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中产生的不安全因素及安全措施分析

2017-05-30 10:48林嵩
现代盐化工 2017年6期
关键词:不安全因素汽车维修安全措施

林嵩

摘要:汽车维修涉及较多环节,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较多,如不加强管理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为给汽车维修工作的开展营造安全的环境,有必要对汽车维修中产生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研究。文章分析汽车维修中产生的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关的安全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汽车维修;不安全因素;安全措施

汽车维修中不安全因素来自很多方面,如维修场地、维修人员、维修设备等,做好各环节不安全因素研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应对,保汪维修作业的安全进行,是当前业内人士讨论的重要话题之一。

1 汽车维修中的不安全因素

汽车维修工作中不安全因素较多,如不加强管理,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酿成严重后果,造成较大损失,因此,结合汽车维修工作实际,加强汽车维修工作不安全因素研究尤為重要。对汽车维修工作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产生的不安全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维修场地

维修场地是开展汽车维修作业的重要场所,其存在较多不安全因素,主要有:(l)不注重场地管理。汽车随便停放且较为集中,一旦发生火灾往往殃及较多车辆,造成较大经济损失。(2)维修场地通风条件差,维修过程中发动机长时间怠速运转产生大量废气,废气中含有NOx、CO、SOx等有害物质,不能及时排出,很容易导致维修人员中毒。另外,场地堆放较多的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管理不善极易发生火灾、爆炸等,给维修人员生命安全构成较大威胁。

1.2维修人员

汽车维修中维修人员是主要参与者,由维修人员引发的不安全因素有:(1)维修人员存在侥幸心理,不按照相关流程开展维修作业,不仅影响维修质量,而且容易引发机械伤害事故。(2)维修人员安全意识低,维修过程中吸烟、随意放置维修工具,大大增加火灾及维修工具掉落伤人事故。

1.3维修设备

汽车维修中应用的设备较多,如火花塞套筒、黄油枪、千斤顶等,这些设备只有处于正常状态,才能保证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部分维修作业需要借助千斤顶支撑,维修人员才能更好地在汽车底部作业,如其出现质量问题,无法支撑汽车,突然下落,伤害维修人员。另外,部分维修设备老化,性能下降,应用于维修作业中,大大增加不安全因素,引发安全事故。

另外,汽车维修作业完成后,未及时回收妥善管理危险品,导致有害物质挥发,被维修人员吸入体内,容易引发疾病。一些易燃物质挥发一旦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火灾。同时,使用电气设备时操作不合理,例如,拖拽供电线路,导致供电线路与地面摩擦,绝缘皮受损,一些电气设备供电线路老化而未及时察觉,轻则发生短路故障,烧毁电气设备,重则发生人员触电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 汽车维修中的安全措施

为消除不安全因素,保证汽车维修工作安全进行,汽车维修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做好自检工作,加强汽车维修工作管理,积极研究与应用对应措施。

2.1维修场地安全措施

为营造安全的汽车维修环境,加强维修场地管理,及时发现与消除维修场地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尤为重要,因此,汽车维修单位可考虑从以下内容入手:首先,做好维修场地布局。为避免维修场地混乱,维修单位应结合维修工作需求,按照功能对维修场地合理划分。同时,在合适位置树立明显的指示标志,引导车辆按次序停放。在视线不好的位置应设置减速带、反光镜等,为车辆顺利进出提供方便。其次,注重设置通风口。在喷漆车间安装通风设施,及时排出油漆中的有害物质,避免给人体造成损害。另外,如汽车需要怠速运行,需要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防止维修人员因吸入过多废气发生中毒事故。再次,加强维修工具管理。汽车维修所用工具应合理排放,摆放时应保证牢固,避免掉落伤害维修人员。最后,做好危险品管理。汽车维修中涉及的危险品较多,如油漆、制动液、汽油等,部分危险品具有挥发特性,因此,危险品应用完成后汽车维修单位应用后及时回收,妥善保管。

2.2维修人员安全措施

为提高维修人员安全意识,避免人为因素引发安全事故,汽车维修单位应注重以下内容的认真落实。首先,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汽车维修单位应定期组织维修人员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为其讲解维修场合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应对措施,要求汽车维修人员认真学习。同时,维修工作中应将安全放到第一位,杜绝侥幸心理,杜绝酒后开展维修工作,禁止维修工作期间抽烟等。其次,做好维修人员技能培训。为保证维修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开展维修作业,避免违规操作行为的出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汽车维修单位应定期组织维修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活动,讲解不同故障拆卸、零件更换技巧,以及采取的安全措施等。同时,通过具体事例分析,提高维修人员不安全因素识别能力,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排除。最后,注重维修安全操作考核。维修单位定期考核维修人员专业技能,尤其将安全知识掌握及运用情况纳入考核内容,并与其工资挂钩,以鞭策维修人员规范操作。

2.3维修设备安全措施

为避免维修设备引发安全事故,汽车维修单位应做好维修设备管理,注重以下内容的认真落实:首先,规范维修设备操作。为防止因维修设备操作不当,引发安全事故,维修单位应规范维修设备应用操作,尤其当应用技术含量较高的操作设备时,应有专门人员在场指导,新维修人员应和老维修人员一起上岗。另外,定期组织维修人员讲解维修设备操作技巧,保证维修设备应用的规范性、合理性。其次,做好维修设备检查。汽车维修单位应做好维修设备检查,确定维修设备检查时间,例如,每周进行一次检查,以及时发现与处理维修设备出现的异常。最后,做好维修设备养护工作。维修单位应做好维修设备养护,例如,针对需要润滑的部分及时进行润滑,如发现存在故障、老化的设备,应及时维修及更换,保证所用维修设备处于正常状态。

2.4其他安全措施

为保证汽车维修工作的安全进行,维修单位还应注重采取其他安全措施,一方面,积极完善汽车维修管理制度。汽车维修单位为规范汽车维修行为,消除不安全因素,应完善监督制度、奖罚制度,明确监督人员职责,制定详细的奖罚标准,督促维修人员规范维修操作。另一方面,定期开展不安全因素大排查工作。汽车维修单位应每周、每月、每季度开展不安全因素大排查活动,针对不安全因素较多的环节,加大排查力度,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以及时发现与处理安全隐患。同时,做好排查活动总结,针对排查中暴露的问题,汽车维修单位应认真分析原因,及时进行整改。

3 结语

汽车维修工作程序复杂,不安全因素较多,因此,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维修单位应提高认识,加强维修作业不安全因素研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保证维修工作质量的同时,积极营造安全的维修环境。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汽车维修中产生的不安全因素较多,其中维修场地、维修人员、维修设备等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如不加强管理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不仅影响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导致人员伤亡,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为消除汽车维修中的不安全因素,维修单位应加强管理,从维修场地、维修人员、维修设备等方面入手,积极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规范维修人员操作,做好维修工具、危险品的应用管理,为汽车维修工作的安全、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建敏.汽车维修中产生不安全因素以及安全措施[J].时代汽车,2017 (18):123-124

[2]姚良,贾言军,杨建江.汽车维修生产中不安全因素以及解决措施[J].汽车工业研究,2013 (8):60-62.

[3]王秀红.汽车维修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安全措施[J].中国设备工程,2017 (4):53-54.

猜你喜欢
不安全因素汽车维修安全措施
化工企业易燃液体处理的安全措施
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措施的优化
超高墩柱翻模施工工艺及其安全措施分析
玩轮滑
中职汽车维修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实施
车用千斤顶研究与设计
汽车维修服务中心发展连锁经营模式的相关建议
浅析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专业课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