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7-05-24 23:39梁会
魅力中国 2016年37期
关键词:课文评价语文

梁会

“学生犹如有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发生长的机能,只要给他以适宜的培育和护理,就能自然而然地长成佳谷、美蔬、好树、好花。”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导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时,要尽可能地把读书的方法教给学生,把思考的兴趣送给学生,把提问的权利让给学生,把求知的欲望交给学生……总之一句话,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兴趣十足地去学语文,这是新课程改革下语文学习的新途径。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让学生体验快乐,增强主体意识

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学生是否有积极性,不完全取决于他的智力因素,而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因为一旦学生对某门知识感兴趣,就会对此注以大量的心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思想观念上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热情鼓励每个孩子,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经常结合课文讲一些“自我成才”的事例,让他们体验学习的快乐和学习对成才的巨大作用。学生一旦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自然会产生更大、更多成功的欲望,诱发更为自主的学习,从而使学生有一种强烈的自主意识。

1、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学生学习语文各有所长,有的善于朗读,有的善于提问,有的善于写作,有的善于表演……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的特长得以充分的展示,使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从而增强对学习语文的信心。例如,我在教学《小猫钓鱼》这一类儿童故事时,总会制作一些头饰,让学生进行表演,学生们不仅更深一层的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在表演中使他们兴趣盎然,特别是那些得到表扬的学生,更是感受到了成功的快樂。他们不仅把课文内容表演得相当出色,而且还把自已对课文中的人物的理解也自主地表演出来了。

2、教师要多评价激励。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评价与激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自主学习的意识。课堂上,学生提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要给予肯定;学生对老师的提问作出精彩的回答,教师也要予以鼓励;即使学生的答案不尽人意,教师也决不能大声呵斥,让学生感到有一种受挫感。

二、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

儿童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师要亲切,语言要有感染力,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在课堂中既感到积极紧张,又感到轻松愉快。

2、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随着老师的问、讲团团转,大多被动应付,接受性地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能力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损害。因此,教师应把以问讲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质疑问难,研讨交流的自主学习。例如,我在教学《坐井观天》这一课时,我抛给学生一个问题:“青蛙说的是真话吗?”学生利用手中的纸,折一折,看一看,证明青蛙的观点是否正确。最后通过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

三、刷新自主学习的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什么”、“怎么学”由教师规定,学生无选择的余地,这样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如果教师能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适时、适当地给学生一些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对学习内容自已做出选择。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加强反馈,提高教学效率。

1、内容自主。学生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尺度——童真、童趣、童心,他们用此价值尺度来取舍阅读内容,因而,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阅读内容。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不一定按教材安排的春夏秋冬的顺序带领学生读,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欣赏揣摩。这样,由于内容是自己选取定的,每个学生的阅读态度都将是积极主动的,有利于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2、方式自主。学习语文的过程,是学生认知方式得以展示并不断超越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读课文,不仅可以使课文理解进程加速,而且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改造与完善的过程。如阅读中理解词语可以运用工具书,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也可以紧扣上下文;背诵积累时,或采用先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的方法,或采用体会语句叙述的顺序的方法,或抓住关键的词语的方法;感悟语言时也应该还学生以自主权,

3、练习自主。“优等生吃不饱”、“困难生吃不了”的练习方式一直是困惑众多教师的两难问题。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去出“大统一”的练习模式,依据学生基础的差异,设计弹性作业,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月亮姐姐的新伙伴》一课,我设计了全新的练习方式,会讲的讲,擅画的画,好写的写……学生在自主选择的练习中兴致盎然。

4、探究思考。

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用一个词语归纳出文章的重点内容,然后让学生细读课文,找出描写这一重点内容的句子,认真体会。如教学《春》,教者先让学生概括出春的特点-新、美健壮。然后让学生细读课文,看一看作者围绕《春》的"新"、"美"、"健壮"写了哪些内容,学生通过细读深思,小组研究,概括出围绕以上特点作者写了"小草的嫩、绿、多";"春花的繁多";"风的柔和";春雨的细、密、多 ";"人的勤"的特点,透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四、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关注自主学习的评价。首先给予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权利,注重将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让评价主体多元化;而不是像以往的课堂教学那样,对、错教师说了算,而是应该把这个权利还给学生;其次,让评价标准多元化。我们不能凭一个“标准答案”来评价对还是错,应该从多方面加以考虑,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自主评价中学会评价,在评价中成长。此外,教师的评价也不可少,它对于调控学生的状态,矫正学生学习的缺陷,提高学生的评价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对孩子们具有神奇的鼓励作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而且能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励性的语言要有针对性,不言过其实。有的教师不管学生回答得怎样,一律以"很好"评价,这种评价没有激励作用。教师的评价应明确,让学生听后知道好在哪,差在哪。如对学生的朗读评价,应切实根据学生的朗读水平做出恰当评价,像"声音宏亮,读得也很正确,没有丢字添字的现象"。"读得很有感情,带我们到桂林做了一次免费旅游,老师代表同学们感谢你"。对学生提问题、回答问题的评价语言也要一分为二,像"回答基本正确,但还不够全面,再仔细想想。""这个问题提得好,正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你的回答很准确。""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很不错,另一半仔细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答出来的。"教师对好学生的赞赏似乎不用谁提示,但对那些差生,切记,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热情鼓励,学会欣赏,不要全盘否定。如果他的答案没有一点儿对的地方,那他敢于回答问题的勇气更值得赞赏,这一点往往在好学生身上是不具备的。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猜你喜欢
课文评价语文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