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教育活动效率低下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7-05-30 12:32刘华梅林发俊
职教通讯 2017年1期
关键词:组织实施细节

刘华梅 林发俊

摘 要:现阶段,我国农村社区教育普遍存在活动数量偏少、活动质量较低、社会评价不高等效率低下的问题,其成因主要有发展底蕴相对薄弱、主体意识显现不足、活动取向定位不准和保障机制配套不力等。对此,提出对策建议:促进自觉认同;践行民本教育思路;有效提升管理合力;实施创新驱动策略;强化保障机制建设。

关键词:农村社区教育活动;效率;细节;组织;实施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747(2017)01-0031-04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社区教育的蓬勃发展,我国农村社区教育在体系架构、制度完善和辐射推广等方面均有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社区教育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功能不断得到彰显。然而,客观分析农村社区教育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很多地区明显存在着活动数量偏少、活动质量较低、社会评价不高等诸多效率低下的问题。社区教育活动效率的高低是衡量和检验社区教育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由于起步较晚、发展基础薄弱,尤其要注重从每个活动细节抓起,力争各类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能够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努力实现各项活动效率始终保持在较高的维度上,从而稳步推动农村社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概念界定

农村社区教育活动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农村社区教育活动一般指课堂教学培训之外的系列社区教育形式,包括科普宣传活动、文化娱乐活动、竞技健身活动和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等;广义的农村社区教育活动泛指在农村社区中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旨在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各类教育活动。本文所论的是广义上的农村社区教育活动。

关于农村社区教育活动的效率问题,从概念上理解主要包含三重指标:(1)在质量方面,是否达到了既定的活动标准;(2)在数量方面,是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了既定的量化要求;(3)在社会评价方面,是否能够激发多数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并对相关活动给予认可。

二、农村社区教育活动效率低下的主要表现

综观我国农村社区教育活动的组织和运行现状,虽然部分地区发展态势良好,特别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实验成效明显,呈现普及推广之势,但从整体上看,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管理效率不高、活动效果不佳等许多问题,主要表现有四个方面。

(一)活动数量偏少

在活动项目的种类方面,多数农村地区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项目较为单一,过分强调突出区域特色,忽视了提升居民综合素质所必要的其他相关教育科目。在活动开展的次数和参与活动的人数方面,相关农村社区教育机构办班办学和组织主题教育活动的次数明显偏少,从总体上看,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人数不多,居民社区教育活动的参与率不高。

(二)活动质量较低

部分农村地区的社区教育活动针对性不强,缺乏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在组织管理中缺少普通教育中应有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时常出现敷衍随意、草草了事的现象。很多参与活动的居民没有真正体验到参与活动的乐趣,没有学习和获取到自身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农村社区教育在促进居民素质提升中所发挥的作用和绩效不够明显。

(三)活动分布不均

1.活动区域分布不均。就县级和乡镇级区域而言,县、乡政府所在地的社区教育活动数量相对较多,其他边远地区的乡村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数量相对较少。

2.活动群体分布不均。从参与社区教育活动对象的工作岗位和人员性质来看,机关、事业单位和相关群众团体的人员较多,私营企业普通职工以及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农民较少。

(四)社会评价不高

少数地方政府的领导干部对社区教育认识不够、理解有误,甚至有人认为,社区教育经费太高,因而是拖累地方经济发展的包袱。不少农村居民对社区教育的知晓度有限,个别农村居民因为没有享受到社区教育活动所带来的利好,常常会出现排斥和逆反心理,并片面地认为,一些社区教育活动是“花架子”“形式主义”等。

三、农村社区教育活动效率低下的成因分析

农村社区教育活动效率相对低下,既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社区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也是影响现代农村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关键指标。系统分析目前我国农村社区教育活动效率低下的成因,有四大因素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发展底蕴相对薄弱

