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猕猴桃种植户对蜜蜂授粉技术的采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7-05-25 00:37蔡琳雅张社梅
中国蜂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蜂农蜂群猕猴桃

蔡琳雅 张社梅,2

(1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成都611130;2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成都611130)

四川省猕猴桃种植户对蜜蜂授粉技术的采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蔡琳雅1张社梅1,2

(1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成都611130;2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成都611130)

通过对四川省三个猕猴桃主产县市200户种植户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猕猴桃种植户相关知识和技能不足、蜂源匮乏且供给不稳定、农药对蜜蜂伤害大、支持政策不到位等是蜜蜂授粉技术推广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加大蜜蜂授粉技术的宣传力度、提高蜂源与种植户的匹配度、强化信息沟通、加大政策支持与社会关注等发展建议和对策。

蜜蜂授粉技术;绿色生态;猕猴桃;四川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野生授粉昆虫的急剧减少、单一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的提出,以及人们对优质安全精品农产品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蜜蜂授粉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越发突出。一方面,蜜蜂授粉实现了遗传物质的转移,具有显著增加农产品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种子后代活力的优势,能有效减少人工授粉所带来的授粉不均、畸果率大、果品口感不佳等问题;另一方面,蜜蜂授粉将农产品种植与蜜蜂养殖有机结合,实现了种养业协调、可持续发展,也促进了绿色、环保生态结构的形成,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1]。因此,蜜蜂授粉产业的发展对于改善农产品供给结构、培育农业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从国外蜜蜂授粉的推广现状来看,在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养蜂大国,蜜蜂授粉早已以一种专业化、商品化的形式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授粉技术带来的巨大经济价值也推动了蜜蜂授粉产业的快速发展。从国内蜜蜂授粉的推广现状来看,我国蜜蜂授粉技术已从起步阶段步入发展阶段。蜜蜂授粉在油菜、棉花、梨树等多种农作物、果蔬增产上效果显著,已有多个地区加大了对蜜蜂授粉技术发展的关注度和重视度,对授粉蜂群的推广也在朝着系列化、商品化、专业化方向发展[2]。然而,要想实现蜜蜂授粉在农业生产中的大规模应用,其难度系数仍然较大。已有研究表明,制约蜜蜂授粉推广的因素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从需求方面来看,农户作为蜜蜂的需求方文化水平普遍低下,未形成较为全面的蜜蜂授粉意识,或虽有一定的意识,但因租用蜜蜂惠利了邻近农户而不愿意采用,以及果农怕蜂群蜇人且无法对其实施有效控制和管理等[3];从供给方面来看,多数授粉蜂以租用的名义出售,且农药不正确施用会对蜂群造成极大伤害,影响了蜂农将蜜蜂作为授粉蜂的积极性[4];从市场宣传方面来看,现有市场中蜜蜂授粉技术的推广宣传,主要面向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户,而较少涉猎一般农户[5]。已有研究为推进蜜蜂授粉技术做出了重要的探索,但是从猕猴桃产业入手进行推广蜜蜂授粉技术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也没有细致探讨猕猴桃种植过程中农户蜜蜂授粉技术采用状况和农户对授粉技术的认知及意愿情况等问题。

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猕猴桃种植户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考察种植户对蜜蜂授粉的采用情况,分析不愿意采用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2 调查方法与样本概况

猕猴桃作为近年来四川省最具代表性的水果之一,其年产量与种植面积均居全国前列,在我国猕猴桃产业中也占有较高地位[6]。授粉作为果品种植中的重要环节,其在猕猴桃种植户中的需求也较为广泛,因此,本文以四川省苍溪、蒲江、都江堰等猕猴桃主产县市为例,对种植户蜜蜂授粉技术采用状况和种植户对授粉技术的认知及意愿情况进行了调查。样本种植户的选择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共调查种植户240份,其中,有效问卷200份,问卷回收有效率达到83%,样本概况见表1。

抽样结果表明,性别比例方面:样本种植户中男性占比较大,达到65%左右,说明当前农业劳动力仍以男性为主。年龄结构方面:种植户年龄在50至59岁所占比重最大,达到36%;60岁及以上的种植户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说明种植户老龄化总体趋势明显。文化程度方面:样本种植户中初中文化水平占比高达45%;中专及以上占比仅为5%,说明种植户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经营规模方面:猕猴桃种植规模在1公顷以下的占比最大,达到61%;规模在1至1.5公顷(不含)与1.5至6.0公顷的占比相当,均为15%;而规模在6公顷以上的占比最少,仅为9%,说明现有猕猴桃种植中种植户倾向于较小规模的种植。

