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认识角”的障碍调查与分析

2017-06-08 04:59陈春妮侯光娥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钟面对角三明治

◇陈春妮 侯光娥

学生“认识角”的障碍调查与分析

◇陈春妮 侯光娥

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练习五”中的第4题(如图1),目的是借助点子图,帮助学生复习对角的大小的比较。

图1

当老师出示问题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很多学生都在图中画出类似这样的角(如图2),并且他们一致认为画出的角比原题中的角小。

图2

原本老师预设的是学生会从这个角的顶点出发,在两条边之间再画一条射线得到一个新的更小的角,没想到学生根本不按常理出牌,关键是他们居然认为这两个角的大小不一样,画出的角比原题中的角小。

怎么办?执教老师与学生展开了讨论。

师:想一想,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生: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有关。

生:两边的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生:我补充一下,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师:请仔细观察图2中的两个角,想一想,这两个角的张口一样吗?

生:(有点儿犹豫)这两个角的张口好像是一样的,它们是一样大的。

……

这个现象引起了笔者的兴趣,通过研读教材笔者认为,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画角、比较角的大小的能力,全面考查学生对于角的认识情况。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看,他们对角的认识还是有一定问题的。为什么他们会认为图2中的这两个角大小不同呢?学生心目中的角是什么样呢?

带着这些疑问,笔者通过分层抽样的方式,对已学完这一单元的二年级4个班的24个学生进行调查访谈,访谈题目如下:

1.你认识角吗?你能找到角吗?请指给我看看。

2.墙角里有角吗?如果有,有几个?(如果回答有,请学生到墙角比画、示意)

3.你吃过三明治吗?我从这里咬一口,是不是就咬掉了三明治的一个角?(出示两张图片:完整三明治和咬掉了一角的三明治)你有什么发现?(如果回答少了一个角,追问:这个角是不是我们学过的角)

4.你认为这两个角(如图3)哪个大些?为什么?你能画出其中大的部分吗?

图3

结合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及所调查学生的答题情况,笔者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对生活中所说的角与平面上的角混淆不清,如三明治的角、桌角、羊角、凹进去的墙角等在学生心目中都是角;二是有的学生将角与面混为一谈。

角是一个面吗?关于这一点,笔者通过与同事交谈发现,他们都认为角既然是平面图形,那角就是一个面。笔者认为他们的这个推理是有逻辑错误的,构成图形的所有点都在一个平面内的图形是平面图形,很显然,角、线段都属于平面图形,但它们都不是一个面,角可以理解为刻画两条射线之间位置关系的一个量。这也正是学生认为角画出来的边长一些,这个角就大一些的根本原因。

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所见即所得,学生看到的这两个角(如图3),其中一个角的边画得长一些,两边之间所夹的范围大,所以他们直观地认为这个角大。从这个角度来看,学生认为角的大小与画出来的边的长短有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把角看成了一个面。

上述两个问题说明学生对于角没能建立正确的表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结合对教材的分析及对老师、学生的访谈,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1.忽视学生的已有认知,导致出现“鱼牛现象”。

“鱼牛现象”源自一个童话故事,大意是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它们听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都想出去看看。由于鱼不能离开水,青蛙独自出去了。青蛙告诉鱼外面牛的样子是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吃青草为生,长着四条粗壮的腿。鱼的脑海里即刻勾画出它心目中“牛”的形象:一个大大的鱼身子,头上长着两个犄角……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就如故事中的鱼,他们在生活中接触过各种各样的“角”,如墙角、桌角、牛角,而这些角与我们数学上所学的角是有一定差别的。教材提供剪刀、钟面、红领巾让学生抽象出角,教学时,教师往往都是通过出示这三幅图让学生找角,并通过课件从图中抽象出角,随后告知学生这就是角。这种教学方式看似利用了学生的已有认知,让学生在图中找到了角,但实际上方式单一、抽象,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困难。

那么,怎么处理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角”的概念呢?笔者认为在利用实物抽象出角之后,可以借助教材中的第一个问题“画一画”(如图4),让学生自由“画角”。虽然不是正式学习画角的技能,但在这个活动中,可以让他们初步体会角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对数学上角的认识。

图4

接着,教师还要引领学生对生活中接触到的这些“角”进行辨析,让学生知道此“角”非彼“角”,逐步澄清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对角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

2.未能合理使用教学素材,给学生造成认知上的偏差。

“角”是研究多边形很重要的一个要素,然而多边形中的角大多都是固定了边的长度的。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习惯运用固定角引导学生认识角,例如三角板、平面图、红领巾等。不可避免地,学生看到的角都是固定长度的边与固定大小的面,不少学生自然而然地认为角包括两边所夹的面。我想,这也许是导致学生对角的认识模糊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

首先,要利用好教材中的素材,教材提供的三种素材剪刀、钟面、红领巾中,剪刀和钟面实物上的角都是动态的,然而老师们很少利用实物,基本都是运用图来让学生认识角,这样极大地削弱了素材的教学价值。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能运用实物来让学生认识角,并通过剪刀两个刀片的旋转、钟面上指针的旋转及长短来让学生观察、思考,从而实现自主构建,学生对角的认识会清晰而全面。

其次,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可以多尝试利用动态的角,例如角的边可以旋转,角的边在视觉上可以有长短变化;还可以选择合适的生活情境,能让学生将目光关注到角的边而不被面干扰,例如华应龙老师曾选择的滑滑梯的素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虽然学生对一个概念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但老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厘清数学知识的本质,才能更好地运用各种教学素材,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湖北宜都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钟面对角三明治
正确的钟面时间
接着画
三明治
与对角格空时码相关的一类Z[ζm]上不可约多项式的判别式
会变形的忍者飞镖
月亮的三明治早餐
纽约市最著名的三明治
一年级单元同步自测题
折大象
折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