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打政治仗的将军
——记开国中将梁必业

2017-06-01 12:21金本浒
老友 2017年2期
关键词:政治部军团政治

文 金本浒

善打政治仗的将军
——记开国中将梁必业

文 金本浒

有这样一位将军,在50多年的军旅生涯中,有40多个春秋在思想政治工作战线上辛勤耕耘,为人民军队的思想政治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就是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原副主任梁必业。1955年,梁必业被授予中将军衔,后来担任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共中央委员,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奔赴战场 父子偕同

1916年3月,梁必业出生在江西吉安陂头渼陂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学未毕业的他,当过学徒,干过农活。在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中,他参加了儿童团,担任村团支部书记。1930年10月,红军一举攻克吉安城,苏区群众踊跃参军参战。当时,年仅14岁的梁必业和已是共产党员的父亲梁兴教分别在团支部和党支部的会上,不约而同地报名参加红军。参军当天,梁兴教、梁必业和邻居、后被授予少将军衔的梁仁芥一同来到吉安城,先在赣西南特委转了党、团介绍信,然后到红四军政治部报到。梁兴教被分配在红四军特务营第一连当文书,梁必业和梁仁芥则被分配在红四军政治训练队做学员。

第一、二次反“围剿”时,梁必业在红四军当交通兵、政务科科员,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行军途中或送信时,他常与父亲见面,虽很少说话,但父子俩会相互鼓励。不久,梁兴教因工作调离,从此,他们再也没见过面了。红军打下漳州后,梁仁芥来信告诉梁必业,他的父亲因病去世。梁必业感到万分悲痛,于是更加发奋工作。1931年10月,梁必业被派往瑞金列宁青年学校学习。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红四军第十师从事青年工作,后又被调往红一军团政治部青年部担任干事。

红军长征后,梁必业担任了红一军团政治部指导员,负责机关党支部工作、战士政治教育和群众工作,此外还要做大量的行政管理工作。在突破乌江天堑、强渡大渡河、翻越大雪山、走过茫茫草地等极为险恶的行程中,梁必业与政工人员一道,以各种宣传方式,激励红军指战员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压倒一切困难的坚强意志,团结战斗的革命精神,勇往直前,终于胜利到达陕北。

辛勤辅佐 积极进步

1935年至1937年,邓小平先后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政治部主任。其间,梁必业担任红一军团政治部指导员、宣传队队长,在邓小平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邓小平十分重视对宣传干部的培养,他经常给机关干部讲课。梁必业按照邓小平的要求,积极参加军团机关干部政治学习,认真听课,踊跃发言,参加考试。红军东征期间,宣传队根据邓小平的指示和部署,每到一处,都要张贴抗日布告,书写大幅标语,召开群众大会,演出抗日救亡的文艺节目,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为了巩固陕甘革命根据地,扩大红军的影响,争取西北抗日力量大联合,中央军委组织了西征战役。时任红一军团直属队总支书记的梁必业,除做好日常工作外,还利用战斗间隙,组织直属队党政人员认真学习邓小平讲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政治常识,进一步提高了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梁必业还参加了由邓小平组织的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互访团活动,相互交流情况和经验,相互学习与鼓励,进一步增进团结与友谊。此外,梁必业还协助邓小平开展对红一军团机关整训工作,加强了机关党的建设,增强了干部的组织观念。

任红1军团政治部总务处处长的梁必业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梁必业由红一军团政治部总务处长改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总务处处长,在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的领导下工作。

1937年9月,一一五师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然后兵分两路,一路向平型关挺进,梁必业随罗荣桓带领的另一路人马奔赴河北阜平、灵寿一带开辟抗日根据地。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后,罗荣桓担任一一五师政治委员,根据中央决定,率部队进入山东泰西创建抗日根据地。其间,梁必业参加了著名的陆房战斗。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时,梁必业调任一一五师政治部组织部长。为了把部队建设成模范军,大力提高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梁必业根据罗荣桓签发的《关于营连党组织的决定》《建立模范党军的支部工作》等文件精神,对连队党支部工作和政治工作的组织制度及工作秩序进行了整顿,作出了具体规定。梁必业还在全师连队政治工作会议上作了《整顿连队政治组织与制度》的专题报告。1943年9月,梁必业调任山东军区教导团政治委员。到任后,他积极贯彻山东军区的指示,不断加强教导团的建设。其间,梁必业先后组织培训了3期学员,共2700多人,为地方和部队输送了大量有生力量。

