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色办学中打造品质教育

2017-05-26 07:09陈团结
未来英才 2017年8期
关键词:校本办学育人

陈团结

摘要: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不断发挥自身的优势所形成的独具个性的、符合教育规律的、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模式。它涵盖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价值取向、办学风格、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是学校办学目标、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所学校办学逐渐走向成熟的表现。

关键词:特色办学;品质

20世纪90年代初期,栉改革开放东风,沐科教兴国春雨,我们学校应运而生。学校创办至今,在历届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体教职工围绕“品质教育”这一办学理念,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立足校情,挖掘潜力,注重个性发展,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如今,“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已成为水中人理想的办学境界和教育追求。

一、学校的校情奠定特色办学的基础

所谓学校办学特色是指学校在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不断发挥自身的优势所形成的独具个性的、符合教育规律的、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模式。它涵盖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价值取向、办学风格、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是学校办学目标、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所学校办学逐渐走向成熟的表现。它不只表现为学校具有个性化的外显环境、校本化的课程体系、独特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明显优于同类学校的特色项目,更是表现为凝聚在学校每一个成员身上的一种精神品质。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校,学校占地面积小,学生人数多,尤其外来工随迁子女占比率几近半壁江山。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学生基本行为习惯不好。基于此,水中人强烈意识到,作为一所年轻的初中校,没有师资和生源的优势,如果一味走常规办学路子,“千校一面”,“千篇一律”,学校终将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社会和家长的认可,黯然失色。近年来,学校领导班子经过反复研究论证,结合学校自身的校情和发展历程,果断决策,以创新特色发展,打造品质教育作为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办学理念,为学校新一轮的发展科学定位,从而推动了学校的良性发展。

二、学校的发展增强特色办学的信心

特色是学校发展的抓手,特色促进学校的发展。反之,学校的发展也促进学校特色的提升。两者相辅相成并互为补充。特色是要面向全体师生的,也是要服务全体师生的。几年来,学校在特色办学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实施精细管理,打造有效高效的管理特色。几年来,我校恪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管理理念,一直立足于一种模式(精细化管理),发挥两个作用(导向、制度),突出三个过程(全员、全程、全域),以精细管理为抓手,构建品质化校园,推动学校和谐发展。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力求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艺术化。

学校领导班子把精细化管理作为工作研究、工作决策的重要方式。以扁平化管理为保证,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团结协作。我们要求行政人员做到“四个一”,即除了教好一门课外,还要蹲好一个点、带好一个段、管好一条线,切实做到行政工作分工不分家。如今,学校已构建成了德育创安、教学教研、后勤服务三套完整的管理网络,加上工会、教代会的纽带作用,使每一项决议、指令、举措都能贯彻、落实到底。保持行政班子同师生的密切联系,最大限度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学校管理运行顺畅。

学校重视制度建设,以制度强化管理,以管理提高效益。特别是随着新形势的发展,我们都尽可能让制度及时跟进。当前,在不断完善系列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我们已将学校规章制度汇编成册,保证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考核有據可依。

“细节成就完美”,在学校管理上,我校摒弃了“粗放”,走向了“精致”,切实做到布置工作细致,了解情况细致,跟踪检查细致,量化操作细致,总结评比细致,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管理模式。

2、创新德育模式,打造主题鲜明的德育特色。“学校协同管理模式,是追求管理最高境界,并使人性得到最大限度地‘解放”。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搞“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做法势必事倍功半。基于这一认识,长期以来,我校从宏观上确立“协同教育”理念,微观上践行“协同教育”方针,夯实立体育人的基石。

(1)上下协同,落实“三全”育人。在学校里,每一个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全校构建了“一主四师”全员参与的德育网络。从校长到中层干部,从班科教师到工勤人员,人人都纳入了“一主四师”的德育管理网络,围绕共同目标,立足不同岗位,参与协同管理。“一主四师”德育管理模式反映为:“一主”,即班主任;“四师”,即思品、学习、心理和生活四个方面的指导老师,分别由班科任教师及后勤人员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分别担任,共同承担育人责任。我校的“一主”与“四师”之间既分工又合作,把全员育人、全域育人、全程育人真正落到了实处。

(2)德智协同,实施多元评价。“读好书,做好人,走好路”,“比志气,比进步,比勤奋”,朴素的几句话彰显了水头中学学生评价体系的多元关注。在以往的“三好学生”、“学习优胜者”、“优秀学生干部”等评价模式之外,学校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创新评价体系,体现多元化特征。“六学会小标兵”- - - - -发掘学生潜能,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报告册”- - - -与家长沟通,实现家校协同,既有分数的展示,又有综合素质的评定,引领家长掌握正确的育人方式;“成长记录袋”- - - -记录成长点滴,见证成长过程;“德育作业”- - -别样的作业,考量为人品质,坚持“做人第一”。多元评价体系相互协同,很好地发挥了“引领学生天天向上,激励学生人人进步”的评价导向功能,校园里呈现出一派“比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大好景象,涌现了一批批先进个人和一个个先进班集体。

