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我教学的启蒙老师

2017-06-08 04:59◇刘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中山市一等奖班长

◇刘 燕

孩子
——我教学的启蒙老师

◇刘 燕

一 多元环境,为我奠定生命的底色

我出生在贵州省息烽县的一个三线兵工厂。工厂位于山水秀丽的偏僻小山沟,职工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有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方言、不同的地域文化。星光下,听不同地方的故事、见闻是我儿时的一种乐趣。多元文化的生活环境,开阔了我的视野,也使得我的性格中多了几分包容。

我有一位痴迷音乐的父亲,他的二胡拉得非常好,并且负责工厂业余文艺宣传队工作。虽然是业余,但父亲一丝不苟,组织排练、编写乐曲、应邀演出,小小的我经常跟随在父亲身边。后来,父亲专门请了一位老师教我弹琵琶。父亲对我的影响,有艺术的熏陶,更有那种认真负责、执着创新的精神。

二 孩子的爱,让我进入教学的佳境

中学,我随父母回到了江西老家,在家人要求下我报考了师范学校。师范学校宽松、自主,而且充满艺术的氛围令我陶醉在学习的愉悦中。1988年,我以全年级唯一地区“三好学生”的成绩毕业。毕业之际,求贤若渴的江西宜春第一机械厂子弟学校陈吉生校长,排除重重阻力,使我成为当届唯一留在城里工作的师范毕业生。他让我从一年级起带一届学生,这是对我的信任,更是对我的培养。这样的安排,令我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有了整体认识和全面的感知。

听说是优秀毕业生,学校、家长、学生都对我寄予厚望,但我毕竟只是个毫无经验的新教师。我常常被学生们弄得泣涕涟涟,教室内总是上演全班孩子无辜地面对束手无策、泪水盈盈小老师的情景剧。虽然不想也不爱当教师,但责任感使我对工作从来不敢懈怠。

工作不到一年,一天,急性阑尾炎发作,我被送进厂医院,立刻手术。出了手术室,医生们告诉我,一年级的孩子们在手术室外守候了很久,最后在医生“会影响老师休息”的理由下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但他们留下了一张张慰问的纸条:“老师,我们再也不惹您生气了。”“老师,您快点好起来吧!”……看着一张张透着稚嫩却充满真情的纸条,我想起那个听我讲故事时情不自禁伸手摸我脸的小女孩,她见我吓了一跳,不好意思地说“老师,你的脸好像红苹果哟”;想起我戴了一个发夹,第二天,居然全班有一半女孩全部戴了类似的发夹 (还有一半据说是没买到);想起那个手被烫伤,见我快急哭了却反过来安慰我的小男孩;想起被我冤枉批评,无辜地低着头涨红了脸,努力反思的小班长……我忽然意识到孩子们真的很爱我,在教师这个岗位上,我这个连合格都未达到的新兵却得到了孩子们的包容和接纳,收获了人间最宝贵、最纯真的情感。这场意外的病,让我爱上了这帮小毛孩,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

进行反省,我发现很多问题的根源不在学生,而在我自己,我没有把他们当孩子看。我想起自己对学生的第一次生气、对小班长的第一次批评。小班长因为个头高,在新生中被我指定为班长。小班长也不负所望,特别能干,进校第一天和第二天就能帮忙摆桌椅、带队伍,连续两天还能帮忙将作业本安静、迅速地发给同学们。第三天,我放心地将作业本交给小班长发,自己离开了教室。当我再返回教室,见到了震惊的一幕,只见作业本被孩子们抛来抛去,有的飞到地上,有的飞到椅子上,孩子们在教室中跑来跑去,地上的本子被踩踏着。这情景令我非常生气,一定是小班长没有尽到责任!我将小班长批了足足十分钟,他涨红了脸低头站着听着我的训斥。当我让小班长捡起散落的本子重新发放时,只见他拿着本子挨个向同学们询问:“这本子是你的吗?”我再次震惊了,恍然大悟:小班长再能干也只是个一年级新生啊,他识字不多,前两天没写姓名的新本子容易发,可今天的本子上都写了名字,那就不好发了!不是小班长的错,而是我这个老师没有把孩子当孩子看!