鞠躬尽瘁 不忘初心

抗战胜利后,梁必业担任山东军区第一师政委,并跟随部队进入东北。部队刚到东北,国民党军队便向他们发动进攻。第一师果断出击,一战秀水河子,二战金山堡、大洼,两次歼灭战都取得了胜利。接着,他又参加了四平保卫战。梁必业不失时机地在全体指导员中进行坚守四平、争取时间、配合全国军事和政治斗争的教育,继续宣传和奖励取得上两次歼灭战胜利的有功指战员,传达守城部队的胜利消息,鼓舞部队士气。当部队暂时撤离四平,有些同志还不太理解时,梁必业把政治工作放在稳定思想、调整关系、处理矛盾上,引导大家树立前进后退都是为了消灭敌人的信念,使大家养成“进退不疑,走路不怨,艰苦能忍,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怎么指挥就怎么打”的作战风格。

1977年,邓小平(前排右三)与军委会筹备组成员合影(前排左三为梁必业)。

1946年8月,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成立,第一师被划为第一纵队建制。梁必业先后担任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纵队政治委员。在夏、秋、冬季攻势及辽沈战役中,梁必业除协助做好军事部署外,认真把思想政治工作做牢做实。他做思想政治工作,体现了自己的特色。比如,每次战斗任务未下达前,梁必业会向部队官兵传达兄弟部队的胜利消息,同时开展文体活动,举办小型挑战赛,以保持指战员高昂的战斗情绪。针对战斗行动情况,他会提出切合实际的口号,采取简短快速的方式,开展宣传鼓动工作。他把“为人民立功”作为战时鼓励工作的强有力口号,并及时实施火线记功,开展群众性瓦解敌军火线喊话和执行优待俘虏政策。在组织工作队时,他教育战士要遵守群众纪律,争取群众对战争的支持与帮助。每场战斗结束后,他还要组织召开宣传工作总结会,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辽沈战役结束后,梁必业先后参加了平津战役、进军大西南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变换工作岗位,但一直从事思想政治工作。

在中南地区工作期间,梁必业重点抓了整肃党支部的工作。在此基础上,他主持并起草了《连队支部工作纲要》,印发部队执行。1953年年底,梁必业参加了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参与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修改工作。后来,梁必业调任解放军政治学院教育长兼政治部主任。上任后,他狠抓制订政治理论教学大纲,建立严格的教学制度,加强学员的行政管理,并组织人员编写了教材《军队政治工作讲稿》。在担任志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时,梁必业主持并制订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尊重朝鲜政府爱护朝鲜人民公约》和《撤军政治工作30条》,在朝鲜战场很好地体现和运用了全军政治工作原则和群众路线工作方法。调任济南军区政委时,梁必业着重抓了干部文化教育、国防施工中的政治工作及学习毛泽东著作。到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后,梁必业把主要精力放在军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指导上,写出了 《关于加强连队政治工作建设若干问题考察报告》,并作了《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创造“四好”连队打下坚实基础》讲话。1978年,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梁必业又参与讨论修改了 《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军队政治工作的决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等文件。

“文革”期间,梁必业遭受迫害,他与“四人帮”进行了坚决斗争。粉碎“四人帮”后,梁必业协助邓小平起草、修订了《关于加强部队教育训练的决定》等9个文件,还参与制订了《关于贯彻执行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问题的政治工作的意见》。在军事科学院工作时,他经过两年多的调查研究,写出了《军事科学院政治工作的若干问题》,为军队开展政治思想工作提供了参考资料。为适应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梁必业还提出了“一办三结合”的办校方针,保卫工作的“三防”,党组织和党员的“三个作用”“四有三讲两不怕”,有力地促进了军队院校的建设发展。

1985年,梁必业退出现役岗位。2002年10月,梁必业因病去世,享年86岁。

责编/文邦

猜你喜欢
政治部军团政治
组建你的恐龙军团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绿豆军团”成长记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吉利4A军团出战
《政工学刊》2016年优秀通讯员
《政工学刊》2013年优秀通讯员
红军时期的前方与后方政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