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控执行力与财务风险的防范

2017-05-30 15:32徐秋红
中国商论 2017年29期
关键词:执行力财务风险内部控制

徐秋红

摘 要:全球化协作分工体系的建立使得市场范围不断扩大、竞争强度不断提高,国内市场经济改革在市场规律和政府政策的双向推动下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主要参与者的企业必须正视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同时警惕风险的发生。本文从企业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基于内部控制五要素,探讨如何在新形势下纠正内控环节的薄弱点,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力,从而有效防范企业内部风险的发生。

关键词:内部控制 执行力 财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0(b)-104-02

我国有关内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不断丰富和完善,2017年6月,财政部又专门针对小微企业制定和颁布了《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标志着我国基本建立了涵盖上市公司、中小企业等不同规模和层次的企业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尤其在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应用指引和评价指引的基础引导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方法和理念发生着重大转变。但制度完善的目标在于防范风险和控制舞弊,只有将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落实,提高内控措施的执行力,才能真正发挥企业内部控制在风险防范上的作用。

1 当前企业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健康的内控环境

控制环境关系内控执行的基调,很多企业在组织机构设置、权责分配意识及企业管理文化上存在严重的管理陋习,导致环境支持的基础薄弱,同时,对企业发展阶段和内外经营环境了解深度不够,导致在组织机构设置上缺乏适用性;各个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不一,尤其是民营企业在权责分配上个人集权思想过于严重,破坏制衡原则;新兴企业在企业文化上的积淀和建设有所欠缺,无法有效发挥企业文化在降低管理成本和防控风险上的积极作用。管理者对内控制度和环境建设的重视性认识不够,在实际执行过程易造成财务内控制度失去刚性,导致其在风险防治上有名无实。

1.2 风险识别和评价能力不足

在风险识别和评价能力上的缺陷,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无法准确识别企业内部管理的薄弱环节,也无法提高应对风险的主动性。尤其是缺乏基于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及外部环境因素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同时,又受限于分析技术的落后和分析人才的匮乏,导致企业对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的判断易出现偏差,无法提前预知风险并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使得企业经营过于乐观,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

1.3 控制活动执行不达标

在风险防控上,控制活动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企业风险防控的结果。企业授权审批控制执行不当,越权审批或审批效率下降,导致资产流失、不当转移或错失市场机遇影响长远发展;企业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不当,导致关键岗位缺乏监督和制约,易出现监守自盗或私自转移公司财产的不良行为;企业预算控制执行情况与标准设定大相径庭,导致预算流于形式,无法有效监督和纠正资金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的不当行为,损害企业利益;此外,会计控制、财产保全控制、网络安全控制等措施执行不到位,无法从资金流、实物流和信息流管理过程出发纠正管理失误,导致企业风险管理陷入被动。

1.4 内控信息沟通不畅通

企业内部控制信息传递关系到风险管理能力的能动性,信息沟通贯穿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和阶段,信息传递的停滞或不及时会阻碍企业管理柔性的提高。企业在管理层级和管理跨度上设置不当,会增加信息传递的时长,也会导致信息失真;对内部部门间沟通渠道设置不当或维护不佳,导致部门与部门间信息传递不及时,破坏整体协作效果,不利于企业整体发展;未设置员工专用沟通渠道,对计算机网络信息沟通方式的应用不当,导致企业管理信息的不当泄露或无法传递。

1.5 监督与奖惩互相脱节

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关系是风险防控的最后一道门槛,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脱节,导致企业监督动力不足;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内部监督人员配备,导致企业内部监督人员少、素质低,监管效果不理想。很多企业监督结果与奖惩制度脱节,导致监督执行力度不够或只有形式上的监督,无法有效纠正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更无法为企业风险防范和控制指明方向。

2 企业提高内控执行力强化风险防范能力的措施

2.1 强化组织控制,重视企业文化“软约束力”

