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培育下的高职《劳动法》课程改革探析

2017-06-07 07:33丁治文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过程评价精准教学劳动法

[摘要]当下高职《劳动法》课程教学未摆脱单纯以法讲法、不区别具体受众,忽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方向选择而进行精准教学。本文提出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为视角,打造以劳动用工管理流程为主线,提供对应职业化、精细化知识内容,采用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开展课程互助性教学,强化课程建设的过程考核评价的改革,培养具备职业精神、职业态度、职业素养三者有机统一的工匠精神人才。

[关键词]工匠精神;精准教学;互助教学;过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7)07-0099-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7.046

[本刊网址] http://www.hbxb.net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用人单位落后的管理方式与劳动者日益多元化的利益诉求之间易产生矛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需将法律作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共同遵守的“标尺”,要求企业必须加强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体制、制度等建设,实现劳动用工更加规范。而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打造以企业劳动用工管理流程为主线,提供对应职业化、精细化知识内容,培育具备职业精神、职业态度、职业素养三者有机统一的“工匠精神”,对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劳动法》课程改革尤为重要。

一、培育工匠精神的理解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這是工匠精神第一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工匠精神起源于小作坊时代对产品与服务近乎完美的高追求,而在现代工业文明中,工匠精神被看做是精益求精、务实创新、踏实专注、恪守信誉等行为准则的综合体现,意味着对法律的敬畏,契约精神的遵循,职业底线的严守以及工序标准的严格执行。工匠精神俨然已成为推动现代制造业发展的灵魂所在。

在注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教育发展中,对工匠精神的关注也体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度。《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指出,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使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应用技术研发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大幅提高,与行业企业共同推进技术技能积累创新的机制初步形成,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增强。

我国经济步入新方位、新常态,越来越多的企业对职业工人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普通的专业技术和技能,更加呼唤职业精神特别是工匠精神的回归,在高职院校中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也符合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个人发展的现实需要。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培养应当是具备职业精神、职业态度、职业素养三者有机统一的“工匠精神”技术技能人才。其中,职业精神要求具备敬业守信、依法办事、执着专注、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职业态度要求具备严谨、客观公正、扎实肯干、勤勉;职业素养要求具备理论与实践并举,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适格的社会人文关怀表现。

二、高职《劳动法》课程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劳动法》的教学研究不太理想,没能摆脱单纯以法讲法、不区别具体受众,忽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将来就业方向选择,未进行精准教学。

(一)劳动法课程重视程度不高

1.课程性质定位需明确

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劳动法》课程其实属于劳动关系这一模块中重点核心的教学内容,对今后HR用工管理全程法务指导具有关键作用,因此将课程性质定位于专业核心课是非常必要的。

2.法律课程课时少且“重理论轻实践”

课时安排一般只有36课时/门,授课教师要保证劳动法相关内容的讲授非常不易,几乎没有时间对实操部分进行实战演练。法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重科学,倘若学生孤零零对理论知识的一知半解,对其能够在今后工作生活中运用法律意识、手段解决实际问题不能抱太大期望,在校法律课程的学习将会流于形式。

(二)教学内容陈旧,缺乏规范性

具有天生保守的倾向和难以应变的弊端,其无法全面涵盖和适应已经存在或即将发生的社会现象——这是法律局限性、滞后性的天然属性。正因如此,法律才需要对客观社会情况进行必要调整,而每一次的调整涉及的法理依据等都会为之变化,这也是法律授课者应当重视之处,要及时更新法条、更新知识内容。具体到《劳动法》授课,各地政府劳动具体政策及劳动审判指导意见不一,这就需要我们授课者要依据国家颁布的最新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结合当地劳动具体政策及审判实践,深入分析才能有效规范地指导教学。

(三)学生参与程度、热情不高

授课方法单一,大部分教学内容都是采用填鸭式教学,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方法无法运用到实践教学中,无法保障“以学生为主体”,不利于教学相长,激发不出学生参与热情,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考核方式过于简单,缺乏对学习过程的考核

