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康社会”与“从严治党”的共同迈进

2017-05-30 12:15周锟
邓小平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党建创新四个全面小康社会

周锟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理解并贯彻落实好这两大战略,有必要追溯“小康社会”与“从严治党”的提出过程。邓小平于1979年提出“小康”目标后,1985年中央首次正式提出“从严治党”。二者自最初产生就紧密联系,都包含着丰富的實践进程与理论突破。从1979年到1987年,“从严治党”与“小康社会”一起经历了共同迈进的三个发展阶段。回顾这一历程,可以明显地看到推动党建理论创新、加强党的建设,对于实现国家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和积极促进作用,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

关键词:小康社会;从严治党;四个全面;党建创新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17)03-0109-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理论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从严治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践中,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使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党风政风呈现新气象,成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关键在党。‘打铁还需自身硬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立下的军令状。”2016年10月24—27日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最新措施。

万里长征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习近平同志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如今,大家已经比较熟悉邓小平提出“小康社会”的历史过程,那么,“从严治党”是什么时候正式提出的呢?

在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革命实践中,一直包含着“从严治党”的思想元素。比如,1859年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信中就指出:“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1921年列宁提出“法庭对共产党员的惩处必须严于非党员”。1952年在处理刘青山、张子善案时,毛泽东曾对此进行说明,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二十个,二百个,二千个,二万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这些无疑都体现着“从严治党”的精神。作为一个正式的提法、概念和理论命题,“从严治党”的提出要晚于“小康社会”。根据目前看到的资料,党中央首次以文件的形式正式提出“从严治党”,是1985年11月24日发出的《中共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关于农村整党工作部署的通知》,其中的第九条“严格注意掌握政策”指出:“要从严治党,坚决反对那种讲面子不讲真理,讲人情不讲原则,讲派性不惜牺牲党性的腐朽作风。”

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从严治党”的理念,并不是偶然的。站在今天的角度回顾当年的理论与实践进程,从1979年到1987年,“从严治党”与“小康社会”一起经历了共同迈进的重要征程。具体来说,包括三个发展阶段。

一、1979年至1982年

对这两个命题来说,1979年都具有开创意义。这年的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了“小康”的概念。大平正芳在这次访华半年后辞世,1988年8月2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竹下登,在回顾提出小康目标的过程时说:“提到这件事,我怀念大平先生。我们提出在本世纪内翻两番,是在他的启发下确定的。”大平首相的启发是一个方面,但邓小平关于“小康社会”的思考早就开始了。“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中国新的发展目标。发展目标是一个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关系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发展战略的成败。一个发展目标的提出,往往是经过深思熟虑,再慎重提出的。一个成熟的发展目标包括三个要素:对前目标的继承、发展和修订;对现实情况的针对性;对战略蓝图的总结。要综合关照过去、现在和未来,“小康社会”是如此,“从严治党”也是如此。

“小康社会”首先是一个立足现实的降低了标准的现代化目标。“小康社会”要解决的问题,是既要使国家尽快发展起来,人民生活迅速得以改善,又不能急于求成,脱离人口多、底子薄的国情实际。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实现现代化?“小康社会”在提出阶段的思想轨迹是:首先,测量中国与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实际差距。1978年前后,我国派出多批经济代表团和考察团,赴日本、西欧和美国考察。邓小平到日本神奈川县日产汽车公司座间工厂参观,当了解到那里的劳动生产率比当时中国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高几十倍时,他说自己懂得什么是现代化了。接着,1979年3月21日,邓小平首次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现在我们的技术水平还是你们五十年代的水平。如果本世纪末能达到你们七十年代的水平,那就很了不起。就是达到这个水平,也还要做许多努力。由于缺乏经验,实现四个现代化可能比想像的还要困难些。”两天后,他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表述为“中国式的现代化”,“我同外国人谈话,用了一个新名词:中国式的现代化。到本世纪末,我们大概只能达到发达国家七十年代的水平,人均收入不可能很高”。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进一步阐述:“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的:一个是底子薄。第二条是人口多,耕地少。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7月28日,他在青岛定出具体标准:“如果我们人均收入达到一千美元,就很不错,可以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在此基础上,12月6日会见来访的大平正芳时,正式提出了“小康”目标:“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

