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探究

2017-05-30 15:32宁雪
中国商论 2017年29期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作用

宁雪

摘 要: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发挥着中坚推动力量,掌握了大量的国有资产,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经济命脉,面对日趋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如何行之有效地做好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显得至关重要。而内部审计作为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风险管控上具有巨大的作用,能大大增加国有企业的价值,改善组织运营,制约国有企业风险的影响,促进国有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积极意义。

关键词:内部审计 国有企业 风险管理 作用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0(b)-108-02

1 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相关概述

在目前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风险无处不在,国有企业不仅要面对来自一些自然灾害的威胁,还要时刻防范金融风险、政治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投融资风险等多种风险。为了推动国有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风险管理,全面了解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并加以分析、评估,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尽可能减少国有企业损失,为国有企业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添砖加瓦。内部审计已成为众多企业争相使用的有效管理手段,尤其是在进行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时,内部审计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经过国内外对内部审计发展的研究发现,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风险管理,促进企业的稳健、长远、可持续发展,因此被各行各业广泛应用。以内部风险信息为基础,这是企业客观上实施开展内部审计的前提,能有效对企业风险进行管理与控制。尤其是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日趋复杂,风险管理更是离不开内部审计的全力支持。

2 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主要风险

2.1 金融风险

在国有企业中需要面对的风险多种多样,都会对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引起国有企业的高度重视。在众多风险中,金融风险是较为突出的,国有企业的发展需要金融支持,因此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投融资风险、利率汇率风险、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等金融风险。

2.2 政治风险

关于国有企业的政治风险,是在国内环境与国外环境下出现的最为重要的风险之一。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从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进入到市场经济体制,再到现在国有企业资本混改,山东省在国资国企改革中推出的职业经理人制度,致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着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这些变革不仅是制度的选择或调整,更是国家、市场与国民间关系的一个演变过程,这与政府对价值判断的调整密切相关。从本质上来看国有企业的改革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核心。

2.3 财务风险

国有企业不可避免的要进行“负债经营”,如果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企业偿债能力下降,投资者预期收益减少,那么企业就存在巨大的财务风险。因此,国有企业要对财务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树立风险意识,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加强内控监督,避免出现激进的财务决策、负债率过高、坏账率高、应收账款过多等财务问题。

2.4 其他风险

从企业的角度讲,除了金融风险,政治风险、财务风险之外,特别是在山东省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现阶段,还需要注意一些特定的风险。如常常被认为“僵尸企业”所特有的国有企业产能结构风险。对这些企业而言,在现阶段社会经济条件下,生产出来的产品在性能或特点上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造成了资源的消耗却无法换回必要的增值。因此山东省国有企业改革将清理“僵尸企业”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去产能和转型升级的步伐。

又如,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由于主客观原因,导致其存在着形象风险。这种风险往往是由于企业在一些重大事件或关键时期,处理危机不到位而形成的形象风险。如一些企业产品质量不过硬、出现重大安全或生产事故时,导致民众对其丧失信心的可能,从而对其社会责任评价较低,丧失了较长一段时间正常发展的社会氛围。

3 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3.1 内部审计能直接防范制约国有企业风险的发生

国有企业中的内部审计工作,能直接有效起到风险防范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国有企业的合规性审计。通过对各项业务经营活动的审计评价,最大程度的确保国有企业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合法合规,以各项法律法规为指导,将国有企业的业务经营活动控制在法规和监管措施允许范围内,将一切违反法规和监督管理的行为扼杀在摇篮里,将国有企业的业务经营风险降至最低。其二,国有企业的风险内控审计。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工作章程、流程等进行审计评价,找出其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降低因缺乏控制而出现风险的可能性,进一步突显国有企业管理的合理、完备及有效性。其三,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审计。国有企业出现财务风险将对企业的生存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利用内部审计加强对各项财务数据的日常监控,能有效保障数据的全面、准确性,及时发现异样,消除风险。例如,金融风险的出现对国有企业的影响颇大,但也能采取一定的方式加以防范,国有企业要加强内部风险管控,面向世界,面向市场,对复杂的金融工具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并逐步提高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与能力,通过降杠杆、去产能等科学的风险防范手段,尽可能将出现金融风险的可能性降至最低,为国有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风险上的制约作用,表现为通过对国有企业经济活动、经营管理制度等进行审计、监督、评价,大大制止各种违纪违规行为的出现,保障国家财产与国有企业利益不受损失。同时还能很好的配合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对国有企业中的一切徇私舞弊、贪污受贿等经济犯罪活动进行严厉打击,严格披露财务资料中的错误,做到一定程度的公开化、透明化,让账外账、小金库现象无所遁形。

