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17-06-05 14:14汪风云
实用临床医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阻塞性组间依从性

汪风云

(麻城市红十字会医院内科, 湖北 麻城 438300)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汪风云

(麻城市红十字会医院内科, 湖北 麻城 438300)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2015年ICU收治的COPD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呼吸、循环系统指标改善情况;对比2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护理指标及住院时间。结果 2组pH、PaCO2、PaO2、心率、呼吸频率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各项指标改善效果更好,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量表中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舒适度、护理依从性分别为(13.8±5.5)d、(93.9±6.6)分、(93.1±7.5)分,对照组分别为(22.9±6.9)d、(75.1±5.2)分、(73.6±5.9)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0%和78.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为治疗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康复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生活质量依从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指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又称慢阻肺,具有气流阻塞特征,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脏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性反应增强有密切关系[1]。COPD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高,全球范围内每年病死人数约100万[2]。COPD会对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3],尤其是急性发作期后肺功能呈慢性、持续恶化,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最终合并各种心肺疾病,甚至死亡,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巨大痛苦。COPD迁延难愈,因此,缜密完善的护理措施对改善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病情以及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尤为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麻城市红十字会医院内科收治的COPD患者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2015年内科病房收治的COPD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中的相关标准[4]。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59~81岁,平均(72.1±3.3)岁;病程为1~8年,平均病程(4.3±1.1)年;对照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66~85岁,平均(73.2±3.6)岁;病程为1~7年,平均病程(3.9±0.8)年。所有患者严重程度分级为2~3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肺部湿啰音等。2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 排除标准

1)支气管哮喘患者;2)气胸患者;3)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者;4)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者;5)过敏体质者;6)认知障碍或意识障碍者;7)昏迷、休克者;8)心肌缺血或气道分泌物过多脓痰梗阻等症状严重者;9)通气禁忌者;10)由结核、真菌、刺激性气体、过敏等因素而导致的慢性咳喘患者;11)不同意本次研究者。

1.3 方法

2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通气模式:S/T模式,呼吸频率:14~16次·min-1,氧浓度:30%~45%,初始吸气压力(IPAP):5.88~7.84 kPa,缓慢上调,维持在11.76~17.64 kPa,呼气压力(EPAP):0~1.96 kPa,呼气压力:3.92~5.88 kPa,通气时间2~6 h,2次·d-1。

1.3.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心理护理、疾病认知、气道护理、营造舒适的护理环境、饮食护理、健康宣教等。目的是为了指导患者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避免有害气体直接刺激呼吸道,保持患者呼吸道的湿化和通畅。嘱患者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充足睡眠。

1.3.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

1)腹部按摩。部分患者长期呼吸机通气会导致腹胀、便秘,因此,针对这些患者就及时给予腹部按摩,改善局部气血运行,缓解腹胀、便秘。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腹部,3次·d-1,30 min·次-1。

2)指压穴位。对于痰黏、咳喘较严重的患者,护士应在协助排痰的同时,配合指压天突、列缺等穴位,有宣肺解气,止咳平喘,促进排痰的作用,2次·d-1,5 min·次-1。

3)中医护理。中药护理是指在基础护理和饮食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的一项特色护理,中药护理其特点为影响小、不良反应小、可靠性高、经济实惠等,并对患者病情的好转具有促进的作用。痰黏难咳患者可采用在耳穴埋豆的方式,也可对肺俞、气管、神门等穴位进行贴敷或拔罐治疗;对发热患者可采用对凤池、大椎等穴位进行刮痧治疗;喘息气短者也可采用耳穴埋豆等方式进行治疗,或在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进行艾灸治疗。中药灌肠:用大黄、枳实、厚朴各12 g,石菖蒲15 g煎取150 mL汤汁保留灌肠,50 mL·次-1,1~2次·d-1,可起到通腑泄热,通便胀减的作用。艾灸:患者取气海、关元、中极等穴位艾灸,1~2次·d-1,30 min·次-1,可起到益气温阳的作用。