紧接着,1980年六七月间,邓小平先后到陕西、四川、湖北、河南等地考察。7月22日,他在听取河南省委工作汇报后说:“对如何实现小康,我作了一些调查,让江苏、广东、山东、湖北、东北三省等省份,一个省一个省算账。我对这件事最感兴趣。八亿人口能够达到小康水平,这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你们河南地处中原,你们算账的数字是‘中原标准、‘中州标准有一定的代表性。”经过实地考察和计算,邓小平在10月进行了调整:“经过这一时期的摸索,看来达到一千美元也不容易,比如说八百、九百,就算八百,也算是一个小康生活了。”如果“到本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千美元”,“国民生产总值就要超过一万二千亿美元,因为到那时我们人口至少有十二亿”,我们“争取人均达到一千美元,最低达到八百美元”。“小康社会”的构想,1981年11月被写入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1982年8月,邓小平设计了实现目标的方案,就是二十年翻两番,“前十年打基础,后十年跑得快一点”。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正式提出:“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即由1980年的710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2.8万亿元左右。实现了这个目标,我国国民收入总额和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将居于世界前列,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过程将取得重大进展,城乡人民的收入将成倍增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党的建设工作无论在组织上还是思想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当时,现代化建设的任务繁重,党建工作面对的情况也异常复杂。一方面,党长期以来的优良传统、作风,在十年浩劫中遭到严重破坏;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即将到来,面临许多全新的问题。1978年岁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转移工作重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还有一项重要决定,就是恢复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重建的中央纪委群英荟萃,选举产生了100人的委员会,陈云任第一书记,邓颖超任第二书记,胡耀邦任第三书记,黄克诚为常务书记,王鹤寿等为副书记。仅半个月,中央纪委收到控诉信、申诉信或建议信就有六千多件,有些信甚至长达几百页。在党建方面,怎样正确地开启新阶段的工作,这是摆在全党面前亟待解答的问题。

1979年初,当主持工作的黄克诚、王鹤寿来请示关于中央纪委和各级纪检机构的工作方针时,陈云当即答复,中纪委的工作指导方针是维护党规党法,整顿党风问题。陈云在这里所说的“党风问题”,主要指的是党内政治生活问题,尤其是民主集中制问题。1月4日,陈云在中央纪委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提出:“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基本任务,就是要维护党规党法,整顿党风。”就在这次会上,讨论并拟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草案)》,作为“整顿党风”的第一项重大举措。《准则》(草案)虽然只有十二条,但内容广泛丰富,既总结了几十年来党内政治生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又针对当时的实际状况增添了新的内容,从宏观的党性原则,到细致的行为准则,规定了共产党员的规范,以这样的形式写出一部比较全面系统的党规党法,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一个创举。如要求共产党员“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与不久前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高度一致。“不准搞特权”规定最为具体,如:“禁止领导人违反财经纪律,任意批钱批物。禁止利用职权为家属亲友在升学、转学、晋级、就业、出国等方面谋求特殊照顾。禁止违反规定动用公款请客送礼。禁止违反规定动用公款为领导人修建个人住宅。禁止公私不分,假公济私,用各种借口或巧立名目侵占、挥霍国家和集体的财物。”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制定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也是这项工作的延续。

在实践中,一方面大规模地平反冤假错案,另一方面旗帜鲜明地反对新出现的消极腐败现象,当时称作“不正之风”。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为了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首先必须搞好党风”;“只有搞好党风,才能转变社会风气,才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时的“党风问题”由以民主集中制为重点逐渐转移到“以权谋私”的问题。邓小平认为:“现在,不正之风很突出,要先从领导干部纠正起。群眾的眼睛都在盯着他们,他们改了,下面就好办。”197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邓小平要求,这个规定一经下达,就要当作法律一样,坚决执行。1980年2月,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邓小平在会上着重强调了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的问题。11月,在第三次贯彻《准则》座谈会上,陈云提出一个著名论断:“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

国门初开,举国上下对应该怎样进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没有经验,特别是在沿海的一些地区,原来零星的走私贩私,在地方领导的错误判断和影响下,逐步形成比较大的、甚至是群体性的犯罪活动,不正之风演变为腐败犯罪。1982年初,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斗争。后来,陈云公布了一系列数字:“我们绝大多数党员是不谋私利的,但因谋私利而犯法、犯错误的党员也不是一个很小的数量。就从打击经济领域犯罪以来,中纪委统计的经济犯罪案件中看,开除党籍的有九千多人,受党纪处分的有一万八千多人,两者合计二万七千多人,比一九二七年‘四一二以后全国党员总数还要多一倍多。”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在确定“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同时,还按照邓小平在1980年提出的:“修改党章是要进一步明确党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制定了新时期党章的蓝本——十二大《党章》。会议明确提出“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还作出决定:“为了使党风根本好转,中央决定从明年下半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分期分批对党的作风和党的组织进行一次全面整顿。”这成为“从严治党”提出的契机。

