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生积极发言的引导策略

2017-06-06 10:20徐来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进率棱长圆柱

徐来

一、动静搭配,促深思

学生一见到问题,就争先恐后回答。析其原因,要么问题简单,大部分学生都会;要么学生对问题理解肤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据此,教师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引领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次展开。如学生观察圆柱的特征后,众说纷纭:有的说圆柱有上、下两个圆形底面;有的说圆柱有一个弯弯的曲面(边说边用手势比);有的说圆柱有无数条高;有的说圆柱上、下两个底面面积相等……面对这些答案,我清了清嗓门,提高声音说:“看来大家知道了很多,真不简单。那好,你们说说你是怎样知道圆柱上、下底面面积相等的?”话音一落,教室里鸦雀无声,思考过后又开始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估计学生要说的很多,课堂将会出现“乱堂”,于是要求学生一个个到台上演示、讲解。这样处理,学生动静结合,思维时紧时松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有效地控制了学生由于争先恐后发言而引发的“乱堂”现象。

二、展示过程,促内化

要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将理由摆出来,将“嘴动”引向“脑动”,从而达到以静制动、知识内化的目的。这学期我在教學“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时,就遇到这样一件事。“我们要是把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木块,锯成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你们猜一猜,一共可以锯多少个?”话还没说完,有几个学生就抢着“猜”了:“老师,可以锯5个”“可以锯10个”“可以锯100个”。一小部分学生轻声说:“可以锯1000个。”显然这些答案有的是瞎蒙的;有的是受长度或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误导的。如何处理这种局面呢?我做短暂的反思后,决定让学生把想法说说。于是我将学生“稳住”,问:“到底谁说得对呢?要有理有据,才能服人。”这样一来,认为5个、10个、100个的同学都不能自圆其说。而说1000个的同学现在来了“胆”,他们站起来,边画示意图,边振振有词地说:“我们认为要把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锯成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可以像切蛋糕那样,先按每1厘米的厚度切一片,这样一共可以切10片;其中的1片又可以切10条,而1条又可以切10个,这样一共可以切1000个,所以我们认为可以锯1000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同学们的精彩发言,像股股热流涌动心扉,让我们情不自禁为之喝彩。像这样,不就是面对学生争先恐后发言的很好策略吗?

三、精心训练,促养成

强化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把训练“听”当作一项教学常规,常抓不懈,让学生“学会倾听”。一要耐心,特别是当同学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其把话说完了,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不足;二要细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完整;三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四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做到有选择地接受。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的鼓励:一是物质鼓励。“某某同学在回答问题时,你们要是能找出他回答中的错误,老师将奖励你一颗挑战星”;二是语言鼓励。“某某同学离老师那么远,但他听得最认真”;三是行为鼓励。告诉学生,你们上来回答问题时,可像老师一样,不要急于回答,先环视一下四周,待同学们安静下来才回答问题。同时还可以强化学生用手势比答案,进行用举牌表示结果等多方面的训练。长期进行这几方面的训练,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能从“爱讲”中学“会听”,在“会听”中促“多思”,课堂也就会形成内在的、深层次的“思维灵动”的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进率棱长圆柱
圆柱的体积计算
怎样有效区分和记忆面积单位
进率之家
火箭自己建
考虑问题要周全
童谣KTV
我的解法妙
圆柱表面积的另一种求法
五年级单元同步测试题
促进数学思维训练的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