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水利用技术现状与发展

2017-05-30 22:55陈玲张龙
科技尚品 2017年2期
关键词:海绵城市现状发展

陈玲 张龙

摘 要: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公众节水意识不强,使我国逐渐面临水资源紧张的局面。因此,节水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水资源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与生存,还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要保证我国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质量,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做好节水工作,由此可见,我国大中小城市向海绵型城市的转变势在必行。

关键词:海绵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现状;发展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保证城市建设与水资源和谐发展,保证城市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的正常供給,这就需要各级城市要加强雨水利用技术的发展,研究和利用科学的雨水利用技术达到涵养地下水与节约地下水的目的,缓解我国水资源紧张匮乏的局面,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1 海绵城市的雨水利用技术现状

海绵城市是近年来新兴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主要是指城市发展中在面对雨水以及自然环境带来的洪水危害时能够采取的应对措施以及具备的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例如,早在2006年新加波就已经启动了ABC水源计划,主要包含水优城市设计、雨水管理、湿地技术、修建蓄水池等理念,其中的滨海湾花园则是根据ABC水源计划所建设的。而在德国雨水利用技术更是拥有雨水径流传输与贮存技术、雨水径流收集技术、雨水处理技术等自成一套技术体系。目前我国海绵城市雨水利用技术还在起步阶段,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首先,我国部分城市认识到发展海绵城市的重要性,但由于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有限,使城市雨水利用项目的发展与推动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有限,海绵城市的发展技术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城市中的生态河道建设技术,由于资金力度不够,致使城市建设中的生态河道渗水技术的应用流于表面,技术质量得不到保证。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我国海绵城市发展的进程[1]。

其次,受季节因素的影响,我国降雨季节性变化较大,同时,南北气候的差异导致降雨分布不均,因此,南方城市与北方城市之间的雨水利用很难统一标准。鉴于此,目前海绵型城市还局限于我国部分缺水的小型城市,此外,目前大部分的城市在发展中很少将雨水的利用列入城市发展规划中,导致城市雨水利用不受重视,部分城市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时没有考虑将基础设施雨水利用相结合,没有在城市建筑屋面、城市道路以及广场等露天面积较大的场地配以用来节水与蓄水的设施,阻碍了雨水利用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能应用在雨水利用上,使雨水利用条件受限。

2 海绵城市的雨水利用技术的发展

海绵城市的雨水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直接利用技术与间接利用技术两种。雨水利用技术不仅能够保证城市建设的发展,还能有效地达到节水目的,是协调城市发展与水资源保护的关键。本文从以下4个方面阐述了海绵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发展。

2.1 生态河道雨水渗透技术

生态河道雨水渗透技术是通过雨水渗透改变河道的硬质化,进一步提高河道的调节能力,利用河道的蓄水以及调节功能对城市汛期的雨水储蓄能力进行调节,进一步减少雨水污染物对河道蓄水水质的影响[2]。河道开挖时要保证河道平面尺寸在一定范围内,沟槽尺寸要大于雨水渗透结构的尺寸,在河道底部铺设一定粒径的碎石,保证碎石孔隙率在40%,要求底部铺设的碎石洁净表面平整,在使用碎石之前要对碎石进行筛选,铺设时要用平板震动技术将碎石夯实,注意在铺设碎石时要预留相应的沉降空间,以此保证生态河道的雨水渗透效果。

2.2 道路雨水渗透技术

城市道路雨水渗透技术,主要是指在城市道路修建与翻新建设中,要注意发挥道路的蓄水功能,保证道路具有一定渗水功能的同时提高道路对雨水的净化能力。常见的道路雨水渗透技术表现在透水性地砖的应用,在道路扩建与维修中采用渗水性较好的地砖对人行道进行翻新,增加雨水的渗透,降低地表水的径流。透水砖铺设之前要找平粗砂,之后在粗砂上铺设渗水砖,在铺设渗水砖时要求渗水砖4个角同时下落到相应位置中,之后用专用的橡皮锤锤击渗水砖,保证砖体棱角完整,使渗水砖达到相应的高程。

2.3 生态屋面与广场雨水渗透技术

生态屋面与广场雨水渗透技术的应用主要是指,在大型的公共建筑以及商业区建筑等处,利用大面积的建筑屋面进行集水,这种集水技术不仅能够保证聚集大量雨水,还具有资金投入少等特点,充分实现了生态价值,同时,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在此基础上海绵城市发展中可以根据建筑屋面的特点,对其加以改造,通过技术改造对屋面进行绿化建设,增设蓄水系统设施等,与此同时,在城市广场以及停车场等地也要进行集水技术改造,增加广场以及停车场等地点的雨量,使截留雨水尽量渗透到地下,对地下水起到涵养的作用,保证地下水的正常供给[3]。

2.4 利用下凹绿地形成蓄水池

目前我国上海、三亚、泰宁等海绵型城市纷纷建设了下凹形的绿地,这种绿地主要建设在城市道路周围,为聚集降雨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海绵城市还可以结合城市发展中公共设施的建设需求,将公共设施与下凹形绿地相结合,建设具有集水与蓄水功能的公共设施,即保证公共设施的正常应用,为城市化进程提供依据,又保证公共设施达到有效的雨水利用效果。

3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各大城市应考虑到城市的水域以及降雨特点,综合利用城市现有的优势与条件,因地制宜建设雨水综合利用设施,全面考虑城市所处地形、地貌以及河道水文等自然特征,努力发展成为能够合理利用雨水资源的海绵型城市,在保证城市美观的同时,增加城市各处的雨水利用与调节功能,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闫海波.我国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城市洪涝灾害后的反思[J].山西交通科技,2016,(1):84-87.

[2]束方勇,李云燕,张恒坤.海绵城市:国际雨洪管理体系与国内建设实践的总结与反思[J].建筑与文化,2016,(1):94-95.

[3]王建龙,王明宇,车伍,等.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关键问题探讨[J].中国给水排水,2015,(22):6-12.

(作者单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海绵城市现状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