3.2 内部审计能辅助促进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大量的国外资本涌入国内,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首当其冲,促使国有企业生存发展环境变得更加严峻。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继续生存发展,国有企业必须从内部管理入手,进一步提升国有企業的管理水平尤为关键。内部审计作为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能快速地推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健全与完善,以查错纠弊,鉴证经营活动,揭露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薄弱环节,甄别消除风险因素,把握风险管控的关键点等方式为主,促进国有企业的自我制约、自我改善与自我发展,逐步挖潜降耗,增加国有企业收入,在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同时,增加经济收益。

同时,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中,还会对经济责任进行鉴证,通过对财政收支、经济效益、经济活动等各个环节的审计,发现国有企业管理上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及时提出应对之策,将国有企业中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进行有效整合,优化分配,促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经营管理以及经济责任制的健全完善,并全程监督这些制度履行与落实,向国有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及时反馈相关信息,协助其有效解决责任归属不清的问题,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管理效率与效果,真正让国有企业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这也要求企业自身内部应该完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对单位负责人任职期间其所在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重大经营决策,以及企业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等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以山东省商业集团为例,山东省商业集团建立了以集团审计为第一层级,各直属单位审计为第二层级的二级联动审计体系,共同担负起集团内控监督和风险防范职能,实行审计全覆盖;围绕“主体责任”这一主线,探索开展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以责任人监督、业绩评价为重点,评价其履职尽责情况,为管理人员动态管理提供参考。

另外,内部审计在风险防控方面也要有强有力的逻辑思维,掌握风险防范的主动权。根据发现的企业经营及管理漏洞,解决并消灭问题盲区,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审查、核实和评價等服务功能。同时,加强审计计划管理、质量控制和报告成果的综合利用与分析。审计报告并不是审计项目的结束,应将其与后续审计精准结合,全面关注审计处理意见的落实情况,通过持续跟踪关注,督促审计整改。通过切实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能够促进被审计单位切实改善管理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从而促进其经济效益的提高。

3.3 内部审计能为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保驾护航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自身做大做强的需要,或是由于国有资本出资人在市场优化等调控下主导的企业重组是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在现行国有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企业重组现象不可避免。在此过程中,为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避免在资产重组过程中出现账外资产流失的情况,内部审计能全面介入事前、事中与事后监督管理阶段,彻底核实验证国有企业资产的真实性,并对账外资产进行审计管控,能有效保证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顺利完成,同时还能大大降低重组成本,一石二鸟。在此方面,要认识到内部审计在应对国有企业重组相关风险的重要意义。

首先,内部审计能够实现企业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重要目的。在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中,内部审计通过与内部控制等企业自我约束行为来实现规范管理,而内部审计天然的独立性与专业性是其他企业管理工作不能代替的。在资产重组过程中,监控财产的安全、完整尤为重要。内部审计的事前介入,可以对账内资产进行彻底核实,验证资产的真实性,同时,也可以盘清账外资产的数量和价值,严格管理,实现资产重组过程中的一加一大于二之根本目的。

其次,内部审计在企业重组过程中,明确了企业主要责任人于企业资产安全、完整、增值的根本要求。《会计法》规定了企业主要责任人应对本单位的会计信息、资产状况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内部审计也作为内部控制效果评价的主要工具而得到应用。因此,通过内部审计,能确保内部控制在国有企业的有效施行,确保国有资本在整合过程中的完整、安全。

最后,内部审计可以直接降低重组失败的可能,同时节约重组的相关成本费用。内部审计的全过程介入,则可以制止铺张浪费等行为,降低重组成本。在重组后,内部审计可以审查企业资产重组后账务处理的合规合法性,监督、评价重组相关人员的职业判断与重组作价等是否科学合理;还可以对比分析资产重组前后各方的变化,从而审视重组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生产经营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有企业想要提升综合竞争力,占据有利地位,加强风险管理势在必行。而内部审计作为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对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意义重大,能发挥巨大的作用,能为国有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吴小斌.浅析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财会研究,2013(9).

[2] 孙青.浅论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企业文化旬刊,2016(9).

[3] 井恒力.浅析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

猜你喜欢
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