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建设要“赢在起跑线上”

2017-06-01 20:44
中国医药导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医科医学教育医患

他历时4年,让世界首例“坑面女”重获正常容颜;他让世界各国充分感受到中国军事齿科的崛起。他就是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赵铱民教授。

赵铱民教授是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今年是他履职的第十个年头。3月7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医卫组的小组讨论会结束后,本刊记者如约采访了赵铱民教授。他介绍说:“今年我带来了3份提案,除了关于我们军队改革的之外,我还重点关注了健康中国建设过程中的医学教育问题。”于是,采访就从他的提案谈开了……

医学院校继续扩招

将促生大量不合格医生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纲要对加强健康教育、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强调要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医学院校扩招,到了需要重视的时候了;如果再这样下去,将产生大量合法却不合格的医生!”3月7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医卫46组的小组讨论会上,赵铱民的一席话戳中了委员们的“痛点”。

讨论会结束后,记者采访时谈到这个话题时,曾任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院长、第四军医大学代理校长,一直是第四军医大学教授的赵铱民委员表示:“我既是医生,也是教育工作者,医学教育是健康中国非常重要的一环。”

赵铱民教授说:“这些年我国的医学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医学院校的发展为我们全国输送了数百万医生,也为我国解决了大量医学问题。但从整体上看,我们的医学教育质量近年来呈下滑趋势,我们医科院校培养学生的能力也有所下降。”

赵铱民教授接着介绍说,在过去的两年间,他在全国17所医科院校实地调研后发现,在省属医学院校的设置权由教育部下放至省级教育部门后,就业导向思维导致各地医学院校飞速扩容,由改革开放初的40余所增加到目前的300余所,专业设置更是五花八门。“有的学校一年内仅口腔医学生就招了1000人,一个班竟有80人。”赵铱民教授说,“一些不具备资质的院校也纷纷加入其中,导致临床教学质量滑坡严重,1000名口腔医学生,临床教学基地却不足200平方米。”

他认为:“虽然近些年医学院校临床技能竞赛如火如荼,但并不能掩盖大部分学生临床能力不足的问题。我曾到一所刚刚拿到全国临床技能竞赛一等奖的学校调研,任课老师告诉我说,为了比赛,学校专门让8名尖子生进行集中培训,但其他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却稀松平常,甚至很差,这一现象较为普遍。”

“中医院校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赵铱民教授说,刚才在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主任杨金生教授也表示,中医院校由原来的24所扩大到目前的100多所,教学质量也参差不齐,“好的学校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能达到90%,差的只有50%”。杨金生委员认为,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在缺乏约束机制的情况下,扩招能给学校带来丰厚收入,但学生毕业时能否顺利通过医师资格考试,却与学校无关。

健康中国建设要从公民的

学生阶段开始

提到健康中國建设这一话题,赵铱民教授开门见山地表示:“建设健康中国,需要‘赢在起跑线上。”他说:“这一方面需要提升我国医科院校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我国输送高素质的医疗人才;另一方面要从公民的学生阶段开始,加强健康素养方面的教育,让公民对健康有更科学更完善的认知。”

赵铱民教授认为:“我们的医学教育首先是按照世界通行的、医学生培养的规范,严格地进行基础理论的培养,临床技能的培养,临床能力的、经验的积累和培养来完成基础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们通过大量的国际交流,派出了大量的留学生到国外去学习取经,已经引进了很多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一些教学理论,对我们的医学教育起了很好的提升和帮助作用。应该说我们现在与国际最先进水平,可能某些学科还有一些差距,但是我们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且我们距国际先进水平也越来越近了。在医学的不少领域,我们已经开始领跑世界。”

他从另一个角度阐述说:“健康中国是我们全中国人的中国梦。在建设健康中国的进程中,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不仅是医疗技术、医疗服务的整体的提升,还包括全社会、全民族的观念的转变和科学知识水平的提高,再加上我们整体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医保体系的建设,就像构成一个网,也像建造一个很大的房子。对于‘健康中国这么一个大房子,要靠着一根一根的柱子,共同把它撑起来,这才能最终实现我们健康中国的伟大目标,而医学教育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柱子!”

