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办法

2017-05-30 10:48赵文慈
中国商论 2017年29期
关键词:融资难中小企业金融

赵文慈

摘 要: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在全球诸多国家内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发达国家对金融体系、法律法规及金融市场等方面的不断完善,让这些国家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有所解决。在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的推动,同时它们为社会提供了数不清的就业机会,但是资金缺口这一大难题,不仅极大地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还制约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本文着眼国际优秀案例,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成因,具体给出了改进的诸多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难 金融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0(b)-020-03

统计数据显示(数据来源:张来明,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小企业必须走创新发展之路,中国经济时报,2015-02-06),截至2014年10月,全国按照企业注册的市场主体有1756万户,个体工商户4866万户,合计超过6600万户,其中中小企业数量占全部市场主体总量的99%以上。

《中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研究报告2014》指出:“2014年中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面良好,但增速明显放缓,2014年全国中小企业综合景气平均指数为81.81,连续两年呈现下降态势。”由于诸多问题的存在,中小企业在与大型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例如:规模有限、生产效率低和企业管理模式粗糙等。与此同时,不断紧缩的银根、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的上涨等构成的不利外部环境,更加使得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雪上加霜。林毅夫和李永军(2001)认为我国当前的金融体制集中度较高,大型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这必然导致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融资难问题成为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由来已久,国家政府和学术专家对其始终十分关注,但是解决问题的进展似乎并不顺利。而關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国外却起步很早,现如今已有了完善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支撑。而国内各地区也因地制宜,努力研究探路,创新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融资模式以帮助中小企业成长发展。

1 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1.1 金融机构方面

1.1.1 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成本高企

对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在为之办理贷款的流程顺序几乎无差异,也只有细微的成本差异。但相比于大企业,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可得到的贷款规模却小了很多,所以同样的成本下的收入差距是非常大的。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成本一般为中央银行所给出同期基准利率的1.3~1.6倍,然而其他融资服务机构的成本更是高到3~5倍。

1.1.2 金融机构的“信贷歧视”及逆向选择因素

商业银行希望既能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又能避免经营风险,于是建立了“规模导向,成分导向”的经营模式。而信贷歧视,作为治理体制本身的漏洞,就造成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由于信贷市场存在反向选择现象,银行经常采用信贷配额,从而避免信贷的风险。但是,与大公司相比较,中小企业的信息明显存在不够透明的劣势,因此难免常在信贷配给制度之中无力回天,很难从这些银行获得金融支持。

1.2 政府方面

1.2.1 政府对于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一些政府官员的由于对专业知识的不了解和传统固化观念的束缚,对中小企业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没有看到中小企业给国家GDP超过3/5的贡献和无数的工作机会。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很多政策来帮助中小企业,但实施情况并不理想。宏观调控的滞后,加之对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重视,使大部分资金流向了国有大型企业。

1.2.2 我国的信贷体系尚不完善

当前的法律体系中有关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保护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制定得不尽人意。

1.3 企业自身方面

1.3.1 中小企业的内在体制不完善

以下通过比较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的不同,从而暴露出内在体制的不完善对中小企业融资难易的影响。

对于大企业而言,它们在拥有各种职能部门的同时,还建立了层级分明的科层结构,这样一来,公司规模越大、业务量越多,其所有个人主义所起的作用就越受到限制和制约,而信息需经的层次越多,加强了公司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另外,大公司大都有较好的财务体系及标准的财务报告制度用以制约信息传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私人问题。而财务报告体系的产生常常会受会计制度的制约,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受到法律的保障,加上各股东对企业财务运行的监督,使得大公司的财务信息较为真实可靠,也让外部债权人更加信任大企业。

而对于小企业来说,它们的经营规模都较小,运营状况又不稳定,公司的核心决策都可以由企业最高管理者一手拿定主意,而他们做决策的依据通常凭着直觉和经验,这就让外部债权人在获取公司的重要信息时倍感棘手。另外,公司内部的信息处理、传递层次少,加上缺少合理有效的监督过程,这就可能为某些管理者暗度陈仓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提供融资的机构难免会怀疑企业信息的真实性,为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埋下了隐患。

1.3.2 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受限

由于资产和经营规模的限制,中小企业有更大的经营风险。而对于这些中小企业来说,内源融资就是需要公司拥有良好的盈利链,但近年来成本要素的过快上升,挤压了中心企业的利润空间,从而导致了内源融资的有限性。

1.3.3 中小企业的抵押式融资担保乏力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寻求担保贷款时,投资少,固能成为抵押担保物的固定资产也极少,这就让中小企业在融资时的困难程度远大于大公司。加之担保系统的不完善,规定在从银行获得贷款时,中小企业必须有不同形式的抵押担保,但中小企业本身抵押物就不足,再来我国在对于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担保的机构的监督管理中还有较大的不足,所以被拒绝率很高。按照规定,担保机构的担保费率应小于或等于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半,可在这种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风险共担机制里,不少担保方只能用较低的担保收益承担100%的贷款担保责任,使得一些规模小、内部治理不善的民营担保企业在发现亏损后主动退出该行业。

2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应对策略

2.1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推动创新

公司的治理结构完善与否,经常是银行能否愿意提供贷款和用什么条件为贷款提供的关键。企业作为融资活动的主体,要提高融资能力,就要加强公司制度体系的建设,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只有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形成企业内部制衡机制,才能保证企业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只有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经营治理水平,才能提高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信任度,从而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地唯有建立健全企业管理结构,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自己的主动性,才可有效利用政府和金融机构等社会资源来支持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小企业应努力发展创新,无论是科技创新、管理模式的创新,还是销售模式创新,均会对企业的生产力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只有通过创新来提升公司实力,才可以为企业的融资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建立完善多方位的融资体系,实现对金融风险的分散