1.4 判定标准和观察指标

1)观察2组患者pH、PaCO2、PaO2、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改善情况。

2)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量表)[5]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测评,该量表含7个维度,包括: 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得分越高,说明生存质量越好。

3)对比2组护理指标及住院时间。护理指标评分:在患者出院前发放调查表,做舒适度、依从性、满意度调查,各项护理指标满分100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pH、PaCO2、PaO2、心率、呼吸频率指标变化情况

观察组pH、PaCO2、PaO2、心率、呼吸频率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t=1.469、0.317、0.681、2.367、1.969,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各项指标改善效果更好,组间比较,t=2.319、1.996、2.861、2.067、4.619,P<0.05,见表1。

表1 2组pH、PaCO2、PaO2、心率、呼吸频率指标变化情况

*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1 mmHg=0.133 kPa。

2.2 2组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SF-36量表中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护理指标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舒适度、护理依从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0%和78.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见表3。

表2 2组护理干预后SF-36量表评分比较

表3 2组护理指标比较

3 讨论

COPD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4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较高,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阻塞性肺气肿与慢性支气管肺炎发生相关因素均有可能引起该病[6],由迷走神经介导的黏膜高泌所导致的支气管痉挛和由胆碱能机制诱发的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增加所导致的支气管痉挛是COPD气流阻塞的不利因素。COPD无法根治,且进一步发展会导致呼吸衰竭和肺心病等慢性疾病。因此,缜密、完善、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病情以及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尤为重要[7]。

针对COPD,常规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疾病认知、气道护理、营造舒适的护理环境、饮食护理、健康宣教等。疾病认识干预增强了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并可指导患者学会科学的自我护理方法用于减轻自身不适,延续了病情的发展。而健康宣教和人性化沟通有助于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消除了不良心理因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为治疗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提升了患者的机体活力、免疫力和抵抗力,在综合因素的作用下增强了体质,生活质量得以改善。综合康复护理是以常规护理为基础,是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不再是单纯简单的技术操作,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多层面上降低不愉快的程度,护理过程结合了中西医护理,是整体化护理艺术的过程和追求的结果,更加注重患者的舒适感受、满意度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与现代医学的整体护理和个性化护理理念相一致,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将中西医护理相结合,发挥了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中药灌肠以肺与大肠相表里,腑气通则肺气自降为指导原则,有效缓解了患者的腹胀、便秘、咳嗽等症状;艾灸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消胀,可减轻西药带来的副作用;指压穴位宣肺解气,促进排痰,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不会对机体带来损伤,患者易于接受[8-10]。

本研究中,2组pH、PaCO2、PaO2、心率、呼吸频率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各项指标改善效果更好,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SF-36量表中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舒适度、护理依从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0%和78.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果说明了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COPD患者呼吸和循环系统各指标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1] 张银凤.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7):36-37.

[2] 马丹,沈继香.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11,22(6):364-366.

[3] 侯小华,张秀华,曹书华.噻托溴铵联合舒利迭对老年中重度COPD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及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7):2503-1504.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修订版[J/CD].中国医学前沿:电子版,2014,6(2):67-70.

[5] Younossi Z M,Guyatt G,Kiwi M,et al.Development of a disease sloeeific questionnaire to measure health related qualit)r of,lif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J].Gut,1999,45(2):295-300.

[6] 赵将勇,李振,郭拥军.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8):86-87.

[7] 俞晓敏.舒适护理在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护理体会[J].健康必读,2012,11(11):249-250.

[8] 王君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2):100-103.

[9] 聂芳,段运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5):853-855.

[10] 李淑华,李巨奇,李卫青,等.中西医结合护理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3,29(8):55-57.

(责任编辑:刘大仁)

2016-07-28

R473.5

A

1009-8194(2017)02-0097-03

10.13764/j.cnki.lcsy.2017.02.040

猜你喜欢
阻塞性组间依从性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Numerical Solution of Fractional Fredholm-Volterra Integro-Differential Equations by Means of Generalized Hat Functions Method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