侧重理论考察,基本上以“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等作为考核的主要方式,对平时成绩的考核只停留在表面如考勤、提问,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单纯临考突击复习、学习缺乏自主性,考试基本是理论性测试,对现实问题的考察及技能运用不够等。

三、高职《劳动法》课程的改革思路

建设以企业劳动用工管理流程为主线,区别以往劳动法授课中只以劳动者为单一主体切入,而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将法律作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共同遵守的“标尺”角度侧重对用人单位主动学法、守法、用法来实现劳动用工更加规范,有效预防和化解劳动关系矛盾。

(一)教学内容层面

严格对应市场最新需求,围绕高职学生生源特征分析,以涵盖实际工作环节中的招聘录用、劳动合同订立、合同履行、合同变更、合同解除与终止、劳动争议解决的企业劳动用工管理流程为主线,体现将来就业的职业属性(如:招聘专员、薪酬专员、培训专员、员工关系专员等)特征来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同时将工匠精神内涵融入进《劳动法》具体授课课程内容中,把职业精神、职业态度、职业素养三者有机统一,准确为市场输入适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教学方法层面

实施以理论类知识、实践类知识、职业模拟、职业实训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兼具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并举。其中,理论类知识侧重实用性和定向性;实践类知识与职业模拟讲究适应性和开放性;职业实训注重渐进性。翻转课堂模式选用上强调与课型选择、学情分析、教学策略等相匹配。利用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开展课程的师生共建共享的互助性教学实践,有效体现课程开放包容、积极调动同学们自主学习热情。

(三)考核评价层面

强化课程建设的过程考核评价,改变以往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考核侧重期末理论性测试,强化学生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及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技术技能运用。注重结果性评价考核(50%)的同时,侧重对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考核(50%)。通过嵌入一级指标(专业精神、专业态度、专业素养)、二级指标(具体项目的教学模块任务)、评估值为内容的过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在评估值表现性考核(100%)中重点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20%)、合作意识(20%)、分析问题思路(20%)、知识技能水平(20%)、探究能力(20%),以期达到本层面的改革内容。

本项课程改革是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重点服务对象,强化本专业学生职业化属性,培养其具备职业精神、职业态度、职业素养三者有机统一的“工匠精神”,有效促进并提高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质量。相信课程改革建设后,通过网络平台资源的共享可将教学方法与相关劳动法知识、技能应用推广到劳动法律知识普及、实践应用、劳动用工维权上,最终达到有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Z].2015.

[2]黄君录.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8).

[3]丁治文.高职院校非法律专业的法律教育思考——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8).

[4]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成文法局限之克服[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5]周丽霞.HR高效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

[6]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

[7]叶军.美国南方理工州立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课程学习过程考核評价方法及其启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4(6).

[8]朱金福.表现性评价在高职项目化课程考核评价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1(26).

Analysis on the Reform of Labor Law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rought by

Artisan Spirit——Taking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as an Example

DING Zhi-wen

(Guangdong Songsh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haoguan Guangdong 512126,China)

Abstract: Nowadays, the teaching of Labor Law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not been separated from the method of simply using the method of law, without distinguishing specific audiences, and neglecting the choice of the employment orientation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major.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of process appraisal and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view of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which is based on the labor management process, providing the corresponding vocational and refined knowledge content, adopting the network resource sharing platform to carry out the curriculum mutual aid teach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raining with professionalism, professional attitud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the organic unity of the spirit of the three craftsmen talent.

Key words: artisan spirit; precision teaching; mutual aid teaching; process evaluation

(责任编辑:封丽萍)

猜你喜欢
过程评价精准教学劳动法
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法教育实践研究*
2018劳动法规定:员工因降薪调岗而辞职,单位必须支付补偿金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精准教学
基于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的四点五步教学模式研究
中级数控车工职业资格过程评价的探讨
贯彻《劳动法》 且行且完善*——我国劳动立法的发展与完善
劳资冲突背景下的中国劳动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