企业提高内部控制执行力,首先从优化内控环境出发,结合企业发展阶段、业务模式的不同,设置并调节组织机构,并权衡成本与收益,考虑相关机构设置和人员组成情况;从人力资源角度出发,考虑各岗位人才配备的数量和质量,尤其关注财务、内部审计等风险防控和重要领域的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同时企业管理者应该积极承担和发挥领头羊的文化建设角色,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推动企业全面管理文化和风险意识的宣传工作,积极发挥企业文化在风险管理上的正向作用。

2.2 优化识别技术,拓宽风险管理和防控的视角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给企业风险识别和判断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应用工具,企业应积极更新风险识别技术和方法,与时俱进地推进对企业内外风险的识别和评价工作。随着专业化的咨询公司和公众信息平台的建立,企业应充分利用政府部门公布的行业数据、分析师预测及自身内部分析人员工作成果,广泛收集信息,综合内外环境变化和自身未来发展规范,立足当前又能预期未来,从而提高对竞争状况、业务范围、经营规模和风险水平的认知能力。

2.3 改进控制方法,提高风险防范水平

企业应该在内控控制活动的基本框架中,改进控制方法,提高风险防范水平。具体来说,首先,企业应该结合制度设计明确各层级权限范围,对超过标准以上的资金额度大或性质特殊的事务建立集体决策和联合审批的制度;其次,聘请专业管理团队或咨询机构对内部职务设置重新进行评估,结合评估结果调整企业职务设置和人员配备,同时结合岗位特殊性考核人员的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同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上下结合全员参与,保证预算控制从标准制定、指标下达和执行反馈都能够有理有据、切实可行,减少偏差,调动全员积极性;最后,提高财务人员专业能力、明确财产保全职责、定期检查和维护内部网络和信息系统,确保企业在资金流、实物流和信息流管理上的统一性,从而为管理信息传递和风险防控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撑。

2.4 疏通沟通渠道,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

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与内部控制信息传递密切相关,沟通渠道是否畅通、方式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信息、决策信息和财务信息在风险识别和决策支撑上的辅助作用,因此,现代企业必须结合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保证传递及时的同时采用信息加密技术维护原始信息的纯度;同时,在改进管理层级和管理跨度的基础上,建立员工专用信息上传渠道,保證员工对本职岗位工作和管理缺陷等方面的发言权,形成全员风险管理的气氛并落实风险防控的信息保障。

2.5 结合内外监督,提高管理缺陷防治的动力

内部控制虽然属于企业内部管理问题,但在监督层面应该积极结合企业所处的外在监督体系,提高内在监督效力,尤其是上市公司受证监会监督、国有企业受国资委及国家审计部门监督等情况能给企业内在的财务监督、内部审计及预算决算监督指明方向,有助于企业识别风险管理的关键领域。同时,企业也应从人才队伍建设、专业能力素养等方面保证监督切实有效,通过建立健全奖惩体系,提高内部监督的执行力,提高风险防治的动力。

3 结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变革中,企业应关注内部财务和经营风险,同时也应提高对市场风险、金融风险、政治风险等外部风险的敏感度。当前企业要想获取长远发展,必须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借助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措施,从内控环境、风险识别、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督五个方面逐个突破、不断优化,建立一套保证合法经营、资产安全和信息真实的风险防控管理体系,从而不断改善经营效率、增强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在风险面前的能动性。

参考文献

[1] 高旷.企业内控机制的建设与风险防范[J].财会学习,2017(14).

[2] 张敏.现代企业内控管理以及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的探讨[J].会计师,2017(4).

[3] 戴莉红.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企业内控体系构建[J].财会学习,2017(7).

[4] 兴军.浅谈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J].财经界,2016(6).

猜你喜欢
执行力财务风险内部控制
做到三个“必须坚持” 提高地方人大执行力
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执行力是『干』出来的
儿子,未来需要你的执行力
合理赞扬提高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