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研究

2017-05-26 21:12韩福
未来英才 2017年8期
关键词:现状研究训练

韩福

摘要:课余体育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把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对体育运动感兴趣的学生,以运动代表队的形式,由体育教师负责进行系统的训练,进而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高校输送合格的体育人才的一种学校体育训练方式。

关键词:课余体育;训练;现状研究

一、我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1、业余性。学生必须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各门学科。课余体育训练只能根据学生自愿,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因此训练时间短,不可能全面、系统、专业的训练,只能突出重点,具有业余性特点。

2、基础性。学生年龄特征、学校体育特征决定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只能进行基本的体能及技术训练,是打基础的训练,具有基础性。

3、间歇性。学生每天要完成规定课程学习,而且每年都会有寒假、暑假,课余训练时间是不连贯的,因此训练过程具有不连接的间歇性特性。

4、局限性。由于学校体育及我州地域特色的限制,课余体育训练的项目大多是参与人数多、地方上普遍流行、组织起来不需要投入大精力、花大时间和大代价的项目,具有局限性。

二、我校的现状及分析

体育特长班是我校现阶段开展的唯一的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

优点是:学生集中,便于管理;学生自尊心强,能好好守护班级集体荣誉;由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专业辅导性强;学生文化课成绩普遍较低,各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学生能够在相同的起跑线上建立学习文化课的自信心;

缺点是:班主任有详细的周训练计划,但特长部没有针对特长班的统一的年度及全程训练计划;学校没有针对特长班制定统一的阶段性考核标准;寒暑假的间断严重影响训练的系统性;学生很少有机会参加规模较大的体育竞赛活动。

三、阻碍我校体育训练发展的因素

1、学生积极性不足。我校是省级示范性高中,学生学习负担重,学习时间紧张;学生在初中就对体育活动不感兴趣,身体素质普遍较差。开展课余体育训练,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怕学习成绩下滑,致使学生参加课余训练的积极性不高,课余体育训练的效果同样受到影响。

2、家长和部分文化课教师对课余体育训练有偏见。家长及部分文化课教师对课余训练的认识比较片面。他们认为如果参加课余体育训练,势必会占用学习时间而耽误学习,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因此许多有体育天赋的学生想参加课余体育训练却不能参加。[1]

3、体育设施的不足导致学生课余训练热情不高。学校体育设施是保证课余体育训练顺利开展的物质前提,科学系统的训练需要建立在良好的训练条件的基础之上。我校的体育设施还不够完善,由于学生对课余体育训练的项目不感兴趣、可选项目少,导致学生参加训练的热情不高,课余体育训练的面小、质量不高。

四、一些建议

1、激发学生兴趣。以兴趣小组的方式引导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比如成立健美操、跆拳道、球类等多形式的兴趣小组),在此基础上选拔更有天赋的学生设立专业队,让学生自觉投身到运动训练中,并享受运动训练带来的快乐。教师要以负责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课余体育训练,并采用激励性评价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使他们对课余体育训练产生好感,有坚持练下去的想法。

2、转变学生、家长及部分文化课教师对课余体育训练的认识观念。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应该合理的安排训练量,做到“劳逸结合、循序渐进”。学校课余体育训练需要学校、家长及学生各方积极转变观念、通力协作来提高学校課余体育训练水平,要让家长和部分文化课教师认识到运动是积极休息、缓解疲劳的最好方法。这样才能有利于推进我校体育训练工作,促进学校培养体育人才的发展。

3、成立学校专业代表队。以体育特长生为基础,以喜爱体育运动的学生为辅助,成立学校专业代表队,包括篮球、排球、足球、田径、健美操等多形式的代表队,每周进行2- 3次训练,并多举办班与班、年级与年级、学校之间的友谊赛等,以适应全州全省乃至全国的学生体育竞赛。

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塑造学校形象、渲染学校运动氛围、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等方面能起到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课余体育训练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但只要我们针对问题、转变观念、明确目标,根据我校实际开展工作,相信我校学生课余体育训练能够得到健康、良性、持续协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文平. 影响我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因素及对策[J]. 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1998,(03):84-86.

猜你喜欢
现状研究训练
MOOC设计现状调查研究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研究①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