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创新型服务模式研究

2017-05-26 23:14王雨
未来英才 2017年8期
关键词:服务模式创新型高校图书馆

王雨

摘要:本文以“互联网+”时代的角度,从服务形式出发分析高校图书馆现状,并提出几个存在的问题,结合时代发展给出几条创新型服务的模式,从整体上改进高校图书馆服务。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图书馆;创新型;服务模式

一、前言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的提出,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传统应用和服务正逐渐被互联网改变,传统行业全面拥抱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1]。高校图书馆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将服务定位于教、学、研活动,服务于文献保障的核心需求,服务内容为知识生产、保存、传播和利用。

“互联网 + ”背景下的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系统逐渐趋于完善,高校师生的信息行为均已表现出一定的网络化特征,对信息的获取也从原来的传统手段转变为新型的现代化、数字化手段,信息行为越发快捷方便。“互联网+ ”时代,信息资源的丰富化,为信息服务创新提供服务基础;服务平台的集成化,为信息服务创新创造个性环境;服务技术的智能化,为信息服务创新增加操作可;服务人员的专业化,为信息服务创新提供辅助支持[2]。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现状及问题

1、服务能力单一,难以满足读者信息需求的多层次化。随着大学生由常规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转变,传统的信息需求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信息需求由被动的获取变成主动的索求,并且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有根据自身研究问题产生的个性化需求、自觉寻求信息服务支持的主动性需求、针对问题组合产生的整合性需求、动态需求及交互式需求[3]。然而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却达不到与时俱进,传统的服务方式越来越无法满足广大读者专业化和综合化的信息需求,并且馆员自身局限在传统的借还书工作上,思想单一,没能及时学习和适应到新时期网络化时代的服务中来,甚至不能完全把握读者需求,造成服务能力缺乏,对信息技术和专业网络缺少系统学习和培训。

2、服务对象单一,社会化服务开展情况不容乐观。随着服务对象的社会化,中美高校图书馆都开始注重社会服务的开展。在中国教育网和中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高校图书馆馆际合作显著发展。如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简称CASHL)、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简称CALIS)是发展较好的资源共享项目。然而,国内高校图书馆社会性服务现象依然不容乐观,国内高校图书馆与社会性机构的合作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大部分合作仍僅限于学术交流,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也缺少规划与统筹。如何把信息服务延伸到社会,形成开放性的外向型信息服务新模式,为社会用户提供功能完善、快捷高效的信息服务成为刻不容缓的新课题。

3、服务内容单一,对读者吸引力不足。高校图书馆具备的数字化、泛在化等特征,决定了高校师生无论何时何地均可获取信息服务[4]。“互联网+”时代,服务内容已经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技术变革直接冲击传统单一的图书馆网络资源,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的机构,仅仅依靠自身资源服务师生的理念已经落后,传统的服务方式向多层次信息咨询转化,更多的信息服务采用互联网技术来实现,依托自身馆藏资源的服务内容已经落后,无法吸引读者。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4 年新媒体蓝皮书》指出,中国的新媒体已进入“微”时代[5]。

三、“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创新型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服务本身就是一种服务,服务都包含服务者和被服务者,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中,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也就出现了两个维度的转变:以平台建设为中心的互联网服务,以用户为中心的O2O 个性化服务[5]。“互联网+”时代信息资源的数量及种类都非常丰富,结合以上服务问题,从服务能力、服务对象、服务内容上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出创新型服务改进策略。

1、移动图书馆创新型服务。通过移动图书馆带动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的同步使用,将由单一的师生服务对象拓展到全面化的社会家庭中,同时利用“图书馆+互联网”、“图书馆+微博”、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达到信息资源的及时更新和传播,做到更好的服务。同时移动服务技术运用到图书馆的各项服务中,培养馆员服务技能,整合图书馆服务和信息推广的功能,通过移动网络服务平台,满足用户各种个性化、复合型信息需求。

2、创新型营销拓展服务。近年来,图书馆的服务方式越来越开放,不仅仅满足于发宣传、做培训、搞讲座,开始走出固定场馆,主动接触读者,摆脱了传统文献处理的限制,尝试建立营销体系。图书馆员把服务模式从“单纯服务型”变为“服务经营型”,利用互联网技术以新的方式对信息开展深加工,主动与用户联系了解其需求,将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从借书还书的服务方式转向多层次信息咨询服务,并在每一个环节的服务增加智力投入,从而形成新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5]。台湾大学图书馆甚至成立营销团队,每年制定营销计划,设立营销主题,通过创作歌曲、设计答卷鼓励读者参与。营销拓展活动的开展就是以吸引读者为目的,将资源通过互动的形式渗透到读者心中。

3、开拓社会职能型服务。高校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份子,在“互联网+”时代社会资源服务内涵进一步拓展,对平台的开放性、交互性、融合性等方面提出前所未有的要求。开拓社会职能型服务,将高校图书馆资源进行融合,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广更丰富、更前沿的信息,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例如将科技、文化、信息技术带进贫困村,帮助整合本土资源,实现文化扶贫。宁波市数字图书馆审时度势成为国内首个为社会提供免费服务的数字图书馆,也是国内首个综合性、跨系统的区域性数字图书馆。

4、嵌入式学科服务。学科化服务是图书馆为适应新的信息环境、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而推出的一种贴近用户一线的新的服务模式,在泛在图书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可借助网络工具和知识管理平台融入用户学习环境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为用户提供体验式的、交互式的、可视化的学习。比如借助MOOC网络平台将一些开放式资源与高校专业课程融合,将免费课程镶嵌在课堂教学中,这样极大地推进了读者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能力及学习能力,MOOC的交互性提高了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它的灵活性和全面性也为教师和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进步提供了便利。定位嵌入式学科馆员提供学科服务,以独特的嵌入式服务方式,把图书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用户的方方面面,从而为用户提供包括检索和工具的培训、文献信息咨询、学科情报研究、研究所资源配置分析、用户个性化知识环境构建等嵌入式服务。

四、结语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给高校图书馆带来机遇的同时还有挑战,包括信息技术的整合、服务理念的更新等,图书馆服务的开展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作为工作重点,采用“互联网+”新兴技术挖掘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模式,驱动高校图书馆创造性地开展服务,凭借图书馆人的不懈努力,一定会实现“互联网+”与图书馆的完美融合,从而推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晨,刘男.互联网+教育——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大变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1.

[2] 谢剑敏.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03):45-48.

[3] 侯丽萍.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功能建设的若干思考[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51-52.

[4] 郑美玉.“互联网+”时代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07):36-40.

[5] 刘红丽,阎冲,李琳.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J].图书情报导刊,2016(8):21-24.

猜你喜欢
服务模式创新型高校图书馆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模式的实施探索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