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学生挫折教育的探究

2017-05-24 15:19张振业
魅力中国 2016年37期
关键词:意志品质挫折小学生

张振业

【摘 要】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对其成长及民族的未来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本文从小学生心理挫折产生的动因和不同的情感表现形式出发,对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挫折;动因;情感特征;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使命。当前的小学生“自我中心”的意识较强,不愿意与他人合作,表现出自私、孤僻、嫉妒心强,受不得一点挫折。所以,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一、小学生心理挫折产生的动因分析 挫折是指个人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而无法克服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人们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磨难、挫折对人生来说是一种财富,催人奋发。当人们出于某种动机而进行有目的的活动时,可能遇到多种外部或内部的障碍,各种不同的情境,所引起的挫折也各有不同。 (一)由延迟所引起的挫折。由于个体过去的反应行为经常获得强化,如今强化延迟或不能获得而产生的一种挫折。如:爸爸每次出差回来都带礼物给小明,可有一次因故未带礼物,激怒了小明。儿童比成人更易于因延迟而引起挫折。 (二)由阻挠引起的挫折。有动机的行为受到干扰,都会导致挫折。这些干扰可能来自外部,也可能来自内部。如:有的学生未能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因思想表现等条件未成熟而受到阻挠;有的学生想参加夏令营,但由于经济或其它原因而不能如愿。 (三)由冲突引起的挫折。人们可能面对两种对立的、同样令人厌恶的情境或两种对立的、同样令人满意的情境而要从中作出选择。人们对冲突情况的反应,不是接近它,就是回避它。例如:有的学生既想学好功课,又不想刻苦努力;有的学生想得到老师喜爱,但又担心得不到等等。 二、小学生挫折情感的表现形式 挫折感从儿童到老年几乎都无法避免,但因为小学生年龄阶段的社会环境比较单纯,挫折感的程度比较微弱。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灰心与失望。小学生最主要的挫折情感就是灰心与失望,这往往表现在学习上,有的学生由于对学习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学习成绩下降,有时甚至拖了全班的后腿,而遭到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非议;有的学生虽然对学习有足够的认识,但由于其它方面的原因,学习成绩仍然一直都上不去。这时,教师、父母或同学都可能会投来不满目光,从而导致学生产生灰心和失望的情绪。这些学生可能性格起伏较大,学习成绩好了,也许保持一段时间昂扬的状态,一旦学习成绩下滑,则会立即心灰意冷,产生沮丧情绪,丧失学习积极性。 (二)害怕与胆怯。这类学生一般家庭的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在家里从小受宠,养尊处优,害怕吃苦。他们往往贪图安逸,意志品质薄弱。因此,每当遇到学校开展重要活动,派自己完成某项任务时,常会表现出害怕和胆怯的心理。 (三)自卑与痛苦。这类学生由于家庭的不和谐或种种矛盾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情绪。学习上无精打采,整天萎靡不振。还有的学生由于身体上存在某些缺陷,有时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导致自卑。这类学生平时不合群、性格孤僻,而这些往往成为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 三、培养小学生的耐挫折能力 从发展的观点看,挫折对学生也是一种锻炼,关键在于正确引导。对待受挫折学生不仅要同情、谅解、尊重和关心他们,还要进行心理诱导,触及学生的心灵,结合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动因和情感表现形式,针对不同的挫折机智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实施抗挫折教育必须遵循科学规律 要制订科学的实施计划,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分步实施。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低,表现千奇百怪,情况千差万别,对学生实施抗挫折教育,一定要摸准病情把准脉,区别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必须充分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了解其行为的特征,破译其内心的密码,根据不同对象,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二)实施抗挫折教育需要目标适度 目标过高,孩子一时难以达到,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目标过低,孩子不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就可以达到,容易让孩子滋生成功不难的思想,结果一遇挫折,还是无法应付。“跳一跳,摘果子”这对那些自信心不强的孩子比较适宜。过多过量过难的抗挫折教育不但难以实施,还会产生负作用,甚至使学生在抗挫折过程中失去信心,自暴自弃,走向反面。 (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首先,帮助学生认识挫折的必然性和普遍性。现实生活中,挫折总是普遍存在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挫折是人生的组成部分。虽然这是人们所不愿意面对的,但它恰恰是生活的本来面目,是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其次,通过教育让学生懂得社会生活极其复杂,充满矛盾,并且辨证地分析不尽人意之处,辨证地看世界、看祖国、看社会、看人生。 (四)利用学科教学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耐挫力 小学生年龄小、涉世未深、可塑性强,学校应通过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不失时机地对他们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以及理想、人生觀教育,正确对待人生旅途中的坎坷与挫折,保持乐观精神。同时,通过夏令营、军训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或者通过创设体验氛围,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五)培养学生战胜挫折的意志与勇气 意志品质是否坚强与一个人的耐挫能力高低有联系,对挫折的容忍超越力离不开坚强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是人在意志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尤其是在克服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教师应努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创设机会,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在失败面前,要教育他们积极地自我暗示,持之以恒,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真正原因,摆脱和改变困境,最终获得成功。同时,利用名人在现实生活中战胜困难的动人事迹激发学生战胜挫折与困难的勇气。虽然我们并不故意追求挫折、失败、打击,要正确对待,及时解脱出来,向既定的目标前进。 四、结束语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随时随地、时时刻刻注意培养学生的耐挫折能力,加强指导和训练,同时也呼吁家长们重视对孩子的挫折教育,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抗挫折教育立体网络。endprint

猜你喜欢
意志品质挫折小学生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Holism in Education
挫折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高职大学生磨砺优良意志品质之我见
高中体育教学中铸就学生优秀的意志品质
我是小学生
终身不遇
浅谈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