二、1982年至1985年

党的十二大确立小康目标之后,邓小平还在考虑目标能否实现的问题。1982年10月,他在同国家计委负责人宋平谈话时说:“到本世纪末,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定了,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靠不靠得住?十二大说靠得住。相信是靠得住的。但究竟靠不靠得住,还要看今后的工作。”1983年2月,他到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考察,十多天里反复询问和论证的问题就是:到2000年,能不能实现翻两番?有没有信心?人均八百美元,达到这样的水平,社会上是一个什么面貌?发展前景是什么样子?此行使他充满了信心,并进一步思考“翻两番”的同时社会发展的问题。3月2日,他向当时的中央负责人描述了达到小康目标时的社会状况:“第一,人民的吃穿用问题解决了,基本生活有了保障;第二,住房问题解决了,人均达到二十平方米”;“第三,就业问题解决了,城镇基本上没有待业劳动者了;第四,人不再外流了,农村的人总想往大城市跑的情况已经改变;第五,中小学教育普及了,教育、文化、体育和其他公共福利事业有能力自己安排了;第六,人们的精神面貌变化了,犯罪行为大大减少。”经过一年多的思考,1984年10月,邓小平又对“小康社会”的面貌做了全面、深入的阐释:“翻两番的意义很大。这意味着到本世纪末,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从总量说,就居于世界前列了。这一万亿美元,反映到人民生活上,我们就叫小康水平;反映到国力上,就是较强的国家。因为到那时,如果拿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一来搞国防,就是一百亿,要改善一点装备容易得很。”“一百亿美元能够办很多事情,如果用于科学教育,就可以开办好多大学,普及教育也就可以用更多的力量来办了。智力投资应该绝不止百分之一。”“现在我们还要不断地打击刑事犯罪分子,真正到了小康的时候,人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物质是基础,人民的物质生活好起来,文化水平提高了,精神面貌会有大变化。”“人民生活,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比现在要好得多。”“如果实现了翻两番,那时会是个什么样的政治局面?我看真正的安定团结是肯定的。国家的力量真正是强大起来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也会大大不同了。”根据全面改革后的经济发展形势,到1985年10月,邓小平预见:二十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八百美元的“目标肯定能实现,还会超过一点”。

在这一阶段,“小康社会”从单一的经济目标,拓展到政治、教育、文化、社会、法制等各个方面,成为指导社会全面发展的综合目标,并且已经开始取得实效,实现了理论和实践意义上的双重完善。

与此同时,党的建设正在新的征程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整党工作的开展。

这次整党,是在经历十年“文革”之后,国家和社会处于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新的历史环境中进行的,邓小平在1983年9月提出整党的要求是“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这次整党分三期进行:第一期是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和各省、区、市一级单位以及解放军各大单位,第二期是地、县两级单位,第三期主要是农村的区、乡、村。第二期整党开始时,正是1985年初,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发出专门通知指出,要把增强党员的党性,纠正新的不正之风,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促进政治经济的形势继续健康地发展,作为地、县两级整党的突出重点来抓。这一年的3月7日,邓小平出席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不同尋常的是,他讲完对科技体制改革的意见后,又即席发表一篇讲话,说:“现在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没有理想、没有纪律的表现,比如说,一切向钱看。”“有的党政机关设了许多公司,把国家拨的经费拿去做生意,以权谋私,化公为私。还有其他的种种不正之风。对于这些,群众很不满意。我们要提醒人们,尤其是共产党员们,不能这样做。不是在整党吗?首先应该把这些不正之风整一整。”“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从日后来看,邓小平的这次讲话从正反两个方面建构了“从严治党”的基本内涵。邓小平为什么要在科技工作会议上突然强调理想和纪律呢?他主要是针对改革中出现的新的不正之风。

1984年5月城市改革措施陆续出台,特别是第四季度以后,许多党政机关和干部突击办起各种公司,其中相当一部分官商不分,打着“搞活”“改革”的旗号,为个人或小单位谋取私利。许多公司倒买倒卖紧缺物资,炒买炒卖国家外汇,乱涨价、乱放款、乱发行彩券、有奖销售券和纪念券,巧立名目滥发钱物,挥霍公款公物请客送礼,突击提职提级。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一系列规定,试图制止这股歪风。11月工3日,国务院发出《严格控制财政支出、控制信贷发放、控制奖金发放的通知》;12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决定》;12月5日和1985年工月5日、23日,中纪委发出《关于坚决纠正新形势下出现的不正之风》等通知,新的不正之风来势之猛,让全党上下为之震动。

