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系统中信息传输控制技术

2017-05-30 10:48侯荣
现代信息科技 2017年3期

摘 要:近几年来,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得到较快提高,尤其是在电子信息领域的研究,更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电子信息系统在工业生产、工程建设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极大地提高各项工作的开展效率,保障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信息控制技术作为电子信息系统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系统的运行性能及稳定性。接下来,本文将对信息传输控制技术在电子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展开详细分析。

关键词:电子信息系统;信息传输控制;技术应用及分析

中图分类号:TN92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7)03-0016-03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ontrol Technology i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HOU Rong

(Chongqing Communication Construction Co.,Ltd.,Chongqing 400039,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level of China'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has improved rapidly,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research, but also made a breakthrough development.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is widely used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people's daily life, greatly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various work, and ensuring the safety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control technology determines the performance and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to a certain extent. Next,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ontrol technology in 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Keywords: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ontrol;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analysis

随着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应用的逐渐普及,信息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传输速率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之前的网络信息传输中,主要是通过建立各个用户之间的关系来实现通信,从而导致信息传输的实时性与准确性大大降低。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下,人们对电子信息系统的应用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就必须要加大对现有电子信息系统的改进力度,不断研发新技术,提高电子信息系统中各类技术的应用效果,为我国电子信息发展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1 电子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分析

1.1 录入信息

随着电子信息系统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系统中所包含信息的种类、数量等不断增多。如果不能合理的对数据信息进行分类,就会增大数据传输出错的可能性,并且造成存储空间的浪费,不利于系统运行性能的提高。因此,如何提高数据信息录入工作的有效性,已经成为电子信息系统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社会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信息的更新速度也随之加快,从而造成大量数据信息的实用性逐渐降低。加强对信息录入环节的监管力度,提高系统各单元之间通信的及时性,是实现电子信息系统高效运行的基础。

1.2 对系统链路的控制

对于电子信息系统而言,链路主要被应用于系统中各部分线路的连接,对系统的模块化管理十分有利。可以说,链路是电子信息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对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会产生直接影响。将链路应用于系统控制中,能够实现对系统运行过程中各通信单元的实时监控,以便于及时中断出现问题的信息传输线路,确保信息的安全传输。

1.3 输出信息

电子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覆盖面积大,所传输数据的类型和距离存在着差异。在进行數据输出时,应该按照数据类型进行分类,然后再把封装好的数据信息传输到相应的节点上。电子信息系统分层次进行数据信息输出的原理是,对已输入数据进行收集、分类与整理,并根据通道的类型进行信息传输任务分配,然后对数据信息进行封装,并依照统一的传输协议进行信息输出,最后由专门的安全管理层与传输接口层进行数据传输控制,为信息传输工作的安全开展提供保障。

2 信息传输控制的技术要求

2.1 可靠与实时传输相结合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确保信息传输实时性是电子信息系统工作的基本要求。在传统的电子信息系统中,采用的信息传输通道是低速传输,一旦数据流过大就会引发通信线路阻塞的问题。而信息传输技术在电子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则是先将数据进行分类打包,然后根据信息的传输要求、时间、距离以及重要性进行传输。这种通信方式的应用,既充分保证了各类数据信息传输的独立性,又极大地提高信息传输的安全性与及时性。为了更好的实现可靠与实时传输相结合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1)三级缓冲机制:在同一信道上为了能够实现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和信息的可靠性,需要引入三级缓冲机制,其中一级缓冲为发送缓冲区,二级缓冲为可靠报文等待区,三级缓冲为可靠报文回执等待区。(2)两套重发机制。在进行信息传输控制过程中,网络传输控制服务软件中包括了限次重发和限时重发两套重发机制,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而且还能保证信息的实时发送。

2.2 实现数据信息封装与解析

对数据信息进行封装,能够让数据信息的分类更加清晰,提高数据的传输速率。通常来说,数据信息大都是在同层次间进行传输,又或者是在传输过程中按照标准协议对信息进行转换,然后实现不同层次数据信息的传输。在进行信息传输时,那些较为简单的数据信息,不需要协议来约束,而高级信息则要对现有格式进行转换,需依靠统一的交换协议才能得以实现。通常情况下,传输服务一般需要借助系统接口层的系统接口来实现对相关数据的有效接收,并借助与之相对应的专用传输协议来对该报文进行有效的解析,从而有效的去除传输协议,解除其安全设置,并把剩余信息交付给交换服务层。随后,交换服务层就可以根据约定或信道要求来对其交换协议进行解析,顺利完成格式的转换。例如,借助加密的软件可以实现对上层信息的有效筛选,并根据设定好的转換格式对其进行转换,上述整个转换过程需要在既定的交换协议内完成,对于这些交换协议的封装与解析内容必须在相应的服务层内部才可以更好的实现,以达到封装和解析透明化的目的和效果。

