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处理家校矛盾的原则与方法

2017-05-30 10:48孙家贵
教育文化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成因

孙家贵

摘要:在家校矛盾中,一般情况下教职工是引起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学校、教职工相对于中学生而言是“强者”。这些年来,受功利思想的影响,学校、教职工违规违纪事件增多,与家长的矛盾也随之增多。而家校矛盾能否及时有效合理的解决,对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非常重要。可以说,家长中存在着推动与阻碍学校发展的两种力量。矛盾解决得好,就推动学校发展。解决不好,就阻碍学校发展。笔者结合自己的办学实践,从“自省与自律”着眼,就家校矛盾的成因、家长对待家校矛盾的心理与基本诉求、面对社会对学校,教职工的要求,学校与教职工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家校矛盾的原则与方法做了一点有益的探讨。提出了抓住解决家校矛盾积极因素,态度诚恳、方法得当、及时沟通、公正平等处理家校矛盾,促进家校矛盾向着有利于家校合作方面发展的基本方法和原则。一家之言,抛砖引玉。

关键词:家校矛盾;成因;两种态度和后果;解决的原则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615(2017)03-0005-04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7.03.002

近几年来,民办学校家校矛盾越来越突出。家校矛盾已经成为阻碍学校发展,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解决好家校矛盾故然需要依靠社会大环境的改善,但学校还是应该从自我做起,积极寻求解决家校矛盾的最佳途径,为学校的发展铺平道路。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發生家校矛盾的原因

家校矛盾概括起来主要有这么几种:学校处理学生,家长不满的;教职工打骂学生,家长要讨公道的;教职工处罚学生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的;教职工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造成不良后果时;学生在学校发生意外的;学校违规违法的(如乱收费)的;民办寄宿制学校,学生主要在学校度过(有家长认为监护权发生了临时转移),其发生问题的概率增大。如食品安全、人生安全、突发急病等事故上升,学校、教职工与家长的矛盾发生概率也随之加大。过去,学生与学校以及教职工发生矛盾,家长大多采取不追究,只要学生未受伤害,受点委屈,一般也就算了的态度。我上初中高中时,就从来没有听说过家长与教职工发生矛盾的事。而现在不同了:家长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加上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家长都特别关注和呵护,生怕孩子受伤害。

二、两种不同的态度与方法、两种不同的结果

对于学生有的问题,许多家长都会问过一二三,搞过心服口服;如果受到打骂、体罚和不公正的对待,家长则要讨回公道。如果学校、教职工处理不妥,家长不会听之任之,必会争过你输我赢。有时还会动用一切社会关系来达到目的。所以,处理与学生家长的矛盾,学校、教职工的态度、指导思想和方法的正确与否,对于能否妥善解决学校、教职工与家长的矛盾致关重要。我的体会:态度诚恳、方法得当、及时沟通、公正平等,是解决好家校矛盾的根本原则和方法。因为,总体来说,家长是通情达理,不愿意与校方发生矛盾的。也是愿意积极促进矛盾解决的。这就要看校方的态度了。态度不诚恳、方法不得当、处理不公平,沟通不及时,就会化矛盾,导致不好的结果。我省平坝县一民办校因学生打群架造成多名学生受伤,家长认为学校不安全,纷纷将孩子转学,学校垮掉了。由此可见,家长中存在着推动与阻碍学校发展的两种力量。凡是持学校负责任的态度,都要争取第一种力量。

