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研究

2017-05-30 17:04马凯朱丽琴王琰
现代盐化工 2017年6期
关键词:教材建设高职

马凯 朱丽琴 王琰

摘要:文章以“新形态”和“一体化”为教材建设内涵,从教材系统化设计、碎片化资源生成、多样化资源预算、便捷化平台架构等4个方面对高职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育信息化迎来迅猛发展机遇,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资源建设、在线教育等活动形成了海量数字化教学资源。因此,高职教育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纸质教材已经难以适应教学活动的需要,难以满足学生对知识、技能及新技术的学习,建设数字化资源与纸质教材一体化的新形态教材成为必然。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就是以纸质教材为核心,通过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将数字化教学资源与纸质教材相融合的一种新型态教材,能够满足学生突破时域空域限制进行“线上线下互动,新旧媒体融合”的学习。

1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意义

1.1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需要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第六十条中明确提出,“要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教材是落实信息化教学的主要手段,是教师与学生的重要纽带,是授课和学习的关键依据。教育部《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2)9号)》指出:“加强教材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要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材呈现形式,推进立体化教材建设,使教材更加生活化、情景化、动态化、形象化。”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作为展现教学主要内容的载体、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要因势而谋,进行适应性改革和创新。

1.2新时期高职学生教学特点的需要

从20世纪末以来,中國高等教育规模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从精英人才培养进入到大众普及阶段,同时中国的职业教育得到飞速发展,中国己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由单一的高考入学,发展到对口单招入学、自主考试入学还有注册入学多重渠道;相对精英教育的时期,现阶段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的目的性、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比较薄弱,原有侧重原理剖析、知识素材枯燥、形式单一的纸质教材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高职教学的需要。因此,需要针对新时期高职学生个性突出、需要充分鼓励、动手能力较强等特点进行教材研发和建设,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内容要实用、要直观,形式要丰富、要新颖,要应势而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1.3海量数字资源应用需要

近年来,为响应国家教育信息化号召,中国1300多所高职院校开展了专业级、课程级、模块级、积件级及素材级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热潮。专业建设上,自2010年起,教育部己投入近5亿元、立项99个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并陆续上线;在课程建设方面,高职教育领域数百门精品课程转型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并在爱课程网上线;同时大量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也在全面开展;在积件及素材建设方面,全国的、省级的微课大赛如火如荼,海量数字化教学资源初步形成。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互联终端正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活动中,要顺势而为,进行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高效利用海量数字化教学资源和成果,进一步提升中国教育信息化水平和能力。

2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内涵

2.1新形态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要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贴合新时期高职学生认知规律,适应信息化教学创新应用,其中“新形态”主要休现在教材教学体系新、教材资源载体新和教材知识获取方式新3个方面。

2.1.1教材教学体系新

融合了纸质教材、线上课程、线下课堂三位一体的教材教学体系,三者相互关联、互为补充。纸质教材内容系统全面,知识结构完整;线上教学资源丰富,教师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具体情况,从大量的颗粒化教学资源进行构建课程模块;线下课堂教学是对纸质教教材和线上课程体系的实践、检验和技术技能提升。

2.1.2教材资源载体新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资源类型多样,除了传统的文本类,还有图形图像类、音频类、视频类、动画类、虚拟仿真类、PPT文稿类、网页课件类、富媒体等,教材资源可通过纸质教材、课程建设在线平台以及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多种方式进行承载和展现。

2.1.3教材知识获取方式新

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方式多样。纸质教材内容详实,重点和难点可通过扫描二维码的形式进行研学;在线课程资源丰富、知识点技能点检索便捷,课程任务能够及时发布与推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联互通探讨学习;课堂教学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结合具体任务或装置进行实践或操作训练学习。

2.2一体化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一体化”主要体现在教材开发与课程建设的一体化、教材内容与平台资源的一体化、学习过程与应用过程的一体化。

2.2.1教材开发与课程建设一体化

教材开发与对应课程建设深入融合、一体化建设,紧紧围绕职业标准或课程标准,梳理课程涉及职业技能点和专业知识点,系统设计课程内容和教材主要内容,教材开发的过程即是课程建设的过程,教材是课程建设的成果实物展示。

