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微创手术与保守治疗小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预后比较

2017-06-07 10:30庞红立魏立平李文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9期
关键词:核区血肿脑出血

庞红立 魏立平 李文波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神经介入科 洛阳 471000

早期微创手术与保守治疗小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预后比较

庞红立 魏立平 李文波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神经介入科 洛阳 471000

目的 探讨早期微创手术与保守治疗小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预后比较。方法 选取我院2012-01-2015-12 收治的60例小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微创手术手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肿消除时间、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轻度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重度功能障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肿消除时间(3.78±0.85)d、住院时间(14.89±2.35)d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微创手术治疗小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程度,降低重度功能障碍发生率,并发症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早期微创手术;保守治疗;小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疗效;预后

高血压脑出血致残率、病死率较高,多发于中老年人,病情凶险,易复发[1]。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为血压上升,引起脑缺氧、缺血与脑水肿,造成脑组织受损,最终引发头痛、躁动、恶心呕吐及昏迷等症状[2]。其是引起基底节脑出血后脑水肿的重要原因,清除血肿是治疗时的重点内容,从而控制脑水肿进展[3]。传统主要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小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但复发率高、预后差,有一定局限性,现在多采用手术进行治疗[4]。本文主要探讨早期微创手术与保守治疗小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预后比较,选取我院2012-01-2015-12收治的60例小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01-2015-12收治的60例小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8~76(60.13±7.35)岁;病程1~10(4.02±0.87)h;GCS评分8~15(11.08±1.20)分;出血量20~33(27.98±2.65)mL。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9~74(60.01±8.24)岁;病程1~10(4.10±0.71)h;GCS评分8~15(11.14±1.15)分;出血量20~33(27.98±2.65)mL。2组性别、年龄、病程、GCS评分、出血量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均给予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抗感染等治疗。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给予150 mL甘露醇(20%)静滴,口服广谱抗生素、降压药物,注射脑活素来保护神经组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微创手术(颅内微孔穿刺引流手术)治疗。麻醉后进行颅骨钻孔,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引流,CT定位后,首次抽取体积为50%,术后进行复查,血肿体积<20%时,拔除穿刺针,定期复查。1.3 观察指标 (1)2组临床疗效比较。采用Barthel指数判定临床疗效。评分>60分为轻度功能障碍;60~40分为中度功能障碍;<40分为重度功能障碍。(2)2组血肿消除时间、住院时间比较。(3)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GCS评分比较。(4)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轻度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重度功能障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血肿消除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血肿消除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疗效比较 [n(%)]

表2 2组血肿消除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s,d)

2.3 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GCS评分比较 2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GCS评分比较 (±s)

2.4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3 讨论

目前,小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主要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等手术进行治疗,但对手术方式的选择,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估仍有较大争议[5]。随着医学技术进步,CT技术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有利于疾病诊断、治疗,目前临床更倾向于手术治疗[6]。手术治疗该病主要是通过清除血肿,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并使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减轻。传统一般采用开颅术进行治疗,但其致残风险高,创伤较大,不利于位置较深的出血治疗,具有一定局限性[7]。颅内微孔穿刺引流手术可在早期清除血肿,及时解除血肿占位效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8]。

本研究主要探讨早期微创手术与保守治疗小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预后比较。观察组轻度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重度功能障碍低于对照组,血肿消除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颅内微孔穿刺引流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脑水肿反应轻、并发症少、预后好等优点,可有效减小脑水肿、血肿体积,减轻对周围神经组织造成的影响,使临床症状得到缓解,进而可缩短血肿消除时间、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程度,降低重度功能障碍发生率。吕莉[9]研究早期微孔手术与内科保守治疗对患者中小量基底节脑出血后脑水肿及预后影响结果显示,早期微孔手术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临床疗效,与本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早期微创手术治疗小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程度,疗效较好,安全可靠,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1] 张荣军,王晓峰,唐宗椿,等.63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特点的分析及治疗方法的选择[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1):57-61.

[2] 孙永,孙辉,姚凯华,等.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00例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3, 6(21):2 534-2 536.

[3] 张清涛,宋春旺,汪峰,等.早期微孔手术对30例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和预后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2, 41(13):1 276-1 278.

[4] Lewis B,Morgenstern J,Claude Hemphill.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Stroke,2010,41(9):2 108-2 129.

[5] 邵鸿飞,杨维明,曹英肖,等.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41-43.

[6] 余鹏飞,麦兴进,符树强,等.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及复发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5,44(13):1 839-1 841.

[7] 马涛,张玉磊,孙政,等.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安徽医药,2013,17(12):2 114-2 115.

[8] Marquardt Q,Wolff R,Janzen RW,et al.Basal ganglia haematomas in non-eomatose patienis:subacute stereotactic aspiration improves long-termoutcome in comparison to purely medicaltreatment[J].Neurosurg Rev,2005,28(1):64-69.

[9] 吕莉.早期微孔手术与内科保守治疗对患者中小量基底节脑出血后脑水肿及预后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3):3 754-3 755.

(收稿2016-12-13)

R743.34

B

1673-5110(2017)09-0094-03

猜你喜欢
核区血肿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2195-T6 铝锂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微观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早期与延期微创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价值比较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马氏体钢与高强低合金钢电阻点焊组织结构演变分析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