家长的第一种态度是积极的、克制的、友好的解决;家长的第二种态度是强势的、不宽容的、仇视的解决。校方良好态度是家长能宽心与安慰的第一位的原因,也是校方友好的表示。家长态度的好坏取决于校方态度的好坏。一般情况下,学生家长对学生与学校、教职工发生矛盾,那怕孩子受到一点委屈,只要不伤残,不是损害名声,不是教职工有意伤害或者打骂孩子,都会采取第一种态度,即积极的、克制的、友好的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教职工也能主动与家长沟通,多在口头上担待一点,家长也会就“算了,算了,孩子也有错。老师都是为学生好。严一点,我们能理解”的态度。只有在以下情形下,家长才会采取第二种态度,有过激行为。(1)当学生受到教职工的伤害,造成严重后果,又不能妥善解决时。我曾经就职的贵阳一所最有名民办学校,一位颇有名的物理老师多次殴打一位学生,导致学生手背青肿。家长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冲进学校骂了校领导,打了那位老师。当然也只是警告性的打了几下而已。主要是以此向学校和老师提出了三条要求:第一、公开在全班向被打的学生赔礼道歉,保证今后不在发生。第二、学校要根据调查的情况做出处理。第三、不能在教这个班。最后,要求开除老师的要求也在学校和老师诚恳赔礼道歉下,家长放弃了。还请了煤体的记者一同采访,如果校方处理不妥,就向社会公布真相。让全社会来评判,以把学校搞臭相威胁。(2)当学校有违规违法行为被家长知晓时。例如学校乱收费。家长受到校方的欺诈,坑懵拐骗是不会忍气吞声的。一定要讨回公道。(3)体罚学生出现意外的。一方面,体罚本来就违法。另方面,出现了意外。我曾就职学校的一位教语文的班主任,罚一位男同学“蛙跳”400个,导致学生尿血,腿疼不能上课,家长知道后要求学校带学生到医院检查,班主任必须承担一切后果。(4)学生发生意外的。(5)当孩子受到严种歧视,人格受到侮辱时。

三、家长对待家校矛盾的心理和基本诉求

掌握家长对待矛盾的心理和基本诉求,是解决好矛盾的前提。首先,希望孩子平安,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家长对学校的基本诉求。这里的本质是安全。生命安全和健康安全是快乐成长的前提。民办寄宿学校,学生周一到周五都在学校,安全特别重要。没有安全,一切都等于零。其次,得到老师关爱与教育,成绩优秀,孩子能全面发展,是家长对老师最大的、也是最高的希望。起码要求是能正常成长。这里的本质是学生的发展,有较好的前途。具体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校和老师要主持公道,处罚违法违规者,伸张正义。孩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第二,孩子受到欺辱,要为孩子出头撑腰,争回脸面。古语说得好:打在孩子身上,疼在大人心上。孩子受气,就是大人没脸面。许多家长都把自己当着孩子的坚强后盾,许多孩子也这样认为。出现任何问题都希望家长解决。“我爸是李钢”不是个别现象。这是血缘关系向社会关系的转移:即家庭呵护转变为社会保护。不惜动用一切社会关系保护孩子。这使得这些孩子在言语上表现得强势,在行动上表现得很冲动,在思考上不记后果。第三,同过去相比,现在的家长维权意识强,不能受欺辱的想法普遍存在。即不要欺辱别人,但也绝不允许别人欺辱自己的孩子。家长要给孩子提供保护。

学校、教职工与家长发生矛盾,一般情况下学校、教职工都会做出一些让步。首先、学校、教职工与学生相比,学生是弱势者,是受教育者,有错是“应该的”。而学校、教职工是教育者,是强势者,是大欺小。其次,社会对育人机构和育人者的要求要高于其它社会群体。“学校是净土,老师是模范”的看法是社会的普遍意识。

四、解决“矛盾”的原则与方法

解决家校矛盾,必须要立足学校是教育机构与家长的基本诉求,在“态度诚恳、方法得当、及时沟通、公正平等”的原则指导下进行。其具体的方法:

1尊重家长是第一位的。当家校双方发生矛盾时,学校、教职工必须清醒认识到:家长是学生亲生父母,他们有生命相传的血缘关系,家长比校方和教职工更担心孩子的一切。而且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处置孩子的情况是他们的权利。因此,不管发生什麽问题都要第一时间告知家长,这是对家长权利的尊重。不及时告知家长就是把家长当成外人或者想拖延推脱责任。更为严重的是可能因拖延时间而影响对孩子的治疗。对孩子因事故、人为造成的伤害的处置,必须由家长做出。学校、教职工无权代替家长决策。当事人隐瞒或者躲避是最不可取的。家长会认为你有欺骗行为。更会激怒家长。

