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2017-05-31 13:28徐为荣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现状与对策

徐为荣

摘要: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下构建的。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必须整体设计中职与高职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注重中高职教育在知识技能、专业课程、实训项目、转段考核等领域的系统衔接,实现中职与高职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一体化培养;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4C-0043-05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构建加快建设现代职教体系,为培养适应当前经济转型升级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新立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将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体系等要素进行整体设计,更好地打通中职和高职人才上升渠道,保证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培养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背景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统筹职业教育发展,建立适应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适合终身教育需要的开放性职业教育体系”。当前,我国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匮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瓶颈。

2013年3月,江苏省教育廳下发了《关于继续做好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实施中职与高职“3+3”分段培养项目,试点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设有中职与高职“3+3”衔接、高职与本科“3+2”、中职与本科“3+4”衔接等分段教育培养项目。

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锡山中专”)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政策,结合无锡地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机械制造类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增加。从2013年开始,与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开展中高职“3+3”衔接培养项目,现已扩大到5个专业6个项目,已有一届学生通过转段升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第二届学生的转段工作也已经开始。在制定相关项目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上,学校分别开展了培养目标、课程对接、转段方案对接等一系列工作,但是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仍然缺少一体化设计理念,尤其在教学内容、师资队伍、课程衔接上还缺乏联动协调机制。

二、中高职一体化培养的国际经验及国内现状

世界各国把发展职业教育看作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及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保障。国外职业教育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一些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升学模式。如,日本实施推荐与选拔优秀职业高中毕业生进入国立高等职业专门院校制度,开发职业高中教学内容与高等专门院校教学内容相衔接的教学计划。英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确立了职业教育职业资格与普教文凭等值作用的制度。法国规定,凡是有普通高中、技术高中、职业高中等毕业会考文凭者,均享有继续升学深造的权利。美国实行的是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中后技术准备教育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教育体制,并统一制定教学大纲。德国职业教育是以双元制为基础,实施螺旋式循环上升的学制体系衔接。中国台湾地区在中、高职衔接方面,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衔接。总而言之,上述国家和地区根据各自不同的经济发展、行业特点、文化背景,提出了特定的研究方向和实现措施,为解决学生学历提升或技能培训提供了很好的途径。但这些成熟做法,都基于本国国情和特点而开展,并且不断完善中高职衔接的途径、方法和措施。

我国的中高职衔接项目起于20世纪80年代,虽有一定经验,但大多依托职教集团构建人才培养衔接体系,一定意义上建立了人才培养立交桥。但这些做法仍很粗放,存在内涵型衔接不够的内伤。大体呈现4种模式:自考衔接模式、成人学院延伸模式、对口单招模式及江苏省在2012年率先试点的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锡山中专目前与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的中高职“3+3”衔接项目,已经有一届转段学生升入对方学校学习。在实施这个项目时,笔者认为有诸多方面还不够“贯通”。中职和高职还处于相对割裂状态,中职和高职衔接不畅,具体体现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教学资源等因素的不协调,无法形成合力,不能有效提高教育质量。针对目前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教育,需要及时更新理念,规划衔接方向,设计培养方案,探讨教育体系下的质量提升和保障措施。

三、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对策

为了使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能走上发展快速道,达到预期目标,应正确处理好六种衔接关系。

(一)培养目标的衔接

培养目标的衔接是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前提,而目前中职与高职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上存在重复现象,职责不够清晰。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职培养目标是:能从事数控设备的操作与编程,产品质量的检验,数控设备的管理、维护、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高职阶段培养目标是:具备从事数控设备操作、数控加工与编程、数控设备检测和维护等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两个培养目标中都有关于数控设备的操作与编程,产品质量的检验等,没有体现中职与高职人才层次的差异性。笔者认为,中职要注重实用型、操作型、技能型人才培养;高职要注重应用型、管理型、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有一定深度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招生及转段考核制度的衔接

江苏省从2012年开始实施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项目,到目前已经实施了5届。根据招生的入学分数分析,仍有很大的差距,没有达到招生学校的预期目标(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历年招生学生入学分数不够稳定、招生人数或多或少。如何提升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项目的生源质量迫在眉睫。需要中高职学校共同加大项目宣传力度,让家长真正了解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优势,从根本上提升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项目的生源质量。