孩子们的宽容与爱感化了我,在反思愧疚中我更加爱他们了。这份爱让我融入孩子们的世界里,他们和我无话不谈,我成为他们最知心的朋友。我爱孩子们,孩子们也爱我,上课时,我们就像在玩一样,没有紧张、没有威胁。我那时并不知道什么是课堂民主的氛围,但在互相关爱的情怀中,我和孩子们的课堂真的是宽松、民主的。

融洽、深入的交流使我开始真正了解孩子们,也许是多元文化的成长背景帮了我,我很快学会了站在孩子的视角观察和思考,学会听懂孩子那不完整甚至不准确的语句背后所想表达的真实想法,学会说孩子听得懂的话,努力用孩子喜爱的方式教学:我把应用题变成故事,把计算变成游戏……也许是因为从小受到艺术的熏陶,我总是能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中。我发现,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组织教学,在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课堂不再焦躁,孩子变得更加主动了,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也更加顺畅了。渐渐地,课堂不再上演泣涕涟涟的情景剧,而是充满了喜悦和欢笑。

三 孩子的视角,给我带来意外收获

1993年,宜春市举办小学数学教学能手比赛。比赛采取临时抽签,独立备课半天,分别采取上高、中、低段三节课的形式进行。由于所在的学校属于厂矿学校,教研活动少,我没见过其他学校的教师怎么上课,也不知道好课应该怎么上,于是我决定平时怎么上比赛时就怎么上,想怎么上就怎么上。高年级和中年级的课,我融入了游戏,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掌握新知。低年级的课我创设了一个童话故事情境,伴随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教学环节逐步展开,就连课中休息我都巧妙地将音乐与孩子们活动的韵律操融入故事情境中。孩子们进入了童话故事的世界,也进入了数学学习的世界,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得主动、积极。下课了,孩子们仍不愿离去。

后来,当我看到“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的时候,我才明白,教学要从孩子的需要出发,让我无意中采用了这两种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当时在宜春还没人使用过,它使我从众多的参赛教师中脱颖而出,意外地获得了一等奖(全市仅有三个一等奖)。

独特的教学方法使我得到了关注,意外的成功使我获得了学习的机会。我得到了江西宜春市小学数学教研员余慧芳老师的指导,余老师用三个月时间,让三位获得一等奖的教师每天下午跟着她听课、评课。在这个过程中,我由开始的既不会听也不会评渐渐学会领悟别人的教学亮点,开始整体地思考怎样的课是一节好课。我的教学思路也渐渐由仅关注教学形式逐渐转向形式与内容紧密结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使我的课堂情境运用更加合理,在愉悦的氛围中,孩子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落实得更加扎实,学习更加有效。

1994年,我参加江西省厂矿子弟学校教学比赛,获得省一等奖;1995年,我参加江西省小学数学教师优质课评比,获得省一等奖;1996年,我参加华东六省一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获得一等奖。时任江西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萧监铿老师评价说:“刘燕老师的课亲切、自然,她的课语言美、声音美,让人心情美,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今天回顾起来,当时的成功之处在于顺应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将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巧妙、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达到学生情感与知识技能的和谐发展。能做到这一点,有赖于我从小受到的艺术熏陶,有赖于余慧芳老师的辛勤指导,有赖于我能从孩子们的视角组织教学。

1996年9月,我调入广东省中山市杨仙逸小学任教,我亲切自然、与孩子们心灵默契的教学风格引起了中山市小学数学教研员吴国辉老师和广东省教育科学院曾令鹏老师的关注,他们不仅引领我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不辞辛苦地指导我具体的教学设计,而且为我提供了许多学习和参与教学改革的机会。1999年,我代表中山市执教“圆锥的体积”一课,荣获广东省首届小学数学优质课现场教学评比一等奖、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录像课评比一等奖。

四 孩子的立场,引我走向教研深处

2010年10月,我调入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担任小学数学教研员。在学校调研中,我发现孩子们在课堂中得不到足够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老师或者不敢放手,或者不知该在何处放手。从孩子的立场出发,我和中山市的骨干教师们开始了“中山市小学数学教学要义建设”的课题研究,期望通过研究将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到实处,让孩子们获得足够的学习机会,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课题研究工作使我有机会接触到郑毓信、马云鹏、王永春、吴正宪、梁秋莲等全国知名专家,在他们的引领下,我更加注重理论学习,刊物上刊登的这些大家的文章我必然追着看。比如《小学教学》常常刊登郑毓信、张奠宙等大家的文章,这些文章成为我每月期待的精神食粮。

追逐大家,不忘“小家”。如何让大家的观点在 “小家”——孩子们身上成为现实?关键还是要向孩子学习。2015年我设计了与众不同的“方程”教学,获得很好的效果和评价。该设计正是我阅读了张奠宙、史宁中、郑毓信等大家关于“方程”的文章,对知识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后,从孩子的立场出发进行设计的。许多专家和老师听课或阅读了相关文章后,都评价说有深度,开创了“方程”教学新思路。

史宁中教授说:“数学教学活动应当秉承这样的基本理念: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提出合理的问题……”这段话中出现了“合适”“合理”, 什么是“合适”“合理”的?不仅与内容相关,更与孩子相关。是否“合适”“合理”?孩子最知道。孩子——我教学的“启蒙”老师,也必将是我教学生涯的终身老师。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中山市一等奖班长
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部分)(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及一等奖)
“可怕”的一等奖
差一点儿当班长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中山市鹰飞电器有限公司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班长的烦恼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每天一个新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