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企改革突破方向与实施重点

2017-05-30 10:48李锦
国企管理 2017年3期
关键词:领域改革企业

2017年,国企改革被寄予厚望。在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国企改革亦成为高频词,热度不断上扬。

我们要注意201 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思路中“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这句话,比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增加了“促改革”三个字,表明局面要稳住,改革不能停,而且改革有了新目标、新任务,便是有利于化解资本风险,使经济稳中有进。

李锦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企业改革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2016年,中央企业成绩单令人宽慰。中央企业扭转了收入利润双下降的局面。央企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3.4万亿元、利润1232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和0.5%。

对于2017年的国资国企改革有两个重要问题值得关注。一是改革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逻辑关系;二是国资国企改实际上是为什么与什么样的两大问题。

先说为什么要抓紧国资国企改革。2017年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一个是增动能、稳增长,一个是应对潜在危机、防范风险。坚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特别要重视风险的防范。因为,金融和房地产行业吸取了大量的资金,造成了大量泡沫,民间投资呈现下滑景象。挤掉资本泡沫已经刻不容缓。资本风险正在上升为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怎么防止资本洪水横溢,防止颠覆性风险,只有实体经济,依靠改革打通资本进入实体经济的通道。风险是忧患,稳增长是对防风险说的。稳增长是基础与前提,缓释风险要和稳增长协调并进。稳增长是缓释风险的前提,是保就业、惠民生的底线,同时经济增长能够带来资产价值上升,在一定程度上缓释债务风险。促改革、调结构是主体内容,促改革、调结构是核心牵引全局。惠民生涉及社会稳定,而防风险是目的。总体而言,促改革,一头连着稳增长,一头连着防风险,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有效防控风险可以给改革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而改革取得更快更大的进展,也可为风险防范和处置创造更好的条件。无论如何,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国企改革已经不能再等。

2017年的国资国企改革要注意五个看点,实际上是五对矛盾的处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一是总要求:要按照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的要求加快改革步伐,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这是总体与重点的关系。二是首位:要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2016年12月初的政治局会议已经释放明确信号,国企改革现在仍然是排在首位。三是突破口: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标准是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重点是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四是环境:要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抓紧编纂民法典,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坚持有错必纠,甄别纠正一批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产权保护的核心是强调平等保护。五是方法、是统筹:要完善跨部门的统筹机制,加强对财税、金融、土地、城镇化、社会保障、生态文明等基础性重大改革的推进,既制定方案又推動落实。这五层意思弄明白了,2017年中国企业改革的问题就明白了许多。就像混改在覆盖面上已有相当的广度和宽度,接下来需要继续深化混改的深度,如混改重视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等,其它改革也是这样,由落实转向实质进展。

元旦过后,国企改革领域出现了两个标志性事件,来了一个国企改革的“开门红”。事件一,全国首条民资绝对控股的铁路杭绍台高铁在浙江台州开工。在该PPP高铁项目的投资方中,“民营投资联合体”占股51%,成为控股大股东。事件二,云南白药引入自然人陈发树控制的新华都实业集团。后者将向云南白药控股增资253.7亿元,以获得白药控股50%股权,并与云南国资委“平分秋色”。

这两个事件传递出一个信号,那就是国企改革的政策春风已经吹到了垄断领域和地方重点国企。在国企改革推进过程中,垄断领域的“混改”一直是难啃的硬骨头。此次中国铁路总公司开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先河,云南白药拿出了一半的股权用于改革,这在以前都是不曾有过的。在新常态下,我们最需要通过改革来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新动力、形成新结构,这意味着“发展创新一批,管理提升一批,清理退出一批”的实施在加快。从发展趋势来看,国企改革的看点显现在我们面前。

看点一:目标浓缩,聚焦主业。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今年国有企业要加快市场配置资源的力度,向中高端链条集中,强化监管,实现效益稳定增长,央企利润额力争同比增长3%,努力达到6%。

看点二:分类提速,推进改革。目前,国企功能界定分类已基本完成,定量复核后即可公布。现在中央企业要对二级企业进行功能分类,逐层明确各级子企业功能类别。许多大型央企在原有业务重叠、多级法人体制的低效率弊端下,又增添严重的主业重叠和关联交易,与国际资本市场规则相冲突。因此,国企功能界定分类将推动集团内部的整合。

