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迈山标准体系的探索

2017-05-26 17:52小妖楠
普洱 2016年12期
关键词:景迈山普洱茶普洱

小妖楠

当我们谈论普洱茶时,在谈什么?自然、原生态、大健康,还是养生怡情的生活方式?是普洱茶一山一味的独特口感,世代与古茶林相依而居的少数民族,还是千百年来马蹄踏出的古道文明……这些年,很多普洱茶友都以不同形式问过我们同一个问题,有没有一座茶山能拥有以上元素,满足人们对普洱茶所有需求与向往,走遍云南境内所有茶山后,心之所向渐渐清晰。西南边陲神圣的土地有着生生不息的活力,那里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之一,拥有连片的千年万亩古茶林,少数民族文化与自然环境融合,诗意般的人居生活宛若童话里的世界,这就是景迈山。

很多人认识景迈山,是从普洱茶复兴之后开始的,随着普洱市政府不遗余力的推广普洱茶,宣传普洱茶文化,不少普洱茶客把目光投向了这里。比起其他普洱茶热门产区,景迈山的名气不算大,除本地茶商之外,更多的陌生面孔是珠三角一带的茶商和欧美国家的爱茶人,必须承认,在寻找收入可观的优质茶源,和感受自然原生态方面,这类人群比云南商人有着更加敏锐的眼光。当大部分人驾驶四驱越野车,开过狭窄又颠簸的土路与泥塘,寻求茶人精神高地的时候,很多蓝眼睛黄头发的爱茶人,漂洋过海地踏上了景迈山朝圣之旅,许多茶客开着小轿车奔向景迈山,飞驰在早些年前普洱市政府就投资建好宽阔平整的弹石路上。

普洱名山茶占多

走遍云南所有普洱茶产区,你会发现没有一个地区像普洱拥有如此广阔的古茶树资源,普洱的茶山,是普洱茶的根基,当你真正踏入普洱葱郁的山野就可体会到“普洱名山茶占多”这句话形容得有多贴切。普洱九县一区的范围内,每一个地方都有极为丰富的古茶树资源,普洱拥有的26座古茶山,大致可以分为南北两个片区:北部片区,大致位于哀牢山、无量山之间,南部片区绵延数百里,西与缅甸接壤,中部南连西双版纳州,东侧与老挝、越南接壤。

普洱茶在普洱地界占有的比重远超出大众想象,大中小型茶企、茶厂、茶叶初制所、私人加工坊遍地开花,各自砥砺耕耘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澜沧古茶、茶祖茶业、天士力帝泊洱、云南普洱茶集团、银生茶业、茶马司、昌云茶业、娜允红珍、祖祥高山茶园、原生庄园等普洱本土茶企业,有的年均创收过亿,有的畅销欧美,有的跨界营销把普洱茶推向世界文化舞台。或许正因为产量大,产区广,茶马古道历史厚重和丰富的古茶树资源为众多普洱本土茶企奠定下扎實的基础,站在市场卖点的角度,少了些许云南的“神秘感”和“物以稀为贵”的炒作需求与小众属性。

景迈茶?真的假的?

“其实,普洱茶的品质与普洱茶的产量多少并无太大关系,茶树的生长环境,土壤、空气、水质、光照、工艺等综合因素才是决定一款普洱茶是否具有生命力和价值的关键。”在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的办公室里,局长卢寒拿起一饼普洱茶说道。

景迈山是茶界公认的天然氧吧,拥有的美好不仅是2.8万亩古茶林和完整的生态链,也不仅是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更是所有原住民热爱自然,融入自然的生活方式。然而,诗意之外,还有现实,据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的数据统计和大量调查,发现景迈山古树茶虽然目前年产量300吨左右,但大多数的古树茶都是以毛茶原料形式销售,加工成终端产品销售的不足10%,市场上打着“景迈山古树茶”,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等名头销售茶叶的数量远不止于此。“调查发现很多有景迈山古树茶标识的普洱茶价格低于茶山毛料收购价,茶叶成本摆在那里,低价景迈茶只有一种可能,商家以次充好,茶叶原料根本不出自景迈山,更别说是古树茶,既对普洱景迈山古树茶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也无法体现出景迈山古树茶的真正价值。”卢寒认真地说。

对于熟悉景迈茶的老茶客而言低价诱骗的把戏分分钟就能被揭穿,但饮用普洱茶的群体还属于发展阶段,茶叶市场良莠不齐,有很大一部分刚入门的普洱茶友摸不清楚情况,非常容易掉入价格与品质不成正比,制作工艺不达标的“景迈山”陷阱里,负面影响如同蝴蝶效应,不仅仅只是损失部分消费者那么简单。尽管景迈山上进驻不少正规普洱茶企业,但“景迈山”地域品牌没有集中发力,在庞大的市场竞争中没有体现出景迈山古树茶应有的地位与品牌价值。