赵铱民教授说,医学教育、医生素养与医疗服务水平环环相扣,医学教育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后两个环节。建议适当提升医科专业的开办门槛,出台相关培养方案,系统规划高校培养医科学生的目标措施,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从源头上保障健康中国建设大业的顺利实施。

他认为,我国公民目前健康素养偏低,这也导致我国公民中患有慢病的人数越来越多。因此,国家应该将公民健康素养融入公民教育的各个阶段,应针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个教育阶段制定相应计划,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公民健康素养的快速提升。前面说了,医学教育、医生素养与医疗服务水平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而医学教育的好坏则直接决定了后两个环节。鉴于目前医科院校数量激增,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我再次强调,国家应该适当提升医科专业的开办门槛,出台相关培养方案,对高校培养医科学生做更系统的规划,要同时提升医科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从源头上保障健康中国建设事业的顺利开展。”

医生购买责任险可借鉴农业险

在刚刚结束的小组讨论会上,医患关系也是委员们热议的一个话题。

关于目前的医患关系,赵铱民教授说:“能够理顺医患关系,无疑是健康中国建设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目前的医患关系比较严峻,这是谁都不否认的事实。”在谈到解决方式时,赵铱民教授认为,我们采取的种种举措,更多的只解决了“表”的问题,“根”的问题仍未解决。“要做后置处理,更重要的应解决源头问题,而源头即为建立预防机制和合理的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保险机制。”他认为,推进设立医疗责任险,是化解医患矛盾的“好方子”。

赵铱民教授继续说:“在我国,应大力推进医师执业的责任保险制度,这是国内外很多实践证明的一条最重要的解决医患关系的基础解决方式之一。”他还介绍说:“我在以往的调研中发现,目前保险公司提出的医疗保险金额较高,由于我国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相关的赔付率较高。如没有大量医师购买责任险,保险公司必然不愿开设此险种。一定要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积极购买且买得起,才能使经费降下来,但以目前我国医生的收入水平来看,如让医师个人来承担,仍面临‘买不起的现状。”

在采访中赵铱民回忆说,2014年,有个病人在陕西一家医院做青霉素皮试,结果很不幸病人去世了,后来才知道这个病人对青霉素高度敏感。纠纷发生后,官司打到法院,法院几经调查,确证医院处置行为没有过错;但因为家属情绪和反应非常激烈,法院还是判决医院赔偿17万元。对此赵铱民教授举例说,“10年前两个汽车撞了,司机会吵架甚至动手,但现在如果两辆车碰撞了,司机们一般不会吵架,双方会马上打電话给各自的保险公司,让他们介入处理,这就是法治智慧的体现。”

“其实医患纠纷难以化解的根子,是责任和赔付问题。”赵铱民教授举例说,“为什么马路上司空见惯的交通事故,一般都能很快化解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第三方保险公司在后边担着,每个人的损失都能够得到补偿,人们也就不会因此而大动干戈了。将这个处理方式移植到医患纠纷中,就是要想方设法转嫁执业风险,减轻经济赔偿负担,让医疗责任保险成为解决问题的良方。”

“医疗责任保险是世界各国缓解医患纠纷最通用的方式,在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国相关部门从2007年就开始为医疗责任保险提供政策支持,但时至今日,医疗责任保险的覆盖面仍然比较低,覆盖率不足10%,整体呈现‘叫好不叫座的状况。”赵铱民委员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四:投保费用过高、险种单一,医疗机构参保积极性不高;保险范围窄,医院不愿意接受;理赔程序复杂,医疗问题处理周期长;投保医院少,盈利低,保险机构承保的积极性不高。

另据记者了解,目前北京阜外医院、积水潭医院等正在尝试的手术意外险,就带有无过错风险赔偿的性质。在刚才的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阜外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张澍教授介绍称,阜外医院从三四年前试点手术意外险,患者可自愿参保,保费五六百元。患者参保后,即使医院没有过错,但只要病人手术后出现“一个并发症”,保险公司就赔1万元,手术后3个月内,哪怕患者是自己回家摔倒导致死亡的,保险公司也会赔付10万元。如果能建立无过错医疗风险赔偿制度,医患双方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渠道,不至于诉诸暴力手段。