2.3 实现跨平台传输

近几年来,我国电子信息行业逐渐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无论是各类软件的研发,还是硬件设备的制造,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提高电子信息系统的兼容性,为系统的跨平台应用提供可能,已经成为电子信息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在进行跨平台数据传输时,应先对数据传输设备、传输接口进行分析,并生成相应的数据传输包,确保用于数据传输的软件具备跨平台信息数据传输功能,降低信息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可能性。除此以外,对于跨平台数据信息传输而言,为了方便系统的统一管理与维护,还应加强系统的模块化建设,采用统一的编码方式与算法进行系统设计,为数据传输的高效性提供保障。

2.4 功能模块松耦合设计

对于电子信息系统而言,信息传输控制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通道的优化、信息发布、信息通道的状态检测、信息安全设备驱动程序和封装和解压协议等。以往功能模块的设计主要是借助紧耦合的方式,其会导致各模块间的界限具有很强的依附性,不够清晰,而松耦合的设计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可重构性。通过对目前通信工具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系统集成商可以根据系统容量大小来对功能组件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选择,以更好的满足各种信息的发送要求。借助功能模块松耦合设计可以使不同模块间的边界变得更加清楚,促进信息的高精确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网络服务的可靠性。

2.5 多点发送与广播发送相结合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一点对一点的传输方式无法更好的满足如今网络传输控制的基本要求,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多点发送和广播传输的有效结合。如今,越来越多的信息传输控制技术选择了多点发送和广播发送相结合来进行信息的传播,其中多点传播需要借助组播才可以更好的收获数据包,并且组内成员可以顺利的加入或离开,而且不会受到任何方面的制约。广播数据传播则属于多点传播的有效延伸和扩展。

2.6 功能模块的设计

功能模块属于电子信息系统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其进行设计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点:(1)在功能模块设计过程中,信息通道检测功能模块其中的核心模块,此时需要设计人员选择结构化的功能模块设计理念,以实现信息通道检测功能模块更好的满足实际功能需求,通过对功能模块设计方法进行完善,还可以更好的满足功能模块在空间上的科学、合理分配,同时还可以对信息传输控制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解决,以提高其控制的有效性;(2)在进行功能模块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设计人员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两个相邻模块的边界上,而且还需要做好模块间重度依附性的防范对策;(3)在进行功能模块设计时,要加大对通讯手段的有效利用,以更好的满足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为信息传输行为的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7 有序有效的信息发送

借助低速信道进行数据传输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信息拥塞现象,此时可以通过通信控制软件来将各类信息按照紧急度和重要性划分为不同的优先级,同时为每个优先级设置一套与之相对应的独立缓冲序列,并根据优先级的高低顺序来对待发送信息进行依次提取。按优先级排序的机制还可以在重要信息到来时,根据其优先级的高低来为其提供相对比较合理的排队秩序,以实现对不同信息的有效发送。同时也可以借助流量控制机制来进行信息的有序有效发送,当新信息进入排队时,将会替换优先级比自己低的已丧失使用价值、缓冲区中排队过久的旧信息,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带宽信道间信息拥塞问题。图1描述的是有序有效的信息发送流程图。

2.8 报文分组与组合传输

对于大部分信道而言,数据帧过长将会导致信息传输成功率大打折扣,同时数据帧过短也会造成信道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可以根据信道的传输特性与能力,将其作为长短报文划分的界限,并尽可能的实现报文分组与组合传输。(1)长报文分组传输。发送方通常是在传输协议的基础上来把长报文拆为若干分组,并对其分别封装传输协议,从而转化为长度适宜的合法数据帧,以实现对信息的有效传输。同时,接收方在获取报文分组后,需要对暂时缓存信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当所有分组均到达后就可以把他们拼装为完整数据包来进行发送。(2)短报文组合传输。通常情况下,短报文的组合传输一般被应用于信道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由于某些信道带宽逐渐变窄,将会导致传输时机受限,此时需要发送者对每次发送时机给予充分的利用,以更好的提高信息发送的有效性。在交换协议的基础上,发送者可以把多个短报文转化为一帧数据包,将其与传输协议封装在一起来进行信息的传输,而接收者在获取信息之后,需要对数据包进行分解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信息。

3 结 论

无论是对电子信息行业的稳定发展来说,还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而言,信息传输控制技术在电子信息系统中的应用都十分必要。因此,必须要加大对信息传输控制技术的研究力度,从而实现电子信息系统的模块化建设,为信息数据传输的跨平台操作创造有利条件,防止传输过程中发生信息泄露、编码错误等问题,进而实现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与世界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同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周立杰.试探究计算机电子信息系统中信息传输控制技术 [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1):155.

[2] 张慧.计算机电子信息系统中信息传输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 [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12):52.

[3] 曾庆福.计算机电子信息系统中信息传输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 [J].中国科技投资,2016(17):275.

作者简介:侯荣(1976.11—),男,四川宜宾人,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