3 蜜蜂授粉技术推广现状

3.1 猕猴桃种植户蜜蜂授粉技术采用状况

从表2对猕猴桃种植户蜜蜂授粉技术采用状况的调查结果来看,蜜蜂授粉技术在猕猴桃种植中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授粉方式选取方面:2016年猕猴桃种植过程中,蜜蜂授粉的采用率仅为3%,再加上两者都采用的,也仅占20%;而单是采用人工授粉的就高达78%,说明种植户在农业生产中蜜蜂授粉方式的采用率较低。授粉蜂群方面:蜂群获取途径为购买和租赁以外的占比达57%;在对授粉蜂种的选取时中华蜜蜂占比高达50%,而意大利蜜蜂占比较低,约为25%,说明猕猴桃种植户倾向于选择中蜂进行授粉。技术方面:蜜蜂授粉有技术指导的占比56%,其中技术服务方为蜂业管理部门或者协会的占比高达69%,说明蜜蜂授粉技术指导率较高,但还未形成专业的技术指导培育系统和专门的授粉技术推广部门。采用年限方面:蜜蜂授粉仅采用1年及以下的占比最高,达到43%;采用3年的也占有相当大的比率,说明蜜蜂授粉方式在猕猴桃种植中的采用年限普遍较短。

表1 样本总体概况

3.2 猕猴桃种植户对蜜蜂授粉的认知及意愿情况

从表3对猕猴桃种植户关于蜜蜂授粉认知及意愿情况的调查结果来看,种植户对授粉技术认知程度的偏差、蜂源的不稳定性、农药对蜜蜂的伤害等是造成蜜蜂授粉技术采用率偏低、影响授粉技术在种植户中推广的主要原因。了解程度方面:种植户对蜜蜂授粉有部分了解的占比最高,约为71%,但非常了解的占比较低,仅为11%,说明种植户对蜜蜂授粉技术有了解程度的限制。意愿方面:种植户愿意采用蜜蜂授粉技术的约为58%,说明虽在已有农业生产中蜜蜂授粉方式的采用率不高,但种植户采用意愿并不低。认知方面:超过一半的种植户认为,蜜蜂授粉能够提高果品销售量,说明种植户对于蜜蜂授粉所带来的收益增长多持认可态度。意愿分析方面:种植户不愿意尝试蜜蜂授粉的原因,主要是担心效果不如人工授粉好;已采用蜜蜂授粉的种植户,大多愿意继续采用,占比约78%,其中愿意继续采用原因主要有坐果率高、节约人工成本和果实品质好,而不继续采用的原因主要有不能很好地使用蜜蜂授粉技术、缺乏稳定性蜂源、农药的使用会伤害蜜蜂等。政策方面:种植户希望政府提供蜂源的高达43%,希望增加补贴和加强技术培训的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说明政府虽然出台相关政策,但其政策支持体系仍然不够完善。

4 蜜蜂授粉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表2 种植户蜜蜂授粉技术采用状况

4.1 种植户对蜜蜂授粉相关知识和技能缺乏

蜜蜂授粉技术的有效推广要求种植户较为熟练的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但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种植户的蜜蜂授粉技术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还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一是熟悉蜜蜂授粉技术的种植户比例低;二是认知跟不上,担心效果不如人工好。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主要如下:一方面,现有授粉技术的推广主要面向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高的种植户,以加大授粉技术被接受的可能性,提高推广效率,然而,样本种植户老龄化严重、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因此,存在接受的推广力度较小、认知不够全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样本种植户对授粉知识的了解大多来源于蜂业管理部门或协会的不定期宣传,对授粉技术的认知较为零散。知识和技能的缺乏,导致种植户既不能很好的运用蜜蜂授粉技术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又无法对授粉蜂实施有效控制和管理,从而影响了蜜蜂授粉的绩效评价,打击了种植户采用授粉技术的积极性,进而阻碍了蜜蜂授粉技术的推广进程。

表3 种植户对蜜蜂授粉的认知及意愿情况

4.2 蜂源匮乏且供给不稳定

蜂源是进行蜜蜂授粉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直接决定了授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效益程度,又影响着种植户采用蜜蜂授粉的投入成本及蜂农将蜜蜂作为授粉蜂的收益状况。从实际调查结果来看,授粉蜂源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种植户可用授粉蜂源匮乏且供给不稳定。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主要如下:从蜂农的角度分析,将蜜蜂作为授粉蜂出租时的收益状况,远不及将蜜蜂全部用于生产蜂产品时的收益,从而影响了蜂农将蜜蜂作为授粉蜂的积极性;从种植户的角度分析,认为租用蜜蜂授粉技术比人工授粉复杂,且市场上也没有相关服务组织,因此采用蜜蜂授粉的积极性也不高。蜂农因授粉蜂获取的经济效益偏低而减少对授粉蜂源的供给,种植户因蜂源供给不稳定而降低对蜜蜂授粉技术的采用率,从而造成蜂农收益的减少,二者相互促进的恶性循环使得蜂源问题日渐严重,影响着蜜蜂授粉技术推广。

4.3 农药对蜜蜂伤害大

种植户在生产过程中大多要使用化肥、农药等物质,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但农药对蜜蜂的伤害严重影响了蜜蜂授粉市场的需求与供给,从而影响着蜜蜂授粉市场的活跃性。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主要是种植户之间的协调以及种养之间的信息交流问题。一方面,猕猴桃种植户之间生产不统一,有的用蜜蜂授粉,有的不用,且彼此信息不通,喷施农药时间不一致;另一方面,蜜蜂养殖户与种植户之间也缺乏沟通,对授粉蜂的控制管理不足。蜜蜂的伤亡削减了授粉蜂群的数量,降低了蜂农的收益,导致蜂农对授粉蜂的供给偏低。