因此赵铱民教授建议,医生购买责任险可以借鉴国家鼓励农民购买的农业险经验,如果农民某一季没有收成,购买农业险后国家赔偿,具体由国家、当地政府与个人三方共同承担。以此为借鉴,政府可以实施医疗责任保险补贴机制,采取“三方分担法”解决医疗责任保险投保资金问题;制定强制推广普及医疗责任保险政策,保护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权益,分解医疗风险;扩大医疗责任险种,放宽保险范围,优化理赔程序,解决保险种类单一、医疗机构投保积极性不高、赔付程序繁琐等问题;继续加大推进大病保险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对保险公司的监管,保障参保群众的合法权益;鼓励保险业不断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在具体操作层面,目前医师责任险的购买金额可以尝试国家四成、单位四成、个人两成的比例共同承担。“全部由国家承担,负担太大;由医院承担,则效益会受很大影响;让医师承担更不可能。我认为这种三方分担一点的方式,四四二的配比方式,现阶段是可行的,有助于我们缓解医患矛盾。”赵铱民教授说道。

在采访中,赵铱民教授还深有感触地说:“2016年7月,我参加了一所医学院校的活动,当时一名青年医生的演讲,至今令我印象深刻。这名医生讲道,我期望有一天,能穿着白大褂,心情平和地去救治每个病人,我希望每天醒来没有上班前恐惧的噩梦,我们不用戴着钢盔,带着警棍走向办公室!”这番话在赵铱民教授看来,不仅是那位青年医生的希冀,也是中国所有医务人员的梦想。

忠实履职,为民生福祉建言献策

据记者了解,自2007年担任政协委员以来,赵铱民教授提出了不少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有独到见解的意见和建议,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及采纳落实。如他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建议提高自然分娩率的建议》《加强国民急救知识培训》《破解同工不同酬问题》等的提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与讨论。

担任全国政协委员这些年来,赵铱民教授针对农村医疗体系建设、人才培养和国家医学教育体系建设完善等先后提交了诸多提案,其中6个被采纳立案,被国家列为指导性文件。为了忠实履职,他及时了解基层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份份有关医疗卫生改革、军事医学教育改革、提高自然分娩率等的提案;2016年,他提出了《关于治理农村垃圾的提案》,得到国家住建厅和农业部的积极回馈,其中多条建议已被采纳。这件提案还被陕西省政协纳入月度协商议题专门研究,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和落实。在这份提案受到重视和落实后,他又将关注目光投向医疗垃圾处理问题上。“因为随着医疗活动越来越广泛,群众对防患意识越来越增强,对医疗垃圾的防控也越来越重视。”他表示,医疗垃圾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卫计委出台了有关医疗垃圾管理的规定,促使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落到实处。

“随着军队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医疗领域中运用好资源为部队、百姓服务,成为2016年我调研的主要课题。”身为来自军队的全国政协委员,赵铱民教授心系军队发展,情系国防建设。他表示,“要通过军民融合发展,运用军队新型保障机制,更好地为军队和老百姓服务。”他曾经亲自带队,前往西安、宝鸡、石家庄、南京、徐州,甚至远赴乌鲁木齐、喀什等地的军队院校、当地医院进行调研,撰写出上百页的《关于军队资源配置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报告上报中央军委后受到高度重视。

采访到最后,赵铱民教授说:“回到健康中国建设的大话题上,我认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建共享。‘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这项工作,系统规划高校培养医科学生目标措施,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从源头上保障健康中国顺利实施,最终让13亿多人民以更加健康的姿态,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专家简介

赵铱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少将军衔,专业技术三级,总后优秀教师,总后科技银星,军队院校育才金奖获得者。曾任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院长、第四军医大学代理校长,世界军事齿科学会轮值主席,现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名誉会长,国际颌面缺损修复学会理事等职务。长期从事口腔修复学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17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论文182篇,被SCI收录36篇;独著《颌面赝复学》(上、下卷)系列专著;培养博士生24名、硕士生37名。

猜你喜欢
医科医学教育医患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校协同开展医科生医患心理教育的调查与对策
医科院校农村免费定向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探讨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