2.22教材内容与平台资源一体化

教材内容和平台资源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同步,发挥教材内容技能、知识系统完整性的特点,利用平台教学资源数量大、教学资源形式多样、便于搜索学习等优势,通过扫描教材二维码将平台资源一体化呈现。

2.2.3学习过程与应用过程一体化

教材的设计是按照模块化设计,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实现学习过程与实践应用过程的一体化。教材既是学习的知识的指导书,也是应用实践的操作单,学习的过程即是应用的过程,应用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3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内容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系统化的设计、颗粒化资源的生成、多样化资源的预算、便捷化平台的架构等方面。

3.1教材系统化的设计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作为纸质教材和数字化资源相融合的新形态教材,既要有传统纸质教材内容系统全面的特点和知识结构完整的优势,也要为教学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图片、动画、视频、教学案例等。因此,在教材开发初期就要对教材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内容上要符合高职教育“学中做、做中学、知行合一”的要求,形式上要多样、生动、新颖,要根据需要掌握知识点或技能点的具体内容,以易于理解和方便学习为原则,分别采用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类、虚拟仿真、PPT文稿、网页课件、富媒体等形式来展示教材的内容。

3.2颗粒化资源的生成

按照“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开发原则,将教材所配套资源内容进行4层拆分。其中,课程层主要包含课程介绍、课程标准、电子教材、企业案例等;模块层包含具体项目、任务或单元;积件层包括知识点、技能点,积件层是学习的基本单元;颗粒化资源层包括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在线仿真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的资源。具体方法采用“正向设计、逆向建设”进行,即课程从课程层、模块层、积件层、颗粒化资源层顺序设计,而建设则从颗粒化资源层至课程层逆向逐层建设。

3.3多样化资源的预算

多样化资源是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典型特征,大量的、多样的资源,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財力完成,完成一个优质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前提就是要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课程建设团队和一定的经费作为支撑。虽然建设过程中以专业课程组教师为主体,但如动画、视频、虚拟仿真等相关碎片化资源,仍需要专业的软件制作人员参与共同完成,从分工角度来讲,教师主要负责脚本工作,技术人员负责后期制作;经费的使用要从教学适用性和经济性出发,合理选择适宜资源类型,不浪费、做到求真务实。

3.4便捷化平台的架构

一体化教材的资源获取,除了通过查阅纸质材料的方式,更多的资源是通过计算机或手机、PAD等移动终端来获得。在架构整个资源平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平台使用的便捷、高效且支持移动终端使用,同时也用充分考虑用户体验,能够具备资源管理、学生管理、任务管理等功能。如任务管理中可包含答疑或讨论、投票或问卷、头脑风暴、测试、课后作业等内容,任务既可在课堂现场互动学习,也可以课后作业来完成;如学习管理中,可将课堂出勤、查看资源、任务完成等情况按照一定的权重汇总出成绩排序,激发学习兴趣。

4 结语

新形态一体教材是“互联网+教育”形式下高职教材发展的新方向,同时也是信息化时代高职教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适应性要求,教师要深入理解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内涵,正确把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内容,要勇于探索、积极实践,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EB/OL].( 2010-07-29) [2017-11-29].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EB/L].( 2015-10-20)[2017-11-29].http://www.bjypc.edu.cn/shisanwuzhuanti/zhengcewenjian/2015-11-05/5997.html.

[3]章金萍.“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一体化教材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7,31(1):84-87.

[4]武君红.高职纸质教材与数字化资源一体化研发初探——以高等教育出版社为例[J].出版发行研究,2015 (10):44-46.

[5]张敬源,王 娜,曹红晖.大学英语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探索与实践——兼析《通用学术英语》的编写理念与特色[J].中国外语,2017(2):81-85.

[6]安 薇.纸质教材与数字化资源一体化研发初探——以法律教材的策划为例[J],中国编辑,2014,(3):38-42.

[7]邵 军.高职单招生特点与新形态教材适用性[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 (2):77-81.

[8]高 琳,高玉梅,王 非,等以基础化学为例探索新型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J].河南化工,2017,34 (6):57-59.

[9]曹培培,韩小燕.微课与新形态高职教材建设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9 (6):51-53

[10]孙 薇.高职电类基础课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研发与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 (2):72-74.

猜你喜欢
教材建设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教材建设对高职家政服务类专业精品课的促进作用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英语课程建设研究
关于核科学技术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
湖北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