与北欧、美国等国家的社区教育以及国内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等传统教育的起源与进程相比较,我国社区教育明显有着起步晚、发展速度缓慢的特征。[1]同时,由于我国农村社区教育是从城市社区教育衍生而来,有关体制和机制建设相对滞后,不少地区仍处于实验的初级阶段。相关的具体政策、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还不太健全,人文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尚未形成一种合适的协调机制,距离成系列、有特色、规范化的社区教育内容体系还有相当的差距。在法律法规层面上缺少合理的设计和规划,使得一些社区教育活动还停留在非常规的工作层面。部分地区社区教育形式化、学校化、课堂化等倾向较为突出,农村社区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过多仿效普通教育模式,没有真正凸显为“三农”服务的教育宗旨。

(二)主体意识显现不足

部分农村地区在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中,社区教育主体意识不清、职责不明,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未能发挥主导和主管作用,有关部门和单位未能积极配合和支持,相关社区教育学校缺少主动作为的主观和客观,广大农村居民缺少主动参与的意愿和激情,教育、宣传、民政、妇联、学校和企业等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更是难以形成。从社会学视角看,教育效率主要应该通过促进阶层流动和受教育对象个性发展这两大基本功能的实现程度来反映。作为受教育对象,一些农村地区甚至至今仍然沿袭农村传统的雇工用人模式,组织农民参加社区教育培訓和相关活动时还必须发放一定的误工费,否则,便会出现无人或很少有人参与的现象。所有这些从组织者到参与者方面存在的消极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农村社区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普及推广。

(三)活动取向定位不准

在影响农村社区教育活动效率高低的诸多因素中,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既是基础和根本,也是关键和核心。在活动目标取向方面,部分农村社区教育管理人员对社区教育“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普惠特征理解不到位,在区域、人群活动开展及活动种类上存在局限性。一些社区教育机构习惯于沿用传统的农村成人技能教育培训思路,没有真正抓住现代农村社区教育旨在促进社区成员全面发展,特别是提高社区成员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全新目标。[2]在活动内容取向方面,普遍存在培训教材过时、活动内容实用性不强等现象,具体项目和科目偏重于理论性和知识性,与受教育对象所期望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活动形式取向方面,大众化、民俗化和寓教于乐、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教育模式未能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四)保障机制配套不力

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农村社区教育活动属于典型的松散型的教育形态,在其初级发展阶段常常会出现制度保障建设不到位的现象。农村社区教育活动的制度保障包括政策保障、经费保障和相关具体工作制度保障,制度化的缺失和不完善往往会直接影响着农村社区教育规范化和优质化发展的进程。从师资队伍现状分析,由于农村社区教育学校多数专职教师是从中小学语文、数学等普通学科教师转岗而来,缺少社区教育所需要的“通才”型教师的基本素质,特别是缺少能够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相关职业技能培训的专业知识。很多教师习惯于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照搬照抄、照本宣科,在组织教育活动过程中不会或者不能合理地运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和手段。从现有的督导评估体系分析,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没有形成县、乡两级社区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在相关社区教育活动方面缺少具体的考核标准和评估细则。诸如这些制度、师资、评估机制等方面的消极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社区教育活动效率的提升,影响了农村社区教育活动高质、高效的常态化发展。

四、提升农村社区教育活动效率的思考

针对现阶段我国农村社区教育活动效率相对低下的现象,各级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社区教育机构在督导、管理和具体组织农村社区教育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理性的反思和总结。既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和我国城市社区教育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也要充分正视快速推进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引导、稳步发展,确保农村社区教育事业始终处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坚持正确导向,多元促进自觉认同

