般都有很强的信息意识、问题意识,在所学专业领域内有自己一定的资源,有良好的交际能力、公关能力、服务意识,同时他们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够及时获知国外学科发展与建设的最新动态,能够了解到国外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并能够获得、加工、存储、评价、理解國外相关专业的文献信息。此外,还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与各类人群打交道的本领。在读者需求不断提高的今天,一支高素质的学科馆员队伍也会成为读者衡量、评价一个图书馆的重要标准。

2 学科馆员服务档案对图书馆资源的整合性

图书馆的各类资源纷繁多样,只有具备一定学科水平的学科馆员才能从众多信息中找到符合本专业读者需求的有效信息,进行整理、加工提供给读者。整合图书馆资源,是学科馆员的重要作用。学科馆员是对有专业知识背景和理论实践水平的高级专业人员进行针对服务的,学科馆员需要按照这些专业读者的需求把馆藏资源、相关文献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加工,优化配置,他们要为读者进行专业检索,要使用馆内外资源对教学科研人员进行课题服务,实际上学科馆员扮演了读者的专业而系统的咨询辅助平台的角色。现阶段进入国内图书馆中,读者往往不能准确、快速地找到所需资源和文献资料,而学科馆员由于既熟悉馆内情况又有相关专业知识,从而就可以及时提供学科帮助。学科馆员服务档案的建立还应当结合实际科研需求,对已有资源进行整合。服务档案在某种意义上说还是一套信息共享系统,可以对学科信息进行深层次地开发,服务档案的一端是掌握大量馆藏资源的学科馆员,另一端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专业人员,学科馆员通过服务档案可以了解专业研究的情况,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档案获得文献资源,这兩端的交汇就是服务档案,因此通过服务档案把专业的资源和研究结合在一起是最恰当不过。

3 互联网环境下学科馆员服务档案的专业性

当前社会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使得读者对于图书馆资源与内容的需求趋于专业化,特别是高校读者希望通过图书馆可以获取专业性强,有助于他们教学与研究实际工作,因此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档案也需要更加专业化建设。以高校图书馆为例,无论是学生还是教职工,他们在图书馆的使用中是基于本专业需求,兼顾个人兴趣爱好的,因此,学科馆员的服务档案建立应当是建立在了解读者需求基础之上的,可以掌握读者的个人信息进而了解读者需求,如读者所在院系、科研方向、已有成果、承担项目和课题、阅读习惯、阅读模式、阅读时间等,还应该掌握读者的阅读倾向、阅读能力、阅读效果,这样的前提下,学科馆员的工作就能够有针对性展开,并且对学科研究能够提供一定帮助。通过采集图书馆读者借阅信息,形成大数据分析,可以知道读者对相关专业资源的阅读时间、阅读数量,进而及时为读者采集相关专业最新的文献信息,通过互联网实现追踪和回访,得知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及评价价值等,使得图书馆提供的资源可以获得准确评价及时进行调整,实现专业化服务。

学科馆员建立服务档案,特别是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可以通过互联网熟悉所负责学科的馆藏资源分布情况,积极推动学科馆藏资源建设。一般高校都会开设网络课程,学科馆员可以认真研究各类数字资源使用方法,掌握数据库平台新功能,通过校园内外的网络课程,广泛收集免费学术资源,编撰资源使用指南,并提供给相关读者。通过移动终端,定期或不定期为相关读者提供利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培训和辅导。为了实现专业性,学科馆员还可以选听相关院系的专业课,提升相应学科专业素养,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深入院系调查收集意见,撰写馆藏资源的利用与需求研究报告,进而补充和完善馆藏资源。

猜你喜欢
学科馆员档案管理
关于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探析
新农村建设形势下卫生院档案管理工作探讨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与改革
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对策
档案管理现代化中档案管理原理的运用分析
民办本科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体系构建
基于学习路径图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培训体系探究
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专业化发展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