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发展历程回顾

2017-05-31 14:45贺湘婷
关键词:发展历程价值取向高等教育

贺湘婷

【摘要】在建国至今68年的发展道路中,根据社会不断的变革发展,高等教育价值取向也随之发生了变动。我国高等教育从诞生起就与救国救民相联系,经历了对政治的崇拜、对经济的追求、对学术的向往及以人为本的过程。本文通过分析与回顾发展历程,明确当今时代我们必须树立多元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并将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引导。

【关键词】高等教育 价值取向 发展历程 未来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025-01

所谓价值取向,是教育主体在教育活动中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教育选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倾向性.它是人们教育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更是文化体系中的核心因素之一,具有指导人们在进行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价值选择和行为倾向的意义。不同时代、不同角度、不同主体都对价值有着各不相同的取向。高等教育的良好发展必然离不开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但高等教育價值取向也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之路充满曲折,这与当时所用以指导的价值取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回顾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发展之路,总结与反思过去的经验教训是非常必要的,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是极具价值性和理论贡献的。

一、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分类

1.根据利益主体的不同,把人们在对高等教育价值的认识与评价中,主要是关注个人,社会还是知识作为标准,分为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和知识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实质是,主张高等教育应该本着以促进个人知识与理智的发展原则,从而使人的个性得以完善。这是在人类社会中最早产生的一种高等教育价值观。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其实质是主张高等教育的主要使命是为社会培养各种专业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这种价值取向也是我国在新中国建立后对高等教育主要的价值取向。知识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实质是,主张高等教育事业的基本价值在于知识的创新、学术的探求及科学研究。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曾明确地提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实用知识最有价值的观点来推崇知识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

2.根据服务方向的不同,把高等教育服务于人或服务于人以外的客体作为分类标准,可分为工具主义的价值取向和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高等教育工具主义的价值取向其实质是,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或高等教育主体以外的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高等教育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的实质是高等教育的价值是帮助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从而实现促进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分类还有很多种方法,诸如:根据培养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精英取向与大众取向、通才取向与专才取向、知识取向与素质取向等;根据知识价值的不同,可分为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等。但我们可以发现,通过这些分类方法划分出来的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对应性的。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对开展高等教育活动的主体起到了调节感情变化和指导实践行为的作用,对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二、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历程发展

1.建国初期高等教育价值取向选择(1949-1978年)

建国初期,新中国需要完成政治革新和经济建设双重任务。当时所处的政治环境造就了高等教育在价值取向实现了第一次大变迁——旧教育模式向新教育模式的转变,建立起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苏联模式”的教育体系,强调了教育是要为社会服务的原则。随着经济的发展,极大的带动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渴望。1952年5月,教育部决定“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为方针进行院系调整,明确主要发展工业学院,尤其是单科性专门学院。“培养专才”的价值取向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得以形成并强化。

我国在1956年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由于当时一些出现了一些错误的指导思想,我国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实施了一项盲目的改革“教育跃进”,大量创办“红专大学、劳动大学、市民大学”等半工半读学校,并废除了全国统一学历,导致高等教育质量全面下滑。这种盲目的大跃进为社会带来了很多危害,引起了当时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1961年1月召开的八届九中全会提出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标志着国家建设从盲目冒进时期向调整提高阶段过渡。在“八字方针”的指导下,1961年9月中央批准了《高教六十条》。]这一指导方针的颁布不仅客观的指出了当时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与缺陷,还为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2.改革开放之后的高等教育价值取向选择(1979-2007年)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的“三个面向”等重要的思想,有力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当时我国的高等教育已开始逐步向“培养育人”的价值取向回归。高等教育的复苏填补了当时社会知识、人才的缺口,推动了社会的快速发展。作为社会“第三产业“的教育事业应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还要注重教育的质量以及人才的素质培养。1995年9月,全国高等学校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院校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了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提出要把文化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切入点,同高等教育改革紧密结合。随着此次会议的召开,引起了当时整个教育界的轰动,有支持的也有许多学者纷纷提出异议。但不可否认的是,是大学生的全面文化素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时代的革新,我国的各项事业纷纷都开始了国际化发展。当时,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已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由于多种原因出现了严重滞后。党中央为了改变这一局势,1999年开始颁布了高等教育学校扩招的方案,同时了确立了全国推行素质教育改革,使高等教育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局面,大力推进了我国高等事业的发展速率。

3.当今时代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选择(2007年-至今)

时代的变革,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十八大的报告的主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它深刻的影响着我国新一轮的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变迁,将这一报告主题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定会引领高等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高等教育在价值取向变化中的首要特点就是突出了“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价值为核心和社会的本位。

参考文献:

[1]翟宝奎.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410-412.

猜你喜欢
发展历程价值取向高等教育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