2及时与家长沟通,安抚家长,向家长说明情况,征求家长的意见并尽力(不违背原则时)去满足家长的要求。因为,如果学生受到了伤害,挽回已不能,只能是补赏了。

3热情接待家长的来访,耐心细致实事求是向家长说明情况,对家长的一般过激言行采取克制态度。对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要及时报警并保护好教职工。对可能出现过激言行的家长通常应采取三条策略:即尽量用性格较温柔的女同志接待,这样家长不易发作;先请与家长关系较好的老师提前去迎接,打好预防针,进行劝告并陪伴家长。这样做一方面是安慰劝告,平息家长不悦。一方面也是给家长提供一些方便。老师熟悉情况,可以给家长带路,找人等。

4不隐瞒学校、教职工的错误,勇于承担责任,真诚地赔礼道歉,求得家长和学生的谅解。错误在所难免,一般情况下家长能理解。但隐瞒错误或过失推脱责任家长就不能理解和原谅了。

5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与家长充分讨论,达成供识,既要维护学校的声誉,保护好教职工,又要让家长对问题处理感到公平满意。就我自己的体会,只要学校、当事人认真检讨认识错误,诚恳赔礼道歉,公平的处理,家长也不会提出什么无理要求。有时还会降低要求。所以,与家长发生矛盾时,其实解决矛盾的积极因素是有的。例如,老师也为学生好,只是过度了。老师也是常人,也会犯一些低级错误,需要家长理解与宽谅等等。关键是我们能抓住这些积极因素,抓住有利时机,促使矛盾向利于解决矛盾的方向发展。认真分析不利因素,想方设法化解不利因素,不使矛盾激化,产生更坏的结果。

6校领导要在第一线面对家长和处理问题。当教职工有错时,校领导更应主动承担责任,也要保护好教职工。校领导出面极利于矛盾的解决。首先,家长要明确知道校方的看法,得到决策性的能落实的结果。不希望耗时间,绕弯子。其次,校领导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家长的态度。可以说,校领导态度好则家长态度会逐渐转好;校领导态度不好则家长的态度会更差。最后,校领导出面会给家长校方重视尊重的印象,获得好感。

7积极及时做好当事人(学生)的安慰和疏导工作。家长与学校的矛盾都是因学生而起的。家长只是给孩子解决问题。积极主动不仅是一个方法,更是一种姿态。许多家校矛盾是因为没能积极及时安慰与疏导学生造成的。

8校领导、教职工切记不能与家长叫劲,使性子。和颜悦色总利于解决问题,对着干只能更加激起对立,不利于解决问题。

9学校教职工的孩子与学生发生矛盾时,教职工不能自己去处理,必须通过校方处理。当事者处理会造成家長的不满:一是会认为你偏袒自己的孩子,不公正处理。二是对于学生,当事者是强者,学生是弱者,不平等。三是学生的监护人是家长。

五、家校矛盾产生和激化的重要原因

1法制观念淡漠,传统观念根深地固。许多老师不认为打骂学生是违法行为,认为是为学生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29条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一些老师要么没有学好并记住这些法律规定并以此要求约束自己。要么是明知故犯,我行我素,根本不把法规放在眼里。还有一些老师也采取冷暴力达到惩罚学生躲避法规的目的。例如:罚站几小时、蛙跳几百个、打扫卫生一周、抄写几十篇字,做几十遍数学题、不准吃饭、跑几十圈球场、等等。他们明知违法,但仍然要变着花样“整学生”。所以,加强法制教育,树立法制观念仍然是师德教育的重要任务。

2教育队伍不纯,教育队伍中也有一些毫无师风师德的三教九流。凡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乱收费、索要财物、赌博、偷盗、行贿受贿、嫖娼、打架、师生恋等在一些学校、教育者身上都存在。有的教育者甚至带领学生违法违纪(我曾经任职的学校一数学老师在春游时带学生在车上赌博被处分。我市一位女老师同时与两学生师生恋,两学生争风吃醋互殴,一人被刺身亡。),在社会上影响极坏。