社区教育就其高级发展形态而言,应该是广大居民的一种自觉性、自主性行为。同样,农村社区教育要取得真正意义上的长足发展,就必须全面激发广大农村居民的自觉认同意识,充分认识到自觉参与相关教育培训活动,无论在社会发展层面还是在个体发展层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引导广大农村居民参与社区教育活动时,要注重多角度、多举措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并注重帮助他们理顺好三个关系:(1)农村社区教育与传统意义上农村成人教育的关系。相对于农村成人教育而言,农村社区教育时代特征更为鲜明,教育对象更为普及,教育内涵更为丰富。(2)农村社区教育与常规意义上农村教育的关系。地方政府和文化、科技、农业等相关部门在开展某项工作中也经常会组织一些科普类的宣传和培训活动,这些活动其实都隶属于社区教育范畴,是社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3)农村社区教育与现实生活中民间群团活动的关系。相关民间群团活动无论是自发组织的还是在社区教育机构指导下开展的,只要是健康向上、乐观积极的教育形式和内容,都是社区教育的重要补充,都应当鼓励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各级社区教育机构和社区教育工作者在多途径、多渠道提升社区教育知晓面的过程中,尤其要着力宣传农村社区教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是一项面向群众举办、吸纳群众参与、赢得群众支持的社会性活动,对于提升群众的精神文化和生活品质、消除各类不和谐因素有着重要的价值。[3]

(二)突出“三民”理念,践行民本教育思路

农村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应当坚持民本思想,突出“三民”理念,即突出民意、民情和民声,致力于服务新农村建设。

1.突出民意就是要切合大多数农村居民的教育需求和教育意愿,做到按需施教,按需开展相关教育培训活动。相对中小学教育而言,农村社区教育虽然属于松散型教育形态,但松散不等于随意,每一个活动项目的确定和开展都必须建立在广泛调研、征询民意的基础上,真正做到每项活动对于某一群体都有较强的需求度,每项活动与群众的生活或生产都有很好的关联度,绝大多数教育培训都能吸引一定规模和数量的学员主动参与。

2.突出民情就是要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风、民俗等具体情况,注重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本土化。(1)在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的新形势下,我国农村社区教育活动要立足老龄化农村的特点,大力发展农村老年教育事业;(2)立足留守儿童增多且教育难度增加的特点,强化农村青少年校外教育;(3)立足农村居民文化生活需求不断提升的特点,积极弘扬民间文艺,广泛开展休闲健身活动等。

3.突出民声就是要注重倾听民声,认真做好每项活动的反馈和总结。农村社区教育活动沒有固定模式,评价某项活动质量好不好、效率高不高的一个关键指标就是看该项活动中受教育者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只有善于倾听学员意见且能够主动反思和总结提升,才能真正体现农村社区教育活动践行民本教育的工作思路,从而实现教育培训质量的大幅攀升。

(三)明晰责任主体,有效提升管理合力

由于我国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底蕴相对薄弱,总体而言还属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各项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如果单纯依赖广大农村居民的自发行为,显然难以实现高效、优质的活动目标。所以,明晰责任主体、强化管理职能、实现以“管”带“治”应该是近期农村社区教育的主要工作策略。现代管理学认为,提高效率的途径在于资源的有序分配,通过设立标准流程、操作规程、分工协作等规范化体系,以实现管理系统的良性运作。目前,我国农村社区教育活动的管理属于典型的多头管理模式,其管理单位主要包括:县乡两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社区教育学校和村(居)委会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和群众团体。在协调多头管理的过程中,重点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1)要明晰责任主体。对于相关管理职责的分解和落实,可以从行政区域、行业系统(部门)、社区教育学校序列等三个层面,提出某一时间段内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定量和定性参考指标,以条块管理模式将相关工作责任逐一落实到位,确保每个部门有事做,每个环节有人管。(2)要形成管理合力。在影响管理合力的诸多因素中,管理制度既是前提也是保障。建立社区教育活动联席会议制度是较好协调和统筹社区教育管理力量的重要保证。相关教育培训活动的目标和方案都应当通过相应联席会议的充分论证然后再行组织实施,联席会议不仅仅是一种管理形式,其核心功能在于进一步明确各管理单位在某项具体教育培训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并且,经过协商和协调达成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上的共识,从而真正有效实现管理力量的系统整合。