从表中还可以看出,流生情况也比较突出,如何稳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项目的生源,需要双方学校共同努力,出台一些控流措施,切实提升项目对学生的吸引力,提升项目培养质量。

转段升学制度也需要完善(见表2)。目前,江苏省大部分学校的转段考试仍然采用考试形式,虽然考虑学生学习期间的综合反映,两者之比折合成分数为5:5,欠科学少合理。职业院校要改革考核评价,采用“平时+奖励+考核+证书”优化组合形式。如,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中职学分累积和转换政策等方法,使转段升学的渠道更加合理科学。

(三)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衔接

课程质量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以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因此,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是中高职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包括文化基础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

目前,中高职在课程及教学内容的衔接上仍存在问题(见表3)。由表可知,课程体系不够完善,部分课程开设时间不够合理。由于中职阶段要求完成数控中级工考核,因此《数控加工工艺》在中职阶段开设更为合理。再如《机械制造基础》与中职《机械制图》《机械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交叉重复内容多,需要重新整合。只有做到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真正衔接,才能保证一体化培养的顺利进行。需要分段实施的教学内容可以由中高职學校共同完成,由同一个老师按照不同的阶段要求进行教学。

另外,如何将学测课程与中高职课程相互衔接、相互融合,值得研究;如何统筹规划中高职阶段的课程,构建中高职一体化培养的课程体系,既紧密结合市场需要,又能够根据中高职培养的共同点,找准各自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需要我们继续探索。我们可以借鉴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的课程开发经验,统筹开发一套完整的中高职一体化教材,推行学分制考核,实现课程选择的弹性化。当然,在制定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时,应考虑部分中专生不能正常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实际情况,课程设置要顾及学生直接进入企业的学习需要。

(四)实践性教学的衔接

实践性教学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但中高职由于培养目标的不同,其实习实训目的要求也不一样。对于同一工作岗位:如机械制造类专业,中职生要求掌握基本的操作维护,而对于高职生更多的是要求能够排除故障和操作现代化的设备、工具,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装配钳工,中职阶段可以重点训练钳工的锯、锉、钻;高职阶段可以训练装调与维护,各有所学。因此,必须完整确定一体化教学培养目标,整体设计学习项目,分阶段进行考核评估,真正实现技能教育的有效衔接。

实训基地共享机制改革也是中高职衔接的重点。当前,由于财政投入的主体和经费的不对等,在部分地区中高职教育设备资源配置不够均衡,高职院校实训资源更具有优势,也不乏在个别专业存在中职学校设备资源尤显优势的“倒挂”现象。因此,在中高职项目实施过程中,必然打破单位利益局限,在衔接协调的平台上建立实训基地共享机制,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化效益。

(五)教学资源的衔接

要实现中高职教育教师的有效衔接。让中高职院校教师互相参与专业教学团队活动,甚至让合作院校教师成为彼此团队的成员,在共同学习探讨中提升能力素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如果同类型的课程在中高职不同阶段,可以由同一位老师来完成,更有利于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必须重视资源库建设与共享。项目实施小组协调中高职力量,整合中高职相应专业的教学资源(课程教学和各种学习、训练资源),使同类型课程的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得到有效衔接,建设进阶式学习资源库,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六)评价体系的衔接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应具有连续性、完整性和多元性特征。连续性主要指评价应在学生的学习项目的整个实施阶段,实现评价项目的整体性;完整性主要围绕专业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优化质量评价体系,及时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动态调整,及时解决问题,使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多元性主要体现在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合作办学的中高职学校应该形成一个统一的完整的多元性评价体系,为中高职衔接的协调发展保驾护航。

总之,要解决目前中高职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实现有效衔接,必须中高职双方充分考虑自身特点、办学优势,突破小集体利益观,充分整合人财物的投入资源,强调人才培养的整体性,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责任编辑:章跃一

猜你喜欢
现状与对策
简述卫生服务站档案管理现状与对策
关于现代企业品牌管理问题的思考
浅析多德福嘉兴食品城网络营销现状与对策应
新疆农村成人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关于汽车客运站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当前影响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及建议
包容性视角下云南边境贸易现状研究
中小城市心理咨询机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中英语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