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收购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

2017-06-06 10:44蒋东圻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上市公司

蒋东圻

[提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管理层收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降低代理成本、改善公司财务绩效等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本文多层次客观分析管理层收购,多角度探讨管理层收购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以及措施。

关键词:管理层收购;上市公司;绩效影响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13日

一、管理层收购

站在客观角度来说,管理层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管理层采用自筹或者借贷融资成本的形式,购买本公司股份,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多方面结构,如所有权结构、资产结构等,重组本公司,获取预期收益的收购行为,是一种特殊化的杠杆收购形式,简称为MBO。在1980年,英国经济学家麦克·莱特第一次发现后,便给予了界定。在多方面实践证明下,国外管理层收购在很多方面都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比如,调动内部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改变经营现状,提高经营效益,其应用范围也日渐扩大。就我国而言,在改革开放初期,部分自筹资金下的民办企业大都注册成集体企业,实际上,只是带着“红帽子”的假集体企业,在“摘帽子”过程中,管理层收购方式不断被应用其中。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国有企业处于“抓大放小”的改革浪潮中,管理层收购不断被应用,1997年我国出现了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案例,即在大众公司管理层以及员工联合作用下,上市公司浦东大众借助管理层收购展开了收购行动,随后,大型企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纷纷开始应用管理层收购这一重要形式。对于管理层收购来说,在我国最初只是产权制度改革形式之一,在推广过程中,其应用范围也日渐扩大,我国也对其进行了不断的探索,比如如何科学拓宽国有资本,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等;管理层收购在很多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比如,优化完善管理层管理制度等。但在多方面主客观因素作用下,管理层收购中极易出现各种问题,急需进一步优化完善,进行更加全面、深入地探讨,才能使其更好地发挥多样化作用。

二、管理层收购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

(一)研究设计。以2013年5月前上市公司为例,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下,本文以资产规模、收入规模为中心,对这些上市公司进行了筛选。在此过程中,还全面、客观分析了这些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披露的年度报告,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关键性信息数据,进一步筛选了这些上市公司,尤其是财务指标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上市公司,将剩下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的样本公司。就研究的信息数据来说,来源于重多網络,东方财富网、新浪财经等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在选取财务指标方面,本文从多个方面入手客观评价上市公司绩效,比如: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偿债能力。就盈利能力而言,属于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获取最大化经济利润的能力,可以根据关键性业务利润率、每股收益等客观分析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的具体盈利情况。营运能力便是企业对已有的多样化资源具体的利用情况,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比如: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偿债能力便是在运营过程中,企业利用自身已有资产偿还债务的一种能力,可以借助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以“短期、长期”为基点进行全方位分析。就成长能力来说,就是在竞争日渐激烈的社会市场中,企业的发展潜力、发展速度,可以从总资产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等入手进行合理化分析,更好地了解企业所具有的成长能力。

(二)实证分析。在分析管理层收购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中,要将会计指标分析法巧妙应用其中,对比、分析上市公司各方面财务信息数据,根据一系列财务指标计算公式,进行合理化计算,客观分析计算结果以及财务变动情况,看在应用管理层收购方式前后,上市公司绩效具体变化情况,准确把握管理层收购所起的作用。

1、盈利能力方面、营运能力方面。在分析盈利能力方面,要优化利用Excel软件,进行合理化整理,准确把握上市公司在这方面的变化情况,会发现在应用管理层收购方式之后,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关键性业务利润率刚开始并没有提升,尤其是每股权益,随着不断发展,在一段时间后,资产收益率、关键性业务利润率方面有所提升。就营运能力来说,在应用管理层收购之后,上市公司整体上有所提高,尤其是总资产周转率,利于上市公司一系列经济活动顺利开展,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不断提高自身经济效益,更好地应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市场环境,为提高自身绩效做好铺垫。

2、偿债能力方面、成长能力方面。在管理层收购作用下,上市公司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处于波动变化中。也就是说,在应用管理层收购方式之后,上市公司偿债能力有所降低,但在多方面因素作用下,也有所提高,可以根据管理层收购特点、性质等,根据自身各方面发展情况,以核心业务为中心,优化调整内部结构,准确把握行业具体发展方向,制定科学的“长、中、短”期发展目标、发展方案等,不断提高自身偿债能力,能够有效偿还各方面债务,避免应用管理层收购之后,出现资金链断裂情况,影响自身运营发展。此外,上市公司应用管理层收购方法之后,其成长能力并不是始终处于上升趋势,尤其刚开始,只是站在长远的角度来说,在管理层收购不断作用下,上市公司成长能力、绩效有所提高。