4.4 支持政策不到位

蜜蜂授粉的有效推广与政府的政策支持紧密相关,从调查结果来看,种植户对蜜蜂授粉的支持政策仍抱有一定期望,政府虽出台了相关政策,但其支持体系仍然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蜂源方面,目前多数种植户对授粉蜂的需求仍得不到满足,授粉市场组织发育不足,政府应强化这一领域的支持引导;二是技术方面,种植户对蜜蜂授粉技术的培训需求也未得到满足,授粉技术的推广未得到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迫切需要政府强化该领域的技术培训,以提高种植户自身采用授粉技术的能力。

5 推广蜜蜂授粉技术的对策

5.1 加大蜜蜂授粉技术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种植户的整体素质

针对种植户缺乏专业的蜜蜂授粉知识与技能问题,应从两个方面重点加以突破:一是在宣传方法上,着重从蜂种选取、蜂源取得、蜂群配置、蜂群与作物管理等各具体板块入手,解决具有较高实际应用性的授粉技术问题;二是在宣传渠道上,在现有渠道上加以扩展,运用线上与线下相辅助的双重方式,把运用新媒体进行蜜蜂授粉推广的宣传与有关部门蜜蜂授粉技术的指导有机结合,提高种植户正确、高效的使用蜜蜂授粉技术的可能性,进一步提升种植户的整体素质。

5.2 提高蜂源与种植户的匹配度,进一步提高蜂源的稳定性

针对种植户缺乏稳定蜂源的问题,从销售渠道和补贴制度两个方面加以突破。从销售渠道来看:通过多种渠道把种植户与蜂农联系起来,建立专业化的线上授粉蜂销售网点和线下独立授粉蜂中介服务机构,以提高蜂源与种植户的匹配度。从补贴制度来看:一方面,加大政府对蜂农将蜜蜂作为授粉蜂的补贴力度,提高蜂农的收益状况;另一方面,加大种植户租用蜜蜂的财政补贴力度,降低种植户采用蜜蜂授粉的投入成本。

5.3 强化信息沟通,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蜜蜂伤亡

针对蜜蜂伤亡问题,从信息沟通和授粉环境两个方面加以解决。从信息沟通来看:一是依托种植业合作组织或企业,强化种植户间的信息沟通,促进种植户采用蜜蜂授粉生产和喷洒农药时间的协调;二是加大种养间的信息交流,加强蜂农对农药喷洒相关信息的把握,协调好蜂群进场的时间。从授粉环境来看:一是加大采用生物防治的力度,减少农药和杀虫剂的使用;二是加强对授粉环境的隔离通风和控温控湿,减少环境对蜜蜂的影响。

5.4 加大政策支持与社会关注,进一步优化推广蜜蜂授粉技术的外围环境

针对推广蜜蜂授粉的支持政策不到位问题,我们从政策支持和社会关注两个方面加以解决。政策支持方面:一是就蜂源问题提出加大种植户租用蜂群授粉的惠利制度和蜂农将蜜蜂作为授粉蜂出租的补贴制度,从而刺激引导市场对授粉蜂的供给和需求;二是就技术问题提出设立蜜蜂授粉技术指导部门和服务部门,通过推广试验示范,强化授粉技术支撑,从而引导种植户正确高效的使用蜜蜂授粉技术。社会关注方面:增加对蜜蜂授粉知识宣传的杂志栏目及相关报道,加强对蜂业科研项目的支持,成立专门的蜜蜂授粉推广小组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布蜜蜂授粉推广工作的开展状况,提高全社会对于蜜蜂授粉的了解度及关注度。

[1]李海燕,刘朋飞,刘伟平,等.农户对蜜蜂授粉价值的认知—基于福建省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 [J].中国农学通报,2012,(14): 177-182.

[2]杨甫,王凤鹤.北京蜜蜂授粉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J].中国蜂业,2008,(08):30.

[3]刘守礼,王鹏涛,王谦.秦安县蜜蜂授粉现状与发展建议[J].蜜蜂杂志,2014,(04):32-34.

[4]熊伟,李树超.山东省蜜蜂授粉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50-55.

[5]刘彩云,张世文,韩爱萍,等.甘肃省蜜蜂授粉现状与发展建议[J].中国蜂业,2014,(01):40-42.

[6]刘强,李晓.四川省猕猴桃产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4,(04):224-228.

资金资助: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NYCYTX-4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7167319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71303168)。

蔡琳雅(1997-),女,本科生。

张社梅,女,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业技术经济、现代农业发展支持政策。

猜你喜欢
蜂农蜂群猕猴桃
摘猕猴桃
猕猴桃落果咋应对
贵州省蜂业发展现状及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调查
诠释蜜蜂中毒的诸种“怪象”
提取猕猴桃的DNA
新冠肺炎对湖北省养蜂业影响的调查
“蜂群”席卷天下
摘猕猴桃
临沂市蜜蜂养殖成本及其收益分析
追花寻“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