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格教学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校内教学实习中的应用

2017-06-03 00:10金安��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微格教学实习高等院校

金安��

摘要:本文针对体育教育专业校内实习的特点与要求,结合微格教学系统的架构,对微格教学在高校体育实习教学中的时效性以及微格教学的具体操作模式进行研究,以期为高校课程改革提供一系列建议。

关键词:微格教学;高等院校;实习

一、微格教学的特点

微格教学自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提出以来,被认定为是一种特殊的师范教育教学方法。由于教学环境的缩小与拟真,其可以使具体化的教学过程得以分解,成为多种教学元素,使较为困难与复杂的培养方式变成可观察、可描述、可操作的技能训练,在培训师范生时,便于学生理解,从而使教学过程更为顺利。

我国师范类研究者将微格教学实习法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多个名称。将Microteaching一词译为“微格教学”,能精准地反映它的属性和特点。微格教学创始人之一阿伦(WAllen)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可控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有可能突出完成教学任务,或在可控的条件下实习。英国专家布朗认为,它是一个细化的、容易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从微格的属性角度出发,“微”体现了实习的小型、多方位理念;“格”指每种教学过程都有其固定的诉求和规格,有格物致知并取得研究结果之意,可释义为师生共同参与某项学习技能的活动并取得结果,达到全体提升的目的。同时,微格教学很有研究前景,是一门实践性和参与性很强的教育学科。

二、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学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制订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的能力不足

现行高等体育院校的体育课程与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脱节严重,毕业生在实习前对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缺乏统一的认识。因而,实习生走入教学机构后,缺乏掌握中小学体育课程计划体系的能力,不能立刻展开工作,使得高等体育院校的学生适应中学體育教学的难度大大增加。

2教学过程中缺乏本位能力

在教学过程的贯彻中,实习生一般仅注重技能的培养,追求课程的延续性,忽略了教学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理论和教学目的缺乏了解,掌握程度较差,加之对课程实习的准备不充分,只在教育实习前1~2周的时间进行相关训练。所以,高校学生在走上实习岗位后,仍没有系统掌握讲解示范、组织教法等教学基本能力与方法,如此,必定会影响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育实习的效用。

3课堂教学组织与说课能力较差

从高校体育毕业生和指导教师的反馈信息来看,实习生课堂教学组织能力与说课能力较差,具体表现为无法控制上课的时间;无法完成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单一;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无法按教师要求完成任务;课堂纪律无法保证,等等。

三、微格教学在高等体育院校实习中的实践设计

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的实习问题凸显,反映在实习生大学生活后期的学习阶段,即学生进入大学附近的中、小学(实训点)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过程。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后期的实习活动,采用微格教学的方法,可使毕业生在短时间内初步掌握教学相关的手段与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对教学活动有充分的感性认识,而且可以及时找出其教学能力上的缺陷,从而提前准备,有目的地进行课程学习,为后期的教学实习做好相应的准备,使前文所提到的教学实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得以解决。

四、结论

通过将微格教学贯彻于实习过程,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现代教育理念引导下,教师、学生、教学过程、媒体这四个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单一存在的。高等体育院校应根据培养目标进行相关的安排,使之形成一个连续的行为,于是就产生了微格教学这样的优秀教学模型。它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强调信息的直接反馈,充分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实习的时效性,比传统实习过程更为高效。相较于教师讲解示范模式,微格教学使学生学习并练习的学习方式有了质的飞跃,全面提高了高等体育院校的教学质量,且必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皋华体育教学技能微格训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2]于飞体育微格教学系统设计与可行性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7(5):68-69

[3]陈霞课程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4]贾珍爱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几点思考[J]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2007(5)

[5]王勇,祝彬彬普通高校篮球教学内容中“关系”的转变对教学效果的影响[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猜你喜欢
微格教学实习高等院校
刍议高校声乐教学模式下的微格教学
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践与体会
新建本科院校美术专业实习现状剖析
高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训练实效性研究
高等院校教育督导职能与任务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师范院校微格教学云平台的设计与构建
高校师范生微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