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网络消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①

2017-05-30 22:35孙迎坤李永平吴林芳
中国商论 2017年18期
关键词:网络消费问题对策

孙迎坤 李永平 吴林芳

摘 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络消费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大学生作为网络消费的主要群体,已成为互联网消费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消费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6(c)-049-02

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对不同的消费群体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消费以其方便、快捷、实惠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在大学生群体中渐趋流行,消费规模也逐渐扩大。根据2017年1月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3.2%,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提升至95.1%;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4.69亿,网民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例提升至67.5%[1]。在此背景下,网络消费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形式,互联网被赋予了更广泛的意义,网络消费对整个社会的影响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17年4月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河北经贸大学400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65份,有效回收率91%。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和心理表现的分析,进而了解个体差异和群体特征,并根据相关理论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引导高校大学生理性、健康地消费。

1 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影响因素

1.1 追求个性时尚的心理

陈似海学者提出,大学生网络消费群体呈现出独有的群体特征,在消费类型和群体影响力等方面与其他的网络消费群体有很大的不同[2]。大学生群体思维敏捷、追求时尚、充满活力,尤其在互联网的新兴领域,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速度最快、兴趣度最高,而求新、求异的心理也成为大学生群体网络消费的主要原因。

1.2 网络消费的优势

网络消费的方便性和实用性使大学生对网上消费越来越热衷,并得到了大学生群体的广泛认可。形象地说,网络消费等于是把传统的商店直接“搬”回家,可以在家“逛商店”,订货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利用网络直接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或者享受自己需要的服务[3]。因此,网上消费与实体店相比的潜在优势成为大学生选择的重要方面。

1.3 消费水平差异

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水平因家境而不同,家庭生活宽裕、生活水平较高的大学生网络消费率明显高于生活水平低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而经济水平的差异也已成为影响大学生网络消费的重要因素。

1.4 网络消费的安全性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对网上消费信息的安全性和商品质量持谨慎态度。例如,网购填写个人信息、收货地址和电话号码以及银行卡账号和密码等关键信息时,如果隐私信息和商品质量受到质疑,大学生一般会选择放弃网上购物,这表明大学生网络安全的警惕性较高。

2 大学生网络消费存在的问题

2.1 消费结构不合理

胡立源学者提出,网络消费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和道德意识,这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4]。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的网络消费主要集中在购买服装与化妆品、饰品方面,分别占68.50%与52.50%。其次,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电子通讯产品的消费也占到49.25%,尤其随着手機的快速更新换代,很多大学生受攀比享受思想的影响,过分追求高价位品牌手机,而用于购买书籍等有关学习方面的消费却只占到38.75%。这说明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更倾向于日常用品消费与休闲娱乐消费,但用于书籍等学习类支出所占比重较少。部分大学生由于过度追求高消费,超出了本身所能承受的能力,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可见,大学生网络消费结构失调的弊端。

2.2 盲目消费,缺乏规划

由于大学生消费欲望强,群体性行为强,很容易导致“冲动性购买”行为。调查显示“,看到喜欢的就买”与“看到促销活动就买”的同学分别占31%与37%,另有37.25%的大学生对自己网络消费的数额没有明确计划,43%的同学对于自身需求没有准确的定位。可见,大学生网络消费缺少规划的现象十分普遍,因一时兴致而盲目消费,不重视产品质量的消费行为也时有发生。此外,网络贷款的兴起也成为导致大学生冲动性购买行为的主要原因,获取消费资金渠道的增多使他们过于追求时尚潮流,消费观念受到扭曲,很容易陷入非理性消费的误区。

2.3 从众消费、攀比消费现象严重

薛红燕和纪峰学者提出,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消费现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消极影响,比如攀比心理严重[5]。由于大学生群体正处在心智转型的关键时期,对于琳琅满目的网络产品和服务难以自控,总是追求一些有个性的消费选择,极易形成攀比心理,从而盲目地进行消费。调查显示,在回答“当周围同学朋友都购买某种商品,你会怎么做”时,41.75%的大学生选择购买,41.25% 的大学生表示会跟随潮流,不甘落后于别人,而追求高价位、高品位消费体验的大学生分别占到20.75%与19%。这表明大学生周围的人尤其是同学或朋友的消费行为对其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其次,在消费过程中,盲目追求高消费体验也成为从众、攀比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

2.4 消费安全意识不足,权益缺乏保障

由于网络世界本身具有的虚拟性,网络消费面临更多的风险与挑战。调查显示,78.25%的大学生在网络消费时通常选择第三方支付完成交易,但其中仅有34%的大学生认为交易的安全性应列入网络消费的考虑因素之中,37.75%的同学表示很少考虑或没有考虑过;有17.75%的同学表示有过网上消费被骗的经历,但仅有14.25%的大学生表示网购中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时,会积极采取措施,维护自身权益。由此看出,大学生在网络消费时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与维权意识,而当面对消费安全风险时,又缺少必要的防范措施。