(3)身心协同,滋润绿色心田。多年来,我校每年都有两个传统的保留“节目”,那就是一年一度的“阳光体育节”和“‘红五月风采艺术节”。在“阳光体育节”里,我们让学生带着青春奔向操场,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踢毽子比赛、跳绳比赛、篮球比赛、田径比赛等,锻炼体魄,学会合作;在“风采艺术节”中,我们让学生带着激情奔向舞台:小组唱、集体舞、乐器演奏、小品等,陶冶情操,展示自我。在这“两节”活动的引领下,我们力求让学生身心协同发展,既要“健康第一”,又要“快乐第一”。与此同时,为适应中学生心理成长特征,我校还开通“心海导航”热线,成立心理咨询室,让学生倾述心声,排解烦恼,以一个健康、轻松的心态去迎接学习与生活,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心灵小屋”。

(4)内外协同,构建育人网络。在不断完善學校党支部、分管副校长、政教处、团总支、年级、班主任德育层级管理工作机制和“一主四师”校园德育网络的同时,我校还充分发挥关工委、家长学校桥梁、纽带作用。家长学校每个学期都通过举行家长会,分发告家长一封信、利用“校讯通”、微信群平台向家长群发信息等形式,不断提高家长们的家教水平,密切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构建起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合力。设立校长信箱,民主评议行风意见箱,校务公开点题意见箱,实施“校长接待日”制度,多渠道、全方位加强与师生、家长的沟通,广泛听取各种声音。重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之间信息互动,注重社会舆论反映,认真倾听、及时梳理、虚心采纳有益于育人的意见和建议。

3、改革课堂结构,打造减负增效的教学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我校坚持“转变教学方式、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切实把“向45分钟课堂要质量”的要求落到实处。为积极推进有效教学,我校全面实施“540”教学模式,全力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即:每节课老师围绕上节课教学内容安排5分钟左右的教学检测,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他们重视课后巩固,另一方面也便于老师了解学情,对症下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当前,这项改革已在全校推广,并根据不同学科特点,衍生出一些更加科学可行的做法,如30+15,10+30+5等。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学习效果,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我校还推行有效作业制度,同时着手校本作业的研究与探索。这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课堂,增强了教与学的积极性,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4、整合优质资源,打造内涵丰厚的课程特色。几年来,我校一直把校本课程作为推进课改工作的一个切入点。经过多年的探索,如今已初步形成了一套校本课程建设的实施机制、实施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丰富了学习内容。校本课程的开设,丰富了学生学习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角。比如我校开设了极有地方特色的“探寻五里桥”这门课,在探寻“五里桥水域污染缘由”这一课题中,同学们通过实地走访、取水样化验等形式,围绕五里桥水域的污染及对近海居民生活、环境保护、周边人文景观所带来的影响,撰写了分析报告,提高了学生对五里桥水域污染原因的理性认识。

(2)丰富了学习途径。水头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积淀深厚,是著名侨乡,是经济强镇,也是文化名镇,各类学习资源极其丰富。通过开设校本课程,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利用如工厂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胜古迹等校外各类资源,通过参观、调查、采访等形式来作为自己的学习途径。每个学年,我校也都安排较为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来拓展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长见识的途径和渠道。

(3)丰富了学习方式。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课堂教学中,往往缺少合作探究学习的载体。校本课程正好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平台,从而丰富了学习方式,即不仅局限于个人学习,也包括学习小组的合作;不仅局限于被动接受,也包括主动探究。

(4)丰富了工作方式。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尤其表现在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上。校本课程实施初期,很多老师抱着“赶鸭子上架”的被动、消极情绪,在课程建设上,或东拼西凑,或“拿来主义”,应付了事。但随着课改不断向纵深推进,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教材绝大多数是老师们自己写、自己编的,门类齐全,内容丰富,极具“校本”特色。

我校的办学特色不仅涉及课堂教学,也包括德育活动,不仅涉及学校管理,也涵盖课程设置。既有学生主体参与,又有学校规范引领;既有短期安排,又有长远规划。此外,从资源开发角度来看,即整合了校内资源,又积极利用了校外各类资源。可以说,我校的特色办学实践充分体现了多主体、多层次、多领域的鲜明特点。特色办学助推了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增强了特色办学的信心。

年轻的水头中学在摸索中前行廿四载,校园文化的积淀,特色办学的探索,一代代水中人的坚持不懈,让这样一所平凡的农村初中校创造出一个个成功,“特色”、“品质”这两个时代的主旋律,为它点上了精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 学校经营理念与特色学校品牌发展的策略选择——以广州市第109中学为例[J].张仲庆.教育导刊.2010(10).

[2] 论特色学校的创建[J].李清季.当代教育科学.2010(12).

[3] 英、美二国特色学校初探[J].曹大辉,周谊.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04).

[4] 特色学校——英国教育改革的新举措[J].安方明.全球教育展望.2004(09).

猜你喜欢
校本办学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