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型腹泻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7-06-08 02:28袁兵刘红书陈海霞张永丁云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连汤葛根芩湿热型

袁兵 刘红书 陈海霞 张永 丁云东

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型腹泻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袁兵 刘红书 陈海霞 张永 丁云东

(山东省聊城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聊城252000)

目的观察影响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型腹泻疗效相关因素。方法200例门诊患者服用葛根芩连汤后筛选无效病例34人分别流行病学、煎服药方法、饮食嗜好等方面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的情志因素、饮食习惯,文化程度和服药时程的长短都会影响葛根芩连汤疗效的因素。结论在应用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型腹泻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或降低这些影响因素对病情的影响,从而提高其疗效。

腹泻;葛根芩连汤;相关因素;经方;中医药疗法

腹泻是因感受外邪,或饮食内伤,致脾失健运,大肠传导失司,湿盛内阻,以大便次数增多,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如水样为主要表现的病症[1],是消化系统疾病中一种常见病。其中湿热型病例更为常见,葛根芩连汤又是治疗湿热型腹泻的常用有效方剂。临床上常把腹痛、腹泻、急迫下注、口干口苦做为大肠(脾胃)湿热辨证依据。然而部分依据上述标准而辨证为湿热泄泻的病例应用葛根芩连汤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某些有效病例其典型症候、舌脉象也未明显改善等。对此,我们进行临床研究,旨在分析影响葛根芩连汤疗效的相关因素,提高辨证准确率,科学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影响疗效因素,从而提高葛根芩连汤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选病例均来源于2015年2月—2016年3月我院脾胃病科门诊。选取至少200例病例中经治无效患者,进行统计、观察、随访、分析。

1.2 纳入标准入组患者符合罗马Ⅲ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标准,中医证型诊断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病症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ZY/100.9-001.9-94)及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16751.2~1997)制定。入组腹泻患者肠镜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患者年龄范围在20~60岁,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湿热证主症:泻下急迫或泻下不爽,大便色黄秽臭,舌苔黄腻。次症:肛门灼热,腹痛,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脉濡数或滑数[1]。

1.3 排除标准患者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或肠镜检查有器质性病变,或未签署知情同意书,或合并心肝肾等严重疾病患者均不能入组。

1.4 治疗方法所有入选200例患者均服用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甘草、白芍、赤小豆、茯苓、薏米、合欢皮等),生产厂家:北京康仁堂药业公司。开水冲服,每日1剂,疗程2周。治疗结束后效果不佳患者入组,进行统计分析无效原因。

1.5 疗效性观察中医证候学的观察包括症状、舌脉象的观察。

1.6 疗效判定标准

1.6.1 疗效评分标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2]。(1)腹痛:腹痛持续不减计6分;疼痛每日持续1~3 h计4分;偶有疼痛,可自行缓解计2分;无症状计0分。(2)腹泻:大便烂溏,每日5次以上计6分;大便稀溏,日4~5次计4分;大便溏,每日3次计2分;无症状计0分。(3)腹胀:腹胀持续不减计6分;腹胀持续1~3 h计4分;偶有轻微胀满计2分;无症状计0分。

1.6.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参照2002年出版《中药新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治愈:治疗后中医证候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治疗指数≥95%。显效:治疗后中医证候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70%≤治疗指数<95%。有效:治疗后中医证候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30%≤治疗指数<70%。无效:治疗后中医证候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治疗指数<30%。疗效百分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2]。

1.7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分析。

2 结果

2.1 治疗结束患者疗效200例门诊患者中男116例,女84例;病程1.3~18.5年,平均5.9年;大便次数3~6次/日,平均5.4次/日,稀软便181例。痊愈89例,显效56例,好转21例,无效34例,总有效166例(83%)。疗程结束后,腹泻、腹痛、腹胀的主要症状疗效有显著改善(P<0.05)见表1。疗程结束后,症候改善积分比较情况(P<0.05)见表2。

表1 治疗后腹泻、腹痛、腹胀的主要症状疗效(例)

表2 治疗后症候改善积分(x±s,分)

2.2 本组患者中学历、饮食喜好及情绪状况治疗结束后200名病例中有34名腹泻患者服用葛根芩连汤后腹痛腹泻无改善,其中男21例,女13例。小学文化及小学以下3人,初中9人,高中15人,大学及大学以上7人。平素以清淡饮食为主9人,喜肉食12人,偏辛辣口味10,喜甜食1人,杂食无特殊偏嗜2人,其中清淡饮食患者中因饮酒复发腹泻6人。情绪平和4人,伴有焦虑状态16人,伴抑郁状态8人,焦虑和抑郁并存6人。学生2人,自由职业10人,农民8人,白领职员11人,退休3人。服药1周23人,服药2周11人。

2.3 治疗后安全性观察本组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心电图、肝、肾功能等检查均无明显异常,患者一般项目检查未见异常,服药期间均未见明显明显不适,未出现突发特殊事件。

3 讨论

反复腹泻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西医治疗也无特效治疗方法,目前一般认为腹泻型IBS为多因素致病,认为其主要是情志因素、内脏感知异常和胃肠动力异常所导致[3]。传统医学无IBS病名,本病属于祖国医学“泄泻”“腹痛”“肠郁”“脾约”“久泻”等[4]。中医医家认为该病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多因思虑过度、精神紧张,致肝郁失疏;或饮食失调,恣饮酒浆,体弱劳累,又感受外邪,均可致肝脾不和,脾土受困,疏泄运化失职[5],水谷不化精微,水反为湿,郁而化热;谷反为滞,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气机阻滞,水谷混杂而下,发为泄泻[4]。治宜清热化湿,行气导滞。

