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对经济增速的提振效应研究

2017-05-26 14:26栾立枫
中国经贸 2017年9期
关键词:国企改革分析研究

栾立枫

【摘 要】我国目前还处于发展中国家,需要公益类企业的支持,才能保证国家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剧,国企在原有的管理基础上进行改革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国企的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过期的运行成本。本文通过查询大量的文献就国企改革对经济增速的提振效应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旨在推进国企进行实质性的市场改革。

【关键词】国企改革;经济增速;提振效应;分析研究

一、引言

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增长,但是从2012年开始,经济增长的速度明显放缓,这就需要国家制定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来加快改革提振经济增长动力。通过查询我国2011年到2016年半年的GDP统计表,在2011年我国的GDP增速为9.5%,2015年为7.2%。下降了2.3个百分点,尤其是重工业部门GDP的增速下降更加明显,我国重工业企业在2011年GDP增速是13.9%,在2015年下降到了8.5%,下降了5.4个百分点。但在自从进入2016年以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有增无减,仅仅在2016年上半年,我国重工业的增加值仅增加了6.3%,和2015年上半年相比又下降了2.3个百分点。要想保证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就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入手,加快国企改革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稳定增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国企改革对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1.提高资本生产效率

我国在2010年对北京市周围的国企和10国企和非国企农业、30个工业产业和15个第三产业进行比较,大多数国企的基本生产率要比私人企业低很多。比如:重工业部分在2012年平均10元的固定资产值,创造了18.5元的增加值,而私人企业创造了45.8元的增加值,国企创造的增加值仅是私人企业40.4%。在30个工业产业中只有烟草价格企业、家具制造企业、水电煤气国有企业的资本生产值高于私人企业。服务行业、金融行业的非国有企业生产效率也比国有企业高。从这几组数据中可以看出,国企要求提高资本生产效率就必须进行制度改革,才能更好的发挥国有企业的价值和作用。

2.能够提高资本的动态配置效率

由于国企的生产效率比较低,在激烈的是市场环境中,要想获得长久的生存和发展就应该把新增的资源更多的配置到生产效率比较高的非国企中,但是我国目前还处于发展中国家,国家我了维持社会的稳定,对国企的投资强度要明显高于私人企业。比如:张文魁在《山东经济战略研究》中提到,在2008年-2014年,我国工业企业新增的固定资产要占营业总额的9.5%~15.8%之间。除了在1011年之外,国有企业经新增固定资产都要高于私人企业1.23-7.12个百分点。从这一组数据中可以看出非国有企业的的生产效率比较高,投资比较弱。大约有70%的新增资金被国有企业占据,主要原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企获得银行贷款的能力要比私人企业的能力强;另一方面是国企每年获得的红利不需要分配给投资者,国企拥有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能够把资本用在投资上的能力比较大。这就使得国企拥有的动态资源就比较多。

3.国企改革能促进其他企业生产正向外部溢出效应

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积聚效应产生的规模优势;另一方面是产业的配套能力,也是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竞争竞争的主要的源泉。当一个地区中企业的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大的同时,不但能够加强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和学习的能力,还能为相关的产业链提供更加完善的产业配套。从而保证提高产业的基础效率。也就是过去改革能促进其他企业生产正向外部溢出效应,通过相应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国企和相关产业链产生的溢出效益要明显低于私人企业的溢出效应。比如:郭春丽在《改革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中提到,一个省中,上游非国企的数量增加1%,就能使其他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加大约0.16%。如果一个省中,上游国企的数量增加1%,并不能提高其产业的生产效率。所以说国企改革不但能提高本企业的生产效率,还能保证其他企业外部的效益。

三、国企改革对经济增速提振效应的影响

本文在国企改革对经济增速提振效应研究中,以DRC-CGE为基础,建立了一个能够反映国企行为特征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三种不同的国企改革路径:第一种,在2015年到2024年10年期间,是每年对5%的国企进行改革,把国有全资或者控股转变为非公资本控股,到2024年国有企业的生产规模在原有的基础上总共下降42.5%,在一过程中不考虑国有企业每年的增长率,只是按照静态进行计算。第二种,如果每年对10%的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到2024年国有企业的产生的生产规模降会下降到67.8%。第三种,如果每年对20的国企进行改革,到2024年国有企业生产规模将会下降90.5%。根据该模拟的结果可以看出看,在最小的改革的背景下,也就是第一种改革路径下,我国GDP每年大约要提高0.35个百分点,在2015年我国GDP增加了3135亿元左右,和不改革相比高出大约0.54%,按照第一种改革路径到2024年GDP将会比不改革的情况下多处于大约3.25万亿元,达到基准GDP总量的3.15%。在第二种改革路径下,我国经济每年提高大约0.47个百分点,而第三种改革路径大约提高0.52个百分点,但是后期的增长速度就会比较困难,在国企改革的前期,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主要来自于要素配置改善的直接效应,而后期则主要来自于外部溢出的间接效应。

四、国企改革应当分类进行

1.改变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

国企改革主要指的是国企的产权改革,也就是把国家全资和控股企业改革委非公有的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但是我国目前还处于发展中国家,过期得种类比较多,而国企产权改革主要指的具有竞争领域的商业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改革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保证相关改革的制度和政策得到落实,才能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效果。这种改革之后的国企模式,比国企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更加具有系统性和统一性。因为混合所有制的在改革过程中主要的方式是引进民间资本,使得国有企业的股权变得多样化,但是国有企业占据的股份要大于民间资本,通过多年的实际经验发现,如果不能改变国有企业一支独大的局面,其改革的效果非常有限。

2.把国有企业分为商业企业和公益类企业

科学有效的国企改革设计,不但能保证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控制力和政策性,还能把提高国有企业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加。国家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制度,把國有企业分为商业企业和公益企业,从而保证改革的制度和政策能顺利进行。从而达到国企改革市场化、追求最大经济效益、资本回报目标的目的,从而保证国企改革市场化能实质性的进行。

3.按照“资本化运营”的思路率先改

在国企改革过程中可以把商业类企业作为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实现资本化管理突破口,但是通过多年的实际改革,我国国有企业的种类和分布仍然很多,大约70%的国企都出竞争性领域当中,通过查阅文献显示,2014年国是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每年获得的净资产是20.2万亿万,其中利润总额达到1.5万亿元,占据国有企业的在净资产总值的65%,利润总额的56%。而且竞争性领域的国有资本更加具有市场性,在这一过程中,按照“资本化运营”的思路率先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区分好政策性领域和国有企业和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把不能进入竞争领域的资本尽量限定在特定的领域中,保证国企改革能顺利进行,从而促进经济增速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企改革是经济赠书提振效益的前提和基础,所以一定要重视国企改革的效力和过程。本文通过查询大量的文献,首先研究了国企改革对促进经济的增长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国企改革对经济增速提振效应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国企改革应当分类进行,保证国企改革能顺利进行,希望对相关单位有一定借鉴性。

参考文献:

[1]许召元,张文魁.国企改革对经济增速的提振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15,04:122-135.

[2]张文魁.国企改革对经济增速具有提振效应[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5,09:41-43.

[3]郭春丽,曾铮,王蕴.改革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经验事实和情景预测[J].经济学家,2016,05:45-58.

[4]杨晓妹.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国企改革分析研究
浅谈国企改革中如何做好人才开发管理
跨国公司中小型供应商管理改进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公司治理研究
建立财务治理机制 推进地方中小型国企股份制改革
探析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方面的影响
大直径区熔硅单晶的研究与制备技术探究
新时期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分析研究
研究国企改革下的功能定位与经济发展
国企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微观主体建立
新时期企业员工执行力培训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