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异义

2017-05-27 15:25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6年28期
关键词:语素古代汉语词义

(1)古今异义:指一个词的字形古今相同,而词义因社会变迁和语言发展而发生变化差异。如《赤壁赋》:“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古义是“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而今义是“一种竞技方式”。《烛之武退秦师》:“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古义是“出使的人”,而今义是“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2)识别四类古今异义词:①词义扩大。例如:“江”“河”在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而现在则是河流的通称。②词义缩小。例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指“妻”,即男子的配偶。③词义转移、变化。例如:“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现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④感情色彩发生变化。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意思是“身份低下,见识短浅”,是诸葛亮的自谦之词,不含贬义。而现在指“言行不道德、下流无耻”,是贬义词。

(3)辨别古今异义词的方法:①掌握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词汇的差异。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这是古今汉语词汇的显著差异之一。在阅读文言文时,不能把古代汉语中的两个单音词误作现代汉语的双音词。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请指示王”的“指示”,古代汉语是两个单音词,解释为“指给……看”;而现代汉语是一个词,即“上级传达下级的命令”。②掌握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现象。古汉语中有一些由两个单音节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语素组成的复合词,其中有些在具体语境中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不能用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强行翻译。例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句中的“出入”是“出去”和“进入”,但此处只取“进入”的意思,句子译为“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③借助课文判断词义。在中学阶段要学近百篇传世佳作,从中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这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一笔重要财富。如果能将从课本中学到的词语含义进行灵活迁移,就能够快速地推断出阅读材料中词语的含义。例如:2014年高考江西卷文言文《截冠雄鸡志》第1题D项:“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志:记载。”可联系课文《逍遥游》中“《齐谐》者,志怪者也”中“志,動词,记载”的义项,推断D项正确。④根据语境判断词义。语境可以分为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前者指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后者指的是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笼罩下的大语言环境,即上下意义上的关联。答题时,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例如:2012年高考天津卷中实词题D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我们只要根据具体语境,对此句作简单的主谓宾结构分析,就知道“寿”在句中作谓语,肯定解释为动词义,而不是名词。

【同步训练2】

指出下列黑体词的古今异义现象。

①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答:

②君子善假于物也。

答:

③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答:

④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答:

⑤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答:

⑥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答:

⑦明年,吾妻来归。

答:

⑧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答:

⑨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答:

⑩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答:

猜你喜欢
语素古代汉语词义
“一带一路”国家古代汉语课程调查报告
大学古代汉语教学中传统方法的坚守和信息传播时代的创新
西行学院成语班
根据认知语义学浅谈英语单词记忆法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浅谈“音节语素化”现象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
大少不同
助词“得”与语素“得”辨析
再谈语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