葛根芩连汤是中医治疗湿热型腹泻的经典方剂[6],如清·陈古愚《长沙方歌括》曰:方主葛根,从里以达于表,从下以腾于上。辅以芩、连之苦,若夺以坚之,坚毛窍而止汗,坚肠胃以止泻。又辅以甘草之甘,妙得苦甘相合,与人参同味而功,所以补中土而调脉道……;白芍敛阴柔肝,缓急止痛;配以车前子渗湿止泻;合欢皮解郁安神;防风祛风解表。诸药合用共奏芳香化浊,理气止痛导滞之效,药证相符。

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病中最常用和易被患者接受的剂型,中药汤剂具有易吸收、易发挥、疗效快等优点,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如果在服用中药汤剂时方法不正确,也会对药物发挥疗效有影响作用。正如《内经》曰:“治热以寒温而引之,治寒以热凉而引之,治温以清、冷而引之,治清以温、热而引之”。清代名医徐灵胎亦曰:“患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则非技无功,反而有害,此不可不知也”。本研究表明患者的情志因素、饮食习惯,文化程度和服药时程的长短都是影响葛根芩连汤疗效的因素,因此在服用葛根芩连汤治疗腹泻时,应叮嘱患者清淡饮食,不可饮酒、嗜辣甜刺激性食物等,改善饮食等生活方式,提高依从性,同时保持情绪平和稳定,方可起到预期功效,并减少疾病复发。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葛根芩连汤具有抗菌[7]、抗病毒[8]解痉、抑制胃肠运动作用[9],升高血清IL-1、IL-2和IL-6[10],葛根芩连汤在治疗湿热型腹泻病中疗效显著[11],是古今常用的有效经典方剂。然而仍有部分依据诊断标准辨证为湿热泄泻的病例在应用葛根芩连汤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然。本课题研究结果表明,服用葛根芩连汤无效患者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高学历患者多于低学历者,患者的情志因素、饮食习惯,文化程度和服药时程的长短都会影响葛根芩连汤疗效的因素。因此,在患者服药的同时,医务工作者还应多注重病人饮食的调整,情绪的管理,并引导患者加强自身文化修养,保障服药依从性,使中药汤剂发挥最大作用,将会提高葛根芩连汤的疗效,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本次科研不排除症药不相符的因素,目前亦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结果,这有待于今后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1]王永炎,鲁兆麟.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85.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40-143.

[3]胡品津.肠易激综合征诊治的共识意见[J].中华内科杂志,2003,42(9):669-670.

[4]巩昌镇,刘一凡.葛根芩连汤[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33.

[5]安颂哥,邹文爽.刘铁军运用肝肺同治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验案[J].中国民间疗法,2016,24(8):9.

[6]程彬彬,谢昌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经验.中医杂志,2006,47(10):739.

[7]王孝先.黄芩汤、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对肠道菌株抑菌作用的实验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1):42-44.

[8]秦增祥.葛根芩连汤的药理与应用[J].中成药,1992(4):28.

[9]余林中,伍杰勇,罗佳波,等.葛根芩连汤配伍抗腹泻药效实验研究[J].中成药,2005,27(3):300-304.

[10]李学,魏连波,罗炳德,等.葛根芩连汤对中医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血清IL-1、IL-2和IL-6的影响[J].武警医学,2004,15(8):586-588.

[11]黄承华,田明达.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急性胃肠炎40例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4,26(4):23.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 of Gegen Qinlian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eat-dampness Diarrhea

YUAN Bing,LIU Hongshu,CHEN Haixia,ZHANG Yong,DING Yundong
(Department of Spleen-Stomach Disease,Liaocheng Ci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dong Province, Liaocheng 252000,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related factors on curative effect of Gegen Qinlian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eat-dampness diarrhea.Methods 200 cases of clinic patients after taking according Gegen Qinlian decoction screening ineffective 34 cases were carried out epidemiology,decoct medicine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eating habits,etc.respectively.Results The emotional factors, diet,medicine culture degree and the length of the schedule affected the curative effect of Gegen Qinlian decoction.Conclusion In the application of Gegen Qinlian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eat-dampness diarrhea,we should try to avoid or reduce the effects of these factors for the disease,so as to improve its curative effect.

diarrhea;Gegen Qinlian decoction;related factors;classical prescription;therapy of TCM

10.3969/j.issn.1672-2779.2017.11.027

1672-2779(2017)-11-0062-02

:杨杰本文校对:康广山

2017-02-28)

猜你喜欢
连汤葛根芩湿热型
葛根芩连汤调节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
三仁汤合泻黄散加减治疗小儿脾胃湿热型厌食的临床效果探讨
葛根芩连汤治疗肠道疾病的研究进展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葛根芩连汤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作用机制
葛根芩连汤对感染大肠杆菌小鼠血常规、血液内毒素及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分布规律及中医治疗
葛根芩连丸UPLC指纹图谱建立及7种成分测定
葛根芩连汤对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的保护机制
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湿热型脂溢性脱发50例
不同温度退黄灌肠液治疗肝胆湿热型黄疸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