3 优化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建议与对策

根据上文对大学生网络消费存在的客观问题和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解决大学生消费意识问题,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只有把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等多种方式、多种手段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四位一体”的教育大环境,才能有效引导大学生群体养成理性的网络消费习惯。

3.1 树立理性、健康的消费意识

大学生应严格要求自己,保持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追求攀比消费、奢侈消费,在网络消费中要践行可持续消费理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理性消费,坚决抵制其中的信息诱导,不断增强自身艰苦奋斗的意识[6]。

(1)培养合理规划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大学生自身应强化合理消费的意识,重视实用性,在消费过程中尽量选择信誉好、评价高、售后服务好的商家。要正确认识网络消费的两面性,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维权意识,不轻信虚假的网络消费信息,同时要提高网络消费识别能力,不跟风、不攀比,并且在交易时要选择正规的交易渠道,掌握网络消费中的主动权。

(2)实践锻炼,提高自律能力。由于绝大多数学生还不具备独立的经济能力,经济来源还是父母供给,不能真正体会挣钱的辛苦,导致他们的节俭意识薄弱。因此,应积极鼓励大学生投身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锻炼提升的过程中逐渐养成健康的消费习惯,矫正不良消费行为,提高网络消费自律能力。

3.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消费教育模式

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存在的盲目性和从众性问题,反映出大学生网络消费教育滞后的一面。高校应根据大学生心理特点和消费需求,一方面积极优化校园消费文化建设,另一方面发挥“第二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创新消费道德教育的培养。

(1)发挥新兴媒体优势。通过使用校园公众号、官方微信、微博等传播媒介,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消费风尚,约束个人不良消费行为,为培养大学生理性消费意识创造舆论条件。

(2)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例如:在教学模式上,除采取案例教学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之外,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在群体性讨论中学习社会热点消费问题,实现教学的互动;还可以把书本理论与实践案例生动地联系起来,通过课程学习生活化、艺术化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需要,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3 重视家庭教育

父母应合理转变家庭教育理念,与孩子经常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日常消费情况,适当调整孩子生活费的供给,营造勤俭节约的家庭环境并积极监督子女的网络消费动机。比如,可通过身边的具体事例让孩子意识到消费行为对一个人成长及发展的重要性,也可以以身作则,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启发引导孩子,纠正其不当的消费行为等。

3.4 健全制度,加强监管,优化环境

网络消费以互联网发展为载体,很容易造成监管方面的滞后,而长期监管不到位会导致网络消费的混乱和无序。同时,相关法律的不健全、社会不良风气的存在等也对大学生网上消费产生不良影响。

(1)完善政策,规范引导。国家应根据发展要求出台与之相适应的政策引导网络消费合理化,加强网络消费监管力度,对一些商家的非法经营行为用法律的手段进行规范,坚决打击各种侵权行为,充分利用互聯网的优势整治网络消费存在的不正之风,运用立法这个有力的武器有效引导和规范网上消费,从而保护网络消费者特别是大学生的利益。

(2)净化社会风气。要通过多种途径促进社会文明消费和合理消费,积极营造勤俭节约、适度消费的社会氛围,并加强网络消费安全的宣传力度。其次,舆论媒体应从社会责任出发,宣传反对过度消费、片面消费的行为,为号召大学生理性消费创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

4 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消费比起传统消费而言承载了更多的内涵和意义。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大学生要理性地认识并利用网络消费,要将正确的价值观作为自己的网络消费原则。同时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生活习惯,促进大学生正确思维的养成,这将有助于青年一代乃至全社会网络消费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CNNIC.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www.cnnic.net.cn/,2017-1-22.

[2] 陈似海.大学生网络消费教育研究[D].福州师范大学,2010.

[3] http://www.127tv. com/article[EB/OL].2011-8.

[4] 胡立源.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探析[J].理论科学,2008(5).

[5] 薛红燕,纪锋.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6] 张一平.消费主义价值观视域下的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

①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经贸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711832049),“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网络消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河北经贸大学为例”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孙迎坤(1993-),男,汉族,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人,河北经贸大学本科,主要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方面的研究;李永平(1996-),女,汉族,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人,河北经贸大学本科,主要从事会计学方面的研究;吴林芳(1997-),女,汉族,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人,河北经贸大学本科,主要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网络消费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浅谈网络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
电商背景下网络经济发展创新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网络消费对蚌埠实体店的影响及实体店的应对策略
大学生网络消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