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提升小组合作学习实效的策略

2017-06-06 10:17黄淑鸿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分工乌鸦瓶子

黄淑鸿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升小组合作学习实效呢?

一、改善关系,为合作学习导航

1. 教师:变巡视员为指导者。教师应有目标地参与某个或某几个学习小组的讨论学习。而且在参与过程中应认真倾听,使自己真正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领路人。

2. 学生:变旁观者为参与者。优等生应从发言席上走下来,把机会让给其他学习伙伴,变成忠实的听众,认真倾听其他成员所发表的意见、想法,然后加以补充、梳理,变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而学困生应为自己鼓鼓劲儿,树立学习的信心,消除恐惧的心理,不要担心说错了或说不好。

二、异质分工,为合作学习奠基

首先是角色分工。以四人一小组为例,一般要求事先选定小组长,以安排任务,监督过程。发言人负责搜集查找资料,并在合作学习后向全班同学汇报学习成果。辩论员的求异思维能力应较强,在合作学习中应尽量提出不一样的想法、观点,求得小组成员之间思维火花的撞击。记录员负责记录每个成员所发表的看法,并经过辩论、梳理,形成比较统一的观点,便于向全班同学汇报。其次是任务分工。有些活动性或操作性强的内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给组内成员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

三、疑窦初开,为合作学习铺路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学有所得,才有交流成果的欲望;学中有惑,才有共同探究的必要。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有成效。否则,在学生没有读懂课文之前、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之前,由于学生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容易造成人云亦云的現象。因此,应在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动笔画一画、写一写,画出你最喜欢的词语、句子,写出你从这些词语、句子中知道了什么?读了这些句子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四、把握时机,为合作学习搭桥

如学习《乌鸦喝水》一文时,一学生问:“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呢?”我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小组合作交流这个话题的答案。这样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关心的话题,因而他们参与讨论的兴趣很浓。再加上答案的多元化,促使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第二小组的组长说:“乌鸦可以找来一根吸管,把吸管插入瓶子里,这样它就能喝到水了。”发言人说:“乌鸦可以找来一些沙子,把沙子灌进瓶子里。”记录员说:“乌鸦可以找来一个小杯子,把水倒出来。”辩论员说:“乌鸦可以轻轻地把瓶颈敲断,把尖尖的嘴巴伸进去,就可以喝到水了。”

五、评价反馈,为合作学习续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因此,相对于评价学生个体而言,评价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要表扬合作有成果的小组,更要关注的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程度。对于那些分工合理、合作成功的小组加以表扬;对于那些没有体现合作成果的小组加以点拨、指导,帮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为今后的学习指明方向。对于那些能够团结协作的小组大加赞赏,久而久之,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良好风气。

猜你喜欢
分工乌鸦瓶子
瓶子赛跑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瓶子赛跑
小乌鸦
小蜜蜂
瓶子赛跑
马克思分工理论研究述评
国际分工是一个不断走向深化的过程
乌鸦喝水后传
别把你的瓶子随手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