看点三:集团层面改革,有所突破。中央企业大批资产证券化,推动央企公司制改制与上市是2017年国企改革中颇为抢眼的亮点。与“混改”并列提出的是公司制改制,尤其强调了集团层面的股权多元化和改制上市,这预示着2017年央企整体上市或有明显提速的趋势。积极探索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改革,全面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支持央企间、央企与地方国有企业交叉持股,大力推进改制上市工作,力求包括集团层面在内的混改有所突破。

看点四:七个垄断行业进入实质性改革阶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的2017年混改七大领域,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已选择了七家企业或项目开展第一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进入2017年,国企“混改”的春天真的到了。石油、铁路、军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的指导意见已经出台。下一步,航空、电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也将出台。在这些领域中,铁路、民航、电信等领域的“混改”力度则会比较大一些,这三个领域的改革是垄断行业改革的重点。我国军工体制改革进程今年将再度提速。虽然各个军工企业的特点不一样,但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都是市场化。今年,军工企业将会成为国企“混改”的突破点。

看点五: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将拓展授权内容。向试点企业放权。针对前期试点遇到的问题,今年将加大授权力度,在二、三级企业推进。近10家中央企业子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后,中国建材和国药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改革试点成果将会公布。

看点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董事会建设上发力。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怎么融入,加强出资人机构与董事会的沟通制度化,加快形成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可能有一些动作。混改承担的使命不仅是让民资进入过去无法进入的领域,分享相关行业成长红利,重要的是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有利于稳增长和防风险。

看点七:突出精干主业,加快深度调整重组步伐。今年央企兼并重组将延续去年的势头和特点,以主业为中心,一方面是外部重组,围绕“做强做优做大”的基本原则,形成一批能够同国际巨头竞争的企业,一方面是央企内部重组,重心开始向资本、项目、产业板块等内部要素转移。中央企业以优势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为平台,通过股权合作、资产置换等方式整合同质化业务。加快钢铁、煤炭、电力业务整合,海外资产整合。

看点八:将会出现中国第一批职业经理人阶层。管理层激励不会快,不会催生更多的企业家阶层,职工持股对国企管理层有1%的限制,使得这波国企改革不会再催生更多的企业家阶层,但是在数年后可能会催生中国第一批职业经理人阶层。而无论民企还是国企,都会需要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看点九:供给侧改革重点仍然是去产能,出现“2+5”。以前强调的是钢铁、煤炭,这次又加上了有色金属、船舶制造、炼化、建材和电力等五个行业,去产能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看点十: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怎样发挥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的引导带动作用?几支基金,将是好戏连连。央企投资将分两条线运行,一条线是有国资委背景的国新、国投、诚通三家投资经营公司运作,一条线是央企自己的運作。央企投资将分四条线进行,央企之间、央企与地方国企之间、央企与民企之间,央企与外企之间。央企会纷纷运用央企投资这一工具,特别是在解决创新发展一批企业中将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基金投资引导,重点加大对新兴产业的资本投入。重点投资可能在四个领域:一是战略投资领域,二是转型升级领域,三是并购重组领域。四是资产经营领域。

看点十一:国资监管系统和央企严控风险、稳健经营。提出要加强债券尤其短融、超短融债券风险排查,严禁开展融资性贸易,严控非主业投资比例。

看点十二:地方国企走在前面,成功的国企改革经验将在地方成批涌现。中央企业“混改”进入证券化阶段,地方国企“混改”进入所有权深化阶段。在2014年云南省发布的首批33个国资改革项目中,白药控股并未入围,但是在混改方面的进展却超出市场预期。在央企中的试点大体也是如此。

在当前中国经济大背景下,“稳”字依然是第一位,只有“稳”才能“进”。从国资委的报告来看,“稳”字依然是国企改革的前提。2017年国家的形势是,缓中趋稳、稳中蓄进、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国有企业的形势是缓中趋稳、稳中趋分、分中有进、分化趋优的发展态势。国有企业怎么把握机遇,从改革中获得新的红利,全在于自己了。无论是地区、行业还是企业,总有一部分在“二八定律”的分化中得到“八”的好处,脱颖而出。

猜你喜欢
领域改革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领域·对峙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