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梗阻性便秘的外科治疗方式与效果探析

2017-06-01 11:29张巍巍宋晓锋菅书明
关键词:排粪梗阻性吻合器

张巍巍 宋晓锋 菅书明

(许昌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河南 许昌 461000)

出口梗阻性便秘的外科治疗方式与效果探析

张巍巍 宋晓锋 菅书明

(许昌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河南 许昌 461000)

目的 研究出口梗阻性便秘的外科治疗方式与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1月许昌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65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RR)组有患者33例,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组有患者32例。PPH组行PPH手术治疗;STARR组行STARR手术治疗。就两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切除的宽度、住院天数、手术后3个月静息相肛直角等排粪造影检查指标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STARR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跟PPH组相似,P>0.05。STARR组手术所需时间、切除的宽度高于PPH组,P<0.05。STARR组患者手术后3个月静息相肛直角等排粪造影检查指标均优于PPH组,P<0.05。结论 出口梗阻性便秘采用PPH手术或STARR手术治疗均有一定效果,并发症少,虽然STARR手术操作时间较长,但效果更好,可改善患者排便情况,值得推广。

出口梗阻性便秘;外科治疗方式;效果

出口梗阻性便秘为排便出口附近组织器官出现病理性改变引发排便困难的综合征[1]。本研究探讨了出口梗阻性便秘的外科治疗方式与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1月许昌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65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STARR组33例,PPH组32例。所有患者以排便困难、排便时间延长伴随肛门坠胀感、排便不尽感等为主要表现。经临床表现、排便造影检查等确诊。

PPH组男6例,女26例。年龄15~66岁,平均年龄为(38.61±4.36)岁。STARR组男6例,女27例。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为(38.12±4.2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

1.2 方法 PPH组行PPH手术治疗,麻醉后体位选择折刀位,在肛门置入PPH33痔上黏膜环切吻合器,扩肛器固定后结合患者直肠黏膜脱垂情况有效缝合,安装吻合器,将缝合荷包收紧,阴道指诊以实现对阴道后壁完整情况的确认。退出吻合器,将吻合口缝合,后收紧黏膜并给予适当止血;STARR组行STARR手术治疗。从截石位(直肠前壁距离痔顶点2 cm)9点方向和3点方向做半荷包,并在该处往上1 cm、2 cm再各作一个,扩张器后将压肠板置入,完成后伸,将直肠后壁切除。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切除的宽度、住院天数、手术后3个月静息相肛直角等排粪造影检查指标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比较 STARR组住院天数跟PPH组相似,P>0.05。STARR组手术所需时间、切除的宽度高于PPH组,P<0.05。STARR组患者手术后3个月静息相肛直角等排粪造影检查指标均优于PPH组,P<0.05。如表1、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切除的宽度、住院天数比较

表2 两组患者静息相肛直角等排粪造影检查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STARR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跟PPH组相似,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 论

出口梗阻性便秘发病原因多,如直肠前突、肠外梗阻、盆底肌功能不良等,多发于青壮年女性[5-6]。PPH手术治疗出口梗阻性便秘成功率高,通过将脱垂、冗长直肠黏膜环形切除,可有效消除出口梗阻现象,可增强直肠前壁强度,减少直肠前突复发[7-8]。而STARR手术为PPH手术的变化术,其对直肠前壁强度进行增强,减轻直肠前突情况,促进排便过程囊袋子状结构的改善,促进直肠中下段解剖结构重建,促使其功能的恢复,疼痛轻,治愈率高且创伤小[9-10]。

本研究中,PPH组行PPH手术治疗;STARR组行STARR手术治疗。结果显示,STARR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跟PPH组相似,手术所需时间、切除的宽度高于PPH组,手术后3个月静息相肛直角等排粪造影检查指标均优于PPH组,说明出口梗阻性便秘采用PPH手术或STARR手术治疗均有一定效果,并发症少,虽然STARR手术操作时间较长,但效果更好,可改善患者排便情况,值得推广。

[1] 杨新庆.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外科诊治[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4):7-9.

[2] 王琴,何峰,符中柱,等.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外科治疗思路[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1):77-80.

[3] 任相海,江从庆,张廷涛,等.TST STARR+: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一项新术式[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5,23(1):72-73.

[4] 于杰,龚治林,周启昌,等.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直肠前壁修补术治疗老年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并发症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4(2):491-493.

[5] 王超,魏东.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外科治疗[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6):7543-7544.

[6] 张斌,丁健华,赵克,等.吻合器经肛直肠切除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评价[J].临床外科杂志,2016,24(6):419-421.

[7] 张正国,杨光,杨勇,等.TST STARR+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6,19(1):88-90.

[8] 林细州,陈艳,陆小锋,等.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与生物反馈治疗在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5,21(17):2851-2854.

[9] 马木提江·阿巴拜克热,黄宏国,艾尔哈提·胡塞音,等.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动力障碍分型诊断新策略[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3(5):626-630,639.

[10] 秦震声,张燕生,徐果,等.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心理与生物动力学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1,14(12):977-978.

张巍巍(1985—)男,河南禹州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胃肠外科临床工作。

R657.1

B

1004-7115(2017)04-436-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7.04.033

2017-01-13)

猜你喜欢
排粪梗阻性吻合器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优势与劣势再认识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磁共振与X线排粪造影诊断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对比
排粪造影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探索吻合器行业标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MRI动态排粪造影在出口梗阻性便秘诊断中的应用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20例便秘患者动态排粪造影的分析
基于磁吻合技术的消化道吻合器的研制
梗阻性黄疸实施64排螺旋CT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