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略谈

2017-05-24 05:49杨淑月
魅力中国 2016年37期
关键词:朗读训练课程标准阅读教学

杨淑月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朗读因其声音和形象的再创造给文章增添了活力,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够更加充分地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同时感受声音艺术带来的快乐。选取小学语文课文作为语言实例,分析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总结了朗读的意义,并提出了小学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方法。

【关键词】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朗读训练

关于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提出:通过朗读、诵读、背诵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在阅读过程中去整体感知、积累和熏陶,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关朗读的目标表述

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目标,可以发现:(1)三个学段分层次地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2)明确提出了“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的朗读三维目标。

二、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作用

朗读也叫诵读,作为一种将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方法,它是在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的基础上,把审美认知、独特体味融入有声语言,是一种展现文本活力的阅读活动。

1.培养对语言细致入微的感受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既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又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具有规范性和示范性,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丰富材料。

人教版第五册《秋天的雨》,把秋雨作為线索,“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通过想象来写秋雨这把“钥匙”打开秋天的大门,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文章生动的描写、有趣的想象和联想,表现出秋天的美好。指导学生带着愉快的、喜悦的、欢乐的情绪,声情并茂地朗读文章,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教师更好地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2.加强艺术鉴赏力,提高阅读能力

“我们要的阅读,不是泛读是精读,词、句、段、篇,写作意图、艺术特色等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吃透它的精神实质,弄清它的精华所在。”朗读的“言为心声”是文字作品的声音再现,是对学生理解作品的检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选录了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去年的树》。文章语言流畅、优美,故事简单,情节层层推进。教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清故事的线索,理解故事主角的内心感情。朗读时,因角色不同,语气、感情各不相同。

3.增强语感,便于记忆

朗读是传统的阅读教学法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反复朗读,不断地感悟和体会,有助于增强语感、增加语言积累。如,北师大版一年级的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这是一首充满童趣,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通过多次诵读,很快就能记住“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的歌谣,更能想象出一幅有趣的雪中图画。

三、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方法

1.循序渐进,从低段开始

朗读必须从低段开始训练。小学低段的课文多选择童话、儿歌、寓言和古诗这些形式。篇幅短小、内容浅显且极富韵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朗读材料。在教学中要求学生逐步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利用教师范读,引领学生进入作品创设的情境之中,懂得朗读要做到“有感情”。学生练习时,要求学生将“手”“眼”“口”结合,做到字音准确,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颠倒,达到朗读“正确、流利”的基本要求。采用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小组比赛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巩固、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2.讲读并重,体会情感基调

阅读教学中,抓住文本的精妙之处,细嚼、慢品、玩味、感受,从而激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运用拟人化手法,通过小马与牛伯伯、小松鼠的对话,把一个不善思考、凡事爱问妈妈的孩子写得活灵活现,学生读起来会感到特别亲切有趣。教学中,教师可将这篇童话分为四个场景,通过分析课文,把握每个场景中各个动物的语气和语调、心理和情绪、语速和音色等,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朗读,让学生领悟到成长的过程。

3.举一反三,练习中领悟技巧

朗读时,准确把握文本的内容,合理地运用各种朗读技巧,恰当地表达文本的内在含义。

朗读技巧主要指重音、停连、语速、句调。在朗读中,这几种技巧必须综合运用,才能实现朗读以声传情的任务。

作品分析: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表现树与鸟儿的快乐以及朋友之间的友谊,重读“天天”)

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语调低缓、无奈、伤感,重读“必须”“很远很远”)——人教版教材《去年的树》

注:“/”表示停顿,“→”表示平调,“↓”表示降调。

朗读技巧的合理使用,能更准确地表现作品,但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不宜系统地讲解和练习,可在教师的范读中让学生感受不同技巧的表达效果。通过阅读分析作品,帮助学生正确把握思想内容,情由心生,以声传情,从而自觉地运用有声语言的技巧达到有感情地朗读目标。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朗读这种有声阅读的方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

猜你喜欢
朗读训练课程标准阅读教学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加强朗读指导 提高语文能力
如何重视高中语文中的读与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加强朗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