稀缺资源正本清源

按照目前的市场规则,把年产只有10吨左右的古树茶归类于小众普洱茶,目前年产300吨的景迈山古树茶的确超过了这个小众属性,但景迈山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之一,全世界只有这里拥有2.8万亩连片生长的栽培型古茶园,景迈山的唯一,无可取代与资源不可再生,难道就不属于独有小众的吗?景迈山原住民遵循自然法则,尊重山中所有生物,认定一切都有它们存在的道理,没有好与坏之分,万物共生,相生相克,茶中有林,林下有茶,敬畏自然的原住民,保留下古老的传统文化,也保护下了完整而宝贵的茶山生态系统,难道就不是稀缺小众的吗?看那些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古茶树片区,高大的护荫树剥皮而死,成片枯死的古茶树和古茶林里花花绿绿的粘虫板,让人觉得被“大众”,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在每一次全省性的大会上,云南省委、省政府对普洱市、普洱茶产业给予的关心与重视,给了我们十足的信心和动力,结合普洱市委书记卫星提出的打造绿色生态大健康产业品牌,强化五个工作方面,落实抓品牌、抓标准、抓电子商务、抓新三板、抓庄园经济,制定实施高于国家标准的普洱茶地方标准,坚持从基地种植、生产加工、市场销售全产业链的标准化,从源头保障茶产品的质量安全。进一步加大茶产业标准化生产力度,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加快推进普洱地理标识设计、认证工作,用足用好‘普洱这一金字招牌,依托龙头企业培育品牌,以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把小品牌集中起来打造‘景迈山大品牌,进而推动26座古茶山品牌打造并逐步辐射延伸,进一步做大做强普洱茶产业。”卢寒翻开一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建设工作推进情况报告介绍到。

针对景迈山古树茶的市场现状,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调动全员多方调研,反复分析。终于在今年6月,普洱市正式启动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建设工作,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普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普洱景迈山古茶园保护管理局、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澜沧县政府,强强联手,各尽其职,全面发力共同打造正本清源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

做一款有身份的茶

“为何联动四个重要部门打造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我问,“我们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景迈山品牌和标准,只要消费者看普洱茶贴有‘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专用标志,就知道是可信任,有保障的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卢寒给我了一个肯定的回答。“我们的品牌用标准做支撑,做到‘四有四可,有标识、有标准、有检测、有监控,可识别、可查询、可追溯、可信任”。

普洱市政府明确产区,只有在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范围,才属于普洱景迈山古茶树产地范围,生产加工车间需在此保护范围内,并拿到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普洱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有食品生产许可证等,条件具备的茶企业才能加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诚信联盟”,获得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专用标志使用权。

有标识,所谓标识是消费者很熟悉的国家质量总局制作的普洱茶地理标志保護产品专用标志的基础上,印有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普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普洱景迈山古茶园保护管理局、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四家单位的名称,联合制作具有二维码扫描功能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专用标志”,方便消费者扫描辨认。

有标准,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前往景迈山在界定的景迈山古茶林内对种植环境的空气进行了现场监测、对土壤、不同产地的茶叶进行了采样,并根据实际的检测结果,制定了严于国家标准《地理标准产品普洱茶GB/T22111》的联盟企业标准《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生茶)紧压茶》,农药残留项目增加到100余项目,并且要求不得检出污染物限量项目增加到8个项目。

有检测,有标准就要有检测,贴有‘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专用标志的普洱茶,每一批茶品压制之前,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派专员到申请企业的包装车间对申请检验的产品进行现场抽样,确认产品数量并封存,等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出具检测报告,全部项目符合联盟企业标准要求后方可面世。

有监控,在普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内建设监控系统,24小时监控加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诚信联盟”企业的生茶加工车间,用于对茶产品的现场抽样、封存、包装盒加贴专用标志等过程实行全程监控。取样,封存后的产品,生产企业不得再接触该批产品。

可识别可追溯可查询可信任

在做到“四有”的前提下,就有了“四可”。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的加工过程中会连续产生两次专用标志二维码,二维码由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发放,并以内飞形式压制在茶品中。专用标志的发放数量以该批产品抽样时间的数量为准,生产企业必须在安装有监控的包装车间内完成产品包装盒加贴专用标志工作。标志贴完后,由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将该批产品的检验数据等信息录入该中心的质量追溯系统供消费者扫描查询。同时,产品信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网,登陆便可查询到相关信息。

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信任背书,消费者可追溯,可查询从茶园到茶杯的生产流程等相关信息,做到消费者能明明白白消费一片来自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的普洱茶。

一个“专用标志”的故事

网络时代,一张贴纸,一个二维码,手机扫描几秒钟后便知真伪。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专用标志的出现,让消费者用最便捷的方式登陆权威平台,快速获得安心与信任,这种便捷的灵感来自于多年前的跨省交流。