3、发展规模方面。就发展规模来说,在应用管理层收购之后,上市公司在这方面有明显的变化,发展规模明显扩大,应用到发展中的成本也明显增加,无形中利于经营绩效的提升,不断发展壮大自身规模,更好地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

三、管理层收购对上市公司绩效方面的措施

(一)客观评估自身管理层收购。针对管理层收购来说,在运营发展过程中,上市公司必须站在客观的角度,运用发展的眼光,统筹兼顾,准确把握当下该行业发展趋势、发展前景等,全方位客观分析自身各方面发展情况,尤其是运营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客观评估自身管理层收购,看自身是否适合应用管理层收购,不要盲目应用,避免应用之后,无法充分发挥管理层收购多样化作用,困难重重,不利于自身走上长远的发展道路。在此过程中,上市公司要客观分析自身所处的行业,是否成熟、稳定?是否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在采用管理层收购之后,自身的管理效率是否可以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还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全方位动态监督自身各方面支出情况、资金具体流动方向、现金流量是否稳定,这是因为在应用管理层收购之后,上市公司必须具备一定的偿债能力,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偿还对应的债务,避免承担还本付息压力的同时,影响自身各项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否则,管理层收购也无法落到实处,无法充分发挥其多样化优势。此外,在应用管理层收购之前,上市公司需要综合分析各方面主客观影响因素,客观分析自身优势以及运营发展中的不足之处,尤其是自身的经济实力,如果盲目利用管理层收购方式,会导致自身状况进一步恶化,违背最初应用管理层收购的目的,导致内部资金链断裂,甚至走上破产的道路,也就是说,在应用管理层收购之前,上市公司一定要做好评估工作,看自身应用管理层收购是否可行。

(二)逐步进行管理層收购。就管理层收购来说,在应用过程中,上市公司不要急于实施管理层收购,要采用逐步进行的方法,避免实施速度太快,导致自身偿债能力不断下降,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偿还相关债务,负债累累,影响正常运作。在管理层收购过程中,上市公司想要一步到位,则需要大量的非流通股份,收购之后,上市公司将会承担巨大的负债,而一系列经济活动的开展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无形中其经济负担不断增加,极易导致资金链断裂,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针对这种情况,在应用管理层收购过程中,上市公司要坚持“逐步实施”原则,有效缓解在还债付息方面的压力,便于有足够的流动资金科学重组日常开展的各项业务,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发挥管理层收购多样化优势,不断提高自身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等,提高自身绩效。

(三)注重管理层人选,注重可转换债券的发行。由于管理层收购的应用会影响上市公司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等,上市公司必须意识到收购之后管理层人选的重要性,要将其作为管理层收购之后的一项关键性工作。上市公司要根据自身所开展的各项业务,多层次客观分析内部不同岗人员各方面情况,优化调整管理层人力资源结构,有效提高自身软实力,能够充分发挥管理层收购多样化作用,有效降低管理层收购应用后的风险系数,利于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在此过程中,上市公司要注重管理层人才的培训以及引进,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管理人才,提高自身整体管理水平。同时,在应用管理层收购之后,上市公司必须采用多样化方式有效偿还债务,自身绩效也不会有所降低,各方面经济活动都能顺利开展。对于这方面来说,上市公司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发行可转换的债券,使其成为股权,获取远远多于利息的利润,不断增加自身流动资金,在偿还各方面债务的同时,还有足够的资金开展多样化的经济活动,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更好地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四、结语

总而言之,面对竞争日渐激烈的社会市场环境,上市公司必须与时俱进,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全面、客观分析管理层收购,根据其特点、性质、优势等,结合自身各方面发展情况,客观评估应用管理层收购可行性。在应用管理层收购之后,上市公司要注重管理层收购的逐步实施以及管理层人选,通过多样化形式提高自身偿还债务能力,有效缓解还款付息方面的压力。以此,在管理层收购作用下,上市公司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等都能有所提高,不断扩展自身发展规模,降低运营成本的基础上,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自身绩效的同时,不断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道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豫湘,廖秋宇.管理层权力、公司绩效和薪酬差距——基于国有上市公司的数据[J].财会通讯,2015.21.

[2]王辉,臧日宏,李伟.管理层股权激励对R&D与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某行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J].科技与经济,2016.1.

[3]余汉生.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融资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0.1.

猜你喜欢
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
上市公司绿色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披露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