在邓小平的讲话之后,开展理想和纪律教育的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也出台规定,制止借改革之名牟取私利。3月1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坚决制止就地转手倒卖活动的通知》。5月23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关于禁止领导干部的子女、配偶经商的决定》。8月20日,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清理和整顿公司的通知》。通过贯彻这一系列整党措施,新的不正之风蔓延势头得到遏制,这才有了全面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这一过程中,“从严治党”的理念已经呼之欲出。1985年11月,在总结第二期、部署第三期整党工作时,中央正式提出了“从严治党”。一经提出,“从严治党”就迅速成为主流话语快速传播开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其深深地体现着党心和民意。

三、1986年至1987年

在提出和不断完善20世纪末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同时,邓小平已经在思考中国下一个世纪的发展目标。早在1981年9月,邓小平就说过:“实现四个现代化是相当大的目标,要相当长的时间。本世纪末也只能搞一个小康社会,要达到西方比较发达国家的水平,至少还要再加上三十年到五十年的时间,恐怕要到二十一世纪末。”当年11月,他进一步提出,在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在下个世纪再花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接近西方的水平”。1984年4月,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第二个目标就是要在三十年至五十年内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当年5月和10月,他重申:“我们第一步是实现翻两番,需要二十年,还有第二步,需要三十年到五十年,恐怕是要五十年,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进入1986年以后,这一理论渐趋成熟,进入了最终确立阶段。根据最新的发展形势,这年6月,邓小平把“小康社会”的目标从“人均八百美元”调整为“八百至一千美元”。此后,他一直沿用这一说法。1987年2月18日,邓小平在与加蓬总统邦戈会谈时,修改了他之前一直采用的“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的目标,转而提出:“到下世纪中叶我们建成中等发达水平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久,他为“中等发达水平”确定了具体标准:“到本世纪末,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近达到八百至一千美元,看来一千美元是有希望的。”“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个基础,再过五十年,再翻两番,达到人均四千美元的水平”。“那时,十五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就是六万亿美元,这是以一九八0年美元与人民币的比价计算的,这个数字肯定是居世界前列的。”这样,21世纪中叶的战略目标就确定为“人均四千美元”和“国民生产总值六万亿美元”。

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在同西班牙政府副首相格拉会谈时,第一次比较完整地概括了从新中国成立到21世纪中叶一百年间中华民族百年图强的“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一九八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二百五十美元,翻一番,达到五百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一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很低,但是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同年10月,党的十三大正式确认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至此,完整的“小康社会”理论最终形成,并且为日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与此同时,“从严治党”自正式提出后已经迅速深入人心。

“从严治党”理念,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党建理论创新的基础上,在反对不正之风、开展理想和纪律教育等整党工作实践中,产生并迅速完善的。1987年5月26日,在全国范围内历时三年半的整党工作宣布基本结束。客观地说,整党工作中由于出现了一些分歧和争议,尽管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效果,但是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对此后的党建工作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从日后来看,还有一项重要收获,就是重申了“党要管党”的原则,提出了“从严治党”等新理念。

党的十三大,在党建理论上也有重要突破。在十三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从严治党,除了必须把少数腐败分子开除出党之外,还必须着眼于对绝大多数党员经常地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经验证明,仅仅靠教育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必须从严治党,严肃执行党的纪律。”这明确了“从严治党”以纪律和教育为核心的主要内涵,使其上升为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

1987年以后,这一思想继续发展,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以“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表述正式成为党的建设最重要的指导方针;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要求“各级党委要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把从严治党的方针贯彻到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坚决改变党内存在的纪律松弛和软弱涣散的现象”;2002年党的十六大指出:“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2012年党的十八大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十八大报告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均有直接论述,而“全面从严治党”尚未提出。直到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从严治党的重点,在于从严管理干部,要做到管理全面、标准严格、环节衔接、措施配套、责任分明。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完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最后一块重要拼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一贯要求和根本方针”,“‘全面就是管全党、治全党”,“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正在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综上所述,在经历了最初的共同迈进后,“小康社会”与“从严治党”继续共同前进,在每一个发展中的关键环节,二者都产生了相互呼应的重要成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回顾这一历程,可以明显地看到推动党建理论创新、加强党的建设,对于实现国家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和积极促进作用。今天,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正如火如荼,习近平总书记尖锐地指出:“现在,党内有些同志感到不适应,有的说要求太严,管得太死,束缚了手脚”,“有的说都去抓管党治党,经济社会发展没精力抓了”。其实,历史早已作出了回答:没有“从严治党”,就没有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就没有“小康社会”的如期实现。同样的,“全面从严治党”必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续并肩前进。

(责任编辑:王生 胡学举)

猜你喜欢
党建创新四个全面小康社会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浅析在双重考验下煤矿企业如何做好基层党建工作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关注需求 引领追求
党建创新是助推矿山发展的正能量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非公经济组织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