(1)加速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整顿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关系,形成健康的财政强约束机制。(2)为中小企业建立募股渠道。加大柜台交易的发展,建立非公开全国规模的企业股票柜台交易平台,使监管有效、符合条件的收益好、后劲足的中小企业能够上柜融资。(3)丰富中小企业融资的服务体系。监管部门要进一步明确政策性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大型银行、中小银行和新农村金融机构在服务中小企业体系时的作用,扩大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体系。(4)鼓励发展融资。当公司需要购买设备时,不直接以购买方式投资,而是以租赁形式向租赁公司借用设备。(5)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加盟财政互助组织。中小企业以股份形式成为金融互助机构的成员,成立与乡镇银行和社区银行相似功能的金融机构或私人银行。

2.3 互联网金融

(1)认识。不同人和组织对互联网金融有不同的理解与定义,而邱家龙和曹彦栋(2014)认为:人们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可以分类为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广义而言,互联网金融包含了所有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金融交易的行为,然后也包括了马云提出的“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反之狭义而言,互联网金融就是指当下互联网公司的金融业务行为。

(2)优势。首先,互联网金融具有很强的信息流通性。它打破了固有的传统金融机构的信息障碍,使中小企业获得信贷融资信息更加容易,渠道更加畅通。其次,贷款门槛低。网络贷款模式的低门槛和低渠道成本,以及缩短的审核周期,都是其不可忽略的优势。最后,监督力度较为放松,突破潜力大。雨后春笋般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能为企业和普通民众的日常经济需求开展更多的金融业务,也提供更多的选择,使金融业务更加以市场为导向。

(3)提供的融资途径。首先,P2P网络融资。P2P其实就是peer to peer的缩写,它属于使用网络平台新形式的借款的模式。贷款人发放贷款需求和投资人借出贷款两部分组成了整个借贷流程,然后再到交易的平台支付一定的中介费用。其次众筹融资。与P2P相比,我们国家对“众筹融资”了解的人并不多。众筹融资起源于Kickstarter,一家业务模式主要是通过捐助或预购产品向用户筹集资金的网站。它利用了互联网传播的特点,向公众展示小企业和艺术节的创意,从而吸引公众的关注并获得支持,最后得到所需的财务援助。

(4)应用中的注意点。首先,注意防范网络风险。由于互联网金融本身的特点,从出现的时刻起,其对互联网信息技术就有极强的依赖性。因此,要加强督促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网络安全建设,利用互联网的安全发展,完善金融业务交易手续。其次,注意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现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成为金融业和互联网产业的宠儿。但是对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交易各方来说,保护他们的权益也会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当下,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金融业务的法律法规,但在新兴互联网金这一块还是空白地,因此,在正式出台详尽的法律文件之前,如何有效保护好自身权益不受侵害同时避免侵害他人权益,是各方都要谨慎考虑的问题。

2.4 着力于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

着力于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实现“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宗旨。其中,加大发展村镇银行,不仅在促进城镇化进程中作用巨大,还对适应中小企业城镇化进程的财务需求帮助显著,这能够消除信息的不对称。但是,要知道,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依赖于逐步的市场化利率,缺少这一点,中小金融机构不能用资本的价格信号来调节资金的供给,反而会使中小金融机构的作用效果大大下降。由此看出,建立中小金融机构的过程要搭配利率的放开度,所以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3 借鉴国际经验

3.1 美国:着重市场调节,辅以政府支持

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体系由美国中小企业局、美国进出口银行、NASDDAQ等联合组成。美国于1953年颁布了《中小企业法》,建成了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小企业管理局(SBA),起作用在于保护、协助和指导支持美国的中小企业,保持企业制度的自由竞争,促進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他们作为美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为美国中小企业提供有力的资金运作保证。另外,美国发达的社区银行系统也是美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

3.2 德国:最直接的税收优惠手段

税收优惠对中小企业的沉淀和发展有益。德国1984年实施中小企业特别优惠条件,紧接着1986年进行税收改革,目前中小企业优惠税收政策有:其一,大部分中小型工艺品企业可免交营业税;其二,中小企业营业税起征点从25 000马克升高至32 500马克,回归后的东德经营税收起征点从150 000马克升高至1 000 000马克;其三,中小企业设备折旧率从10%升到20%。

3.3 韩国:政府帮助,并鼓励互助制度

1976年,韩国成立了信用担保基金(KCGF),为不能向金融机构贷款的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担保服务。通过KCFG担保的银行贷款约占韩国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的15%~20%。另外,韩国政府在信贷担保中建立起了一个非常独特的中小企业互助制度,通过中小企业互相保证,分担风险,借助互助制度小组成员帮助成员在没有动产和房地产担保下,从金融机构取得贷款。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中小企业信用互保制度,最大化地发挥了政府和私营部门对中小企业信贷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希琳.公司治理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源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9,28(9).

[2] 李丹.关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探讨[J].金融与经济, 2015(7).

[3] 郭小东,朱洁.国内外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经验借鉴与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12(9).

[4] 尹杞月.中小企业融资难研究——基于投融资双方稳定合作关系的角度[D].西南财经大学,2012.

[5] 邱家龙,曹彦栋.互联网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新途径[J].财务管理,2014(12).

[6] 李虹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金融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7(7).

[7] 刘艳芳,邱凤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3,4(25).

[8] 王炳文.物流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创新[J].会计之友,2014(32).

[9] 应洪斌,陈若如.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及对策研究[J].理论探讨,2012(3).

[10] 杜国彬.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新解读[J].开放导报,2014(6).

猜你喜欢
融资难中小企业金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P2P金融解读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