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长溺爱下教师如何掌握批评学生的尺度

2017-05-24 21:13韩丽娜
魅力中国 2016年37期
关键词:进行批评体罚错误

韩丽娜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工作在学校德育工作第一线,对于学生的现狀、特点多少有些了解,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上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下有爸爸妈妈,四二一家庭里的孩子无一不是家里的掌上明珠,被溺爱程度可想而知,长辈爱孩子没有错,但是这种隔代疼爱加上独生子女的前提下往往滋生的是溺爱。这对于孩子的教育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对学习的重视,又有了由于溺爱,容不得对孩子说“不”的矛盾冲突,当今教育领域彻底颠覆了“严师出高徒的古训”,从小被捧在手心里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低,受不了教师批评,媒体或网络又对教师的负面新闻报道颇多,大部分家长只是希望老师教孩子从不关心老师怎么管孩子,其不知“管”“教”不分家,没有管理做基础又如何进行教育?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如何处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错误,这一问题就给教师的日常管理、批评教育带来了严峻的考验。现在要求教师不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不能讥讽、挖苦学生,就连批评教育学生也要面带微笑,甚至学生回答问题出了错都不能直接指出,要留有余地。这样的现状使很多教师不知所措,使批评式教育在教学领域里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

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的放任自流就是犯罪,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错误等视而不见就是失德,对于学生的错误没有及时批评指正引导就是失职!我们要管,管的同时还要掌握好管教尺度,既不能对于这种现状产生抵触心理,也不能管理过激,有侮辱性和歧视性,甚至动手打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那么,在这种对教师教育管理划下众多条框的前提下,到底应该如何把握好批评的尺度呢?个人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尊重客观事实

批评要以尊重为前提,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这是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原则。我们的教育对象是那些涉世不深的未成年孩子,作为成长中的未成年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接受着不同的教育,不同的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在他们身上难免些有不良习惯和弱点,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很正常。所以我们要及时纠正并进行引导和教育,批评教育时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就事论事,不对家长、学生的人格、生理等问题指责、歧视;批评一定要以尊重为前提下进行,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对错误进行客观公正的确认,恰当的进行批评。如果是违反了校规校纪、扰乱课堂秩序就要严肃批评绝不姑息。让其感知感受到无论班级还是学校都是一个集体,让其懂得什么是集体,体会荣誉感,明白集体荣誉人人有责,作为集体的一份子,凡事都要从我做起,从严于律己做起!如果是考试没考好,回答问题出了错误就不能认定为错误。可用鼓励式教育帮其引导改正!其次,还要指明指清错误所在,说清说透。重点说清错误的性质、危害,若是问题严重就要说明违反的法律法规,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荣辱意识,明确是非观念。最后,提出合理的建议,批评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犯了什么错误,以后不再犯同类错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向学生说明正确的做法,使学生形成明确的印象,指明正确的方向,形成正确的观念,不能只停留在警告或禁止如何做的层面。这样才能使学生把改正错误落在实处,帮助学生彻底改正错误,改进行为。

二、控制情绪,选好时间、地点、方式、氛围。

教师在学生犯错误时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在气头上批评学生,这是教师批评学生时必须注意的一点。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如果教师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气头上批评学生就会出现控制不住,说出一些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语,这就违背了批评教育的目的 ,也不能客观公正的看待问题,所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是批评的前提。

2、选好时间。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冷一冷,就是故意冷淡学生,让他自己思考错误,这样批评教育起来会收到很好的效果。选好时间还可以体现在找到恰当的时间,比如在学生回答问题很准确得到表扬时,提到学生犯的错误,学生就会很容易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3、选好地点。学生都有自尊心,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家庭溺爱严重,受不了批评,这时候作为教师就要选好批评的地点,尽可能避一避,不在公开场合批评学生,这既可以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又能使学生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对于学生主动认识错误有很大的帮助。

4、选好方式,营造氛围。选取恰当的批评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批评教育,是教师把握批评尺度的重要方面。有的孩子个性强,这样的孩子就不能用直截了当的方式,教师可以营造比较和谐的气氛,通过谈话的方式进行沟通,可以绕一绕,通过侧面批评或暗示的方式进行批评教育;有的孩子比较随性,对于这样的孩子就要营造一种比较严肃的氛围,直截了当,开门见山的指出错误,分析原因,帮助学生找到改正错误的方法;有的孩子比较内向,教师可以通过和家长先沟通,通过家长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教师再利用营造好温馨的氛围,进行指导、纠正,效果就会更好。

三、及时和家长沟通,观察效果,及时纠正。

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溺爱可想而知,对于学生的批评教育,教师要做好和家长的沟通,避免家长产生“老师偏心眼”,“故意找孩子麻烦”等错误认识,教师要做好换位思考,多从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客观公正的说明事实,讲清危害,明确批评教育的目的。及时有效的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很容易达成意见一致,形成对学生教育的合力,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批评教育后,教师要对学生密切注意,现在的学生家庭溺爱严重,“小太阳”心理根深蒂固,缺乏挫折教育,心理承受能力低下,即使教师采用了正确的方式方法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有的学生也不能接受,所以教师要观察其反应,避免学生产生消极后果,走向极端,发生意外事件。

总之,教育应以赞美为主要教育手段,虽然当今教育比较提倡“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这就说法,但是我觉得批评在教育过程中更是不可或缺的育人方法,是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如何把握批评的尺度,做学生的良师做家长的益友!

猜你喜欢
进行批评体罚错误
在错误中成长
特朗普称前助理是“狗”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有些伤痛,爱也无法抚平
体罚容易让孩子精神失常
“怒”与“努”
“浮”字等
把握批评的“适当方式”
规范化的学校体罚:一种合理的教育方式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