2011年国际茶业大会在杭州举行,普洱市政府派出代表团参会。当时,普洱市政府正在筹建国家普洱茶检测中心,普洱代表团一行人参观杭州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时喝到一杯甘甜鲜爽的西湖龙井,比大家以往喝到的龙井茶都要好喝很多,茶中滋味截然不同。大家好奇地询问缘由,杭州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工作人员拿出装西湖龙井的茶叶罐子介绍到,这是杭州质量技术监督局监制出品的西湖龙井,在茶叶罐的下方加贴了西湖龙井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有“西湖产区,杭州质量技术监督局监制”的字样,消费者只要看到这个标志就能放心购买喝到正宗的西湖龙井茶。

现任普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魏刚在此次代表团中,他与同事半信半疑到街上买了几罐没有加贴“西湖产区,杭州质量技术监督局监制”的西湖龙井茶,带回云南与同事一起对比着喝,没想到茶叶的口感天差地别。“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喝到真正的龙井茶,不知道庐山真面目,喝到了正宗的西湖龙井茶才知道以前喝的龙井茶有很多‘水分。”魏刚说。

普洱市委、市政府反复推敲西湖龙井茶的保护方式,通过调研发现西湖龙井也属于大概念,与普洱茶有许多相同之处。2008年5月13日,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对普洱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范围为云南省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等11个州市所辖的75个县。保护区范围内符合条件的普洱茶生产企业,均可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使用普洱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这是大范围、大概念。市面上只要过了及格线的普洱茶就是普洱茶,标准不高,这仅仅只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

普洱坐拥如此丰富完整的景迈山古茶树资源,国际茶叶委员会早就授予普洱“世界茶源”称号,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普洱古茶园与文化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景迈山古茶林列入国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申遗规划,普洱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的正本清源,要将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做成有价值的精品。为此,普洱市委书记卫星,普洱市市长杨照辉,普洱市市委副书记陆平、普洱市副市长杨卫东等领导提出很多创造性的思路和工作方法。

最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保护方案横空出世,走一条普洱特色的茶叶品牌之路。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由权威机构监制,消费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便可看到这片茶的完整生产信息,消费者买得明白,喝得清楚,能记住景迈山古茶林的特征和古树茶的独特口感与韵味。

小目标大理想

五年磨一剑,眼下普洱市政府全力打造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并不仅仅只是为了肃清景迈山普洱茶市场那么简单,对于普洱茶产业发展,普洱市政府有着更长远的规划与理想。普洱市委书记卫星提出“加快建设绿色普洱、畅通普洱、品牌普洱、效率普洱、幸福普洱,打响‘天赐普洱世界茶源城市品牌。”

“卫星书记提出的这些要点,是我们正在努力的方向,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建设意义重大,未来景迈山将形成标准示范区”。卢寒坚定地说。普洱地界古茶山资源众多,景迈山标准化古茶品牌建设成熟后,普洱市政府打算将此模式引用到普洱其他古茶山,计划用三至五时间,推广到普洱160万亩生态茶园中。

“一则普洱茶负面新闻所产生的连锁效应,足以影响普洱茶产业很多年。时至今日还有人在谈论猪圈普洱茶,普洱茶黄曲霉毒素等新闻事件。对于普洱茶市场的乱象我们必须率先做出可信任、有規模、有门槛、有商业价值的普洱景迈古茶林普洱茶,让越来越多的企业统一到这个标准之中,逐步层层理清市场。借助申遗东风普洱市政府联动多部门全方位打造景迈山,打造属于普洱自己的茶品牌,奠定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的核心地位,同时为普洱茶产业脱贫致富过程中发挥更好的效益,满足市场和消费者对普洱茶的需求,增强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的价值,普洱市政府已经陆续启动景迈山茶旅,茶祖文化等系列项目。”从卢寒的语气中我读到了信心与希冀,毫无疑问景迈山的自然资源是每一位普洱人心中的骄傲。

如果没有普洱市委、市政府十多年如一日的关注、保护,打造这座茶山,那么拥有太多资源可开发的景迈山或许已经遭到不可逆转的破坏。如今,站在资源金字塔的塔尖,景迈山拥有茶与自然,茶与人文的丰富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景迈山不像那些古老的山寨,挤满沧桑。翁基、糯岗、大寨、芒景、芒洪这些历史悠久的村寨人文气息依然是充满活力而融于日常。

不久的将来当茶客和旅行者的购物清单,旅行清单上,不再只写着几万元一提的普洱茶,和一些司空见惯的热门景点,而是春日来景迈山看看自己爱喝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生长在怎样的生态环境,夏季在古村古寨听雨打芭蕉体验茶农生活,秋季在原住民家围炉煮茶,冬日在大寨山顶看变幻莫测的浪漫云海。或许这才是更高质量的旅行及生命体验,大概这就是那些眼光独到的小众茶客,乐此不疲朝圣景迈山的原动力吧。

猜你喜欢
景迈山普洱茶普洱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绿色是普洱的底色
品茶养生 千年万亩古茶林——普洱景迈山
收藏普洱茶对市场供需量的影响
普洱茶怎么泡
景迈山景观资源探索与思考
一杯普洱的姐妹情怀
普洱茶叶加工大赛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考古
普洱茶膏抗小鼠衰老的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