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

2017-06-01 12:21北京
老友 2017年2期
关键词:结构性供给改革

文 宗 平(北京)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

文 宗 平(北京)

2016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那么,如何理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刻内涵?怎样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种地也要靠供给侧改革

当时针指向2017年元旦时,河北的小麦正分蘖越冬,四川的油菜已现蕾抽薹,黑龙江大地仍一片静谧,海南的瓜菜却是五彩斑斓……

新的一年,相同的是,农民又将从种到收地忙碌,消费者的“菜篮子”会依旧丰富;不同的是,农业农村农民会有许多新变化——富裕之后,消费者关心农产品“量”之外的“质”将如何;务农同时,农民关心土地能带来什么,效益怎么提升,家园建设有啥新动向……

这一切,将因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发生变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是今年“三农”工作的主线,这将进一步开拓农业进步新途径、打造农村发展新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

应该说,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农业结构调整迈出重要步伐,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村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农村民生持续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农民收入增速放缓,农业结构调整难度加大,放松“三农”工作的倾向有所抬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因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正进入结构升级、方式转变、动力转换的平台期,“三农”工作到了逆水行舟、爬坡过坎的攻坚期。只有积极进取,农业才能再上新台阶,一旦松劲,就可能停滞徘徊,甚至滑坡倒退。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重农强农调子不能变、力度不能减,不断延续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新形势下,我国农业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并且主要是结构性、体制性的问题。

我们知道,我国农业资源禀赋条件较差。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为农民提供增收来源,我国逐渐形成了以追求农业增产为主要目标的政策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比如,为了避免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给农民造成经济负担,避免农民种粮积极性受挫,国家实施了多种补贴,以鼓励农民种粮。农业科技资源配置,也明显地向高产品种选育及技术推广倾斜。现有的政策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最大目标都是提高产量。因此,农业供给质量的改革,不是让一艘船调头,而是整个舰队要转向。

农业生产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产品供给大路货多,优质的、品牌的还不多;农业生产面临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向挤压,农民费时费力生产出来的产品却卖不上价。

究其原因,我国农业资源长期透支、过度开发,资源、环境两道“紧箍咒”越绷越紧,拼资源拼投入的传统老路已经难以为继;玉米、棉花、食糖等农产品库存量连创新高,同时部分产品进口量不断增加,迫切需要增强国际竞争力。因此,破解农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提高国际竞争力,都迫切需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改革的主攻方向在哪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一是把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作为主攻方向。专家指出,这次之所以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不叫新一轮结构调整,是因为国家整体经济水平提高了,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程度提升了,城乡互动融合加深了,消费需求层次升级了,这些深层次问题要从产业和体制两个方面,增强供给体系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体来看,要优化产品结构和品质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优化技术结构和经营结构,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二是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核心目标。农业经营效益的提升、农民收入的增加,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的检验尺度和持久动力。改得对不对,市场说了算;改不改得动,农民说了算。2016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虽然增幅总体仍然高于城镇居民,但较往年已经明显放缓,为近13年来最低,12年以来首次没有跑赢GDP。预计2017年多数农产品价格仍将低位运行,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三是把改革作为根本途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深刻变革,不能只动结构、不动机制,要用改革的办法激发活力、增进动力,而不能靠行政命令来推动。总的方向是要坚持市场化导向,要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农业资源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健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补贴制度体系,提升农业的市场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

四是把创新思维作为重要动力。要有城乡统筹的视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城镇化进程紧密相连,要研究城乡关系变化,促进金融、土地、农民工等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用城乡一体化的方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有国际的视野,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等国家的农业产能合作,拓展国际市场。

今年五大工作重点

过去我们对农业的调控手段,拿手的都是数量型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重、难度大、头绪多,需要创新思想,开拓方法。具体体现为五方面重点部署:

其一,农业结构调整要有新突破。继续调减玉米,当前粮食库存多主要是玉米问题仍然突出,今年要继续调减“镰刀弯”等非优势产区玉米1000万亩,累计调减总量争取达到4000万亩。大力稳生猪、兴奶业。引导生猪养殖向玉米主产区、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抓住规模化、标准化这个关键,建设优质奶源基地,培育国产品牌,振兴民族奶业。推进渔业减量增收和资源养护。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农村创业创新,让“双创”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

其二,推进绿色发展。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全面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切实抓好农业资源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机制。

其三,推进创新驱动。加快调整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从注重数量为主,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从注重粮食生产为主,向粮经饲统筹和大农业转变;从注重种养为主,向种养加、资源环境等全过程全要素转变。要加快推进重大科研攻关和技术模式创新。

其四,推进农村改革。一是今年重点要落实好“三权分置”意见,探索多种实现形式,真正让农户的承包权稳下去、经营权活起来,让沉睡的农村土地资产醒过来。二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今年要扩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稳妥有序、由点及面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争取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股权量化和资产管理等方面取得经验。三是加快培育新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动出台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文件,构建政策扶持体系。四是深化农垦体制机制改革。五是大力推进农业对外合作。

其五,稳定粮食生产。专家认为,当前粮食是多了一些,但数量多主要是玉米多,库存多主要是国有粮库多。粮食生产是“两难”问题,多了不行,少了更不行。历史教训告诉我们,粮食产量滑下去容易提上来难,要防止一减都减,形成共振效应。

长期来看,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需求仍处在上升通道,保障供给的压力依然很大。要坚决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巩固提升粮食产能。

因此,今年粮食不追求增产,但要防止出现大的滑坡,这是底线。重点要抓好三件事:一是启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建设;二是继续加大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整合耕地建设投入;三是落实好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保护和调动地方重农抓粮积极性。

责编/花语

猜你喜欢
结构性供给改革
改革之路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用市场化深化煤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改革备忘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临床人才结构性改革正当其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二)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