(四)优化活动体系,实施创新驱动策略

关于社区教育活动效率的评估问题,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指标体系从居民社区教育活动年参与率的角度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居民社区教育活动年参与率是指1年内参与社区教育培训达40学时的居民常住人口数,或1年内参与主题教育活动6次以上的居民常住人口数,其中农村居民社区教育活动年参与率必须达40%以上。基于对江苏指标内涵的分析,可以看出,关于社区教育活动的量性评估既体现在多元化的教育培训项目中,也体现在多样化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同时,要实现农村社区教育活动较高的参与率,必须更深层次地完善和优化农村社区教育活动体系,积极采用创新驱动策略,系统推进农村社区教育各类活动普及发展。具体有六方面的策略建议:(1)科学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校外教育网络,关注农村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教育,多渠道、多途径促进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实现“小手牵大手”“幸福一家人”的教育活动效果。(2)精心组织具有时代气息的文化生活教育活动,以培育农村文娱精品和弘扬民间传统文艺为切入点和兴奋点,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群体的健康指数和幸福指数。(3)积极鼓励和扶持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以“评”促“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的引领作用,形成学习型村组、企事业单位和农户等各级各类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圈的创建和评价制度。(4)紧扣新农村建设主题,坚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推广科技含量较高的现代农业技术和实用实效的职业技能[4],引导广大农村居民从传统、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中解放出来,实现科学致富、技术致富。(5)针对广大农村居民思想相对落后、认知相对肤浅的实际,在科普教育形式上突出寓教于乐的特点,在科普教育内容上突出弘扬科学精神这一主线,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集市宣传、专题讲座和送教下乡等活动。(6)将数字化学习和远程教育与常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学习成果认证制度,逐步实现对农村居民社区教育活动的统筹管理和规范管理。

(五)提升服务平台,强化保障机制建设

提升农村社区教育活动效率需要从思想理念、管理模式和教育内容等诸多方面不断提升针对性、创新性和实效性,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平台,积极构建有利于社区教育活动普及和优质发展的保障体系。在政策保障层面上,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把农村社区教育发展规划列入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制定和完善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教育的配套政策,加大统筹和扶持力度,强化督导和评估,有序推进各类农村社区教育活动持续健康发展。在经费保障层面上,要充分考虑到农村居民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和社区教育活动的公益性特点,尽可能地提高社区教育经费补助标准并形成制度,同时,健全政府为主、社会参与、单位支持和个人

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要求“大力开发数字化资源,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管理平台,提升学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优质职业资源的共享”。当前,中职教育结合国示范建设,以开放共享为总体目标,以协作共建为体制基础,以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全面深度融合为核心主线,开发支撑职业教育教学、实训、管理等优质数字化资源 [7],取得明显成效。以共享发展促进中职教育资源共享,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建设人人可享有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信息化环境是中职教育应对信息化浪潮的客观要求,也是中职教育与大数据同行的应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吉姆·柯林斯.从优秀到卓越[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2.

[2] 孔祥富.对中职校“2+1”教育模式与“2.5+0.5”改革趋势的思考[J].江苏教育,2012(5).

[3] 赵婀娜,贾娜.从第三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看中國职教观念的突破[N].人民日报, 2012-5-25(18).

[4]鲁昕.在改革创新中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EB/OL].[2010 -3-18].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05/info1268992920520305.htm.

[5] 鲁昕.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度,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EB/OL].[2014-12-12].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485/201412/181556.html.

[6]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14-6-24].http://www.scio.gov.cn/ztk/xwfb/2014/gxbjhzyjyggyfzqkxwfbh/xgbd31088/Document/1373573/1373573_1.htm.

[7] 耿洁.创新共享机制.中职示范校共享数字资源成果[EB/OL]. [2013-12-26]. http://edu.qq.com/a/20131226/011849.htm.

[责任编辑 曹 稳]

猜你喜欢
组织实施细节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品三口而知味
农民合作组织问题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