3个别教师的师德修养和素质极待提高。据《武汉晨报》报道,一个7岁的孩子只因与同学嬉闹玩耍时说了句脏话,竟被班主任老师罚吃屎,事后,孩子因无法忍受精神上的痛苦而不得不转学;不久前,河南省汝阳县一小学生张某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被老师随手掷来的小竹棍刺中左眼球,经鉴定为七级伤残;辽宁省昌图县学生梁某因作业字迹稍微潦草,右尺桡骨端被老师打成骨折。向这样没有育人品质、做学生楷模的老师是有的。一些老师育人方法简单粗暴,不了解中小学生特点,不懂得尊重学生,不会做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善教育善动手,信奉“棍棒底下出好人,不打不成才”的原则。一些男老师特别是年轻的男老师把武力奉为管理教育学生的灵丹妙药和最权威的手段,经常靠拳头说话解决问题。久而久之,会在学校行成靠打骂教育学生的不良风气。

4在师道尊严传统观念背后藏匿的是,老师权威,学生服从,我教育你的几千年不平等社会约定。新时期师生关系的特征是:平等、互敬、民主、和谐。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自尊,民主对待学生。但老师都只记得要“尊师”。不记得要“敬生”。只记得“我教育教训你”,不记得“平等、民主、尊敬”学生。这不仅是因为老师是长者、知识者、是正确的代表者的观念,更是因为几千年来约定束成的历史惯性在继续束缚着人们。

六、家长的批评和监督是建设师风师德的不可缺少的力量

第一、家长的批评与监督,有时甚至是与学校、教职工的冲突,能对学校和教职工的思想与行为起到教育、限制的作用,从而促进师风师德好转。例如,家长对教职工打骂孩子的不容忍甚至报复行为,会让教职工产生惧怕心理,而时常提醒自己不要打骂学生,加深对打骂学生这种错误行为的认识。从而会管住自己的行为。学校也会以此材料对教职工开展教育。第二、家长的批评和监督能从多方面促进学校师风师德建设。首先、学生具有双重性。对家长是孩子,对老师是学生。家长会更关爱孩子,情感的成份多一些,有时还会袒护自己的孩子,一般舍不得打孩子。而老师则会严些,理性的成份多些,不易袒护学生。如何从感情投入上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学生,老师需要转变角色,把自己修炼成一个老师与家长的综合体。像家长那样关爱孩子,像老师那样教育学生;其次、做过父母和没有做过父母,对孩子犯错误的看法是有区别的。因此,容忍的限度和处理的方法是不同的。“孩子嘛,那有不犯错的”是一般家长对孩子犯错、容忍与处理的基本态度。也就决定了家长不会采取过激方式来处理。而没有做过父母的年轻老师就很难这样看待学生,自然不够容忍,加上如果脾气在暴一点,采取的过激行为就多些。所以,老师也应多从“孩子嘛,哪有不犯錯的”的基本观点出发看问题。最后、由于家长的从业极其广泛,对师德师风的重要性会从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传统的、文化的等角度看待,能帮助学校和教职工提高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综合性的认识。一位家长对打孩子的老师叫到:“打在孩子身上,疼在父母心上。打我家娃娃就是等于打我”。

在当今许多部门、职业、人员变成社会的公害进程中,“黑猫(警察)、白狼(医生)、眼镜蛇(老师)被认为是社会的三大公害。学校、教育工作者已经不向过去那样受到全社会的尊重与信任了。学校不在是净土,教师也不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对孩子有害的杀手。尽管这个观点有失偏颇,但也真实地反应了学校以及师德师风的败坏。所以,我从自省和反思的观点出发,去看待和处理与家长之间矛盾的。立足点是正视当前师德师风上存在的问题,落脚点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搞好学校师德师风自身建设,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育教学队伍。尽管这个目标任务很艰巨且慢长,但不断追求进步是历史的规律。我们只能做一个顺应历史规律的人。由于是立足于“我”,因此,没有涉及家长在处理家校矛盾中的不对之处。这并不是说家长没有错误和不需要教育。但本文不讨论。

(责任编辑:赵广示)

猜你喜欢
成因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基于实证调查的学困生成因及转化
色散的成因和应用
千年蝗虫灾害的暴发成因
小学生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谈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幼儿自信心的缺失成因及培养策略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信用风险的诱发成因及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