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2017-06-09 18:28程桂英
今日健康 2016年11期
关键词:尿路感染护理干预

程桂英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2013年12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因手术需要留置导尿管的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7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留置导尿3天、5天、1周、2周时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原因主要是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处理不及时、膀胱冲洗和更换尿袋频繁等,护理人员需要注意这些原因,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尿路感染 留置导尿 原因 护理干预

留置导尿是临床上常用护理操作,有些行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时通常需要行该操作[1]。留置导尿能对患者尿量进行观察,有助于治疗排尿困难,但是部分患者会出现尿路感染[2]。本文对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方法进行研究,并于2013年12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因手术需要留置导尿管的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获得了满意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2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因手术需要留置导尿管的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存在严重肾功能障碍、严重心肺脑疾病、泌尿系统结石等疾病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75例。观察组中,男患者45例,女患者30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46.79±13.48)岁,对照组中,男患者50例,女患者25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6.83±13.11)岁。观察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与对照组患者并无较大差别,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护理人员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对照组患者,包括及时更换尿袋、冲洗导尿管等。观察组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其内容为:①选取密闭引流系统:选用的引流系统必须具有密闭性,且护理人员需要妥当放置尿管,保证尿袋低于膀胱,且导管无弯折、堵塞等情况,避免尿液逆流,且不可频繁更换集尿袋,保证更换频率适宜。如果患者病情允许,则鼓励患者每天多饮水,让患者多排尿,可控制饮水量在1500~2000ml范围内。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尿前用碘伏消毒会阴,减少细菌残留。注意使用管径适宜的导尿管密闭导尿,将灭菌生理盐水15ml注入气囊中,避免尿道黏膜受损。留置过程中,对患者会阴部、导尿管以及尿道口吻合处用碘伏擦洗,每天擦洗2次。更换集尿系统时,保证其密闭、无菌,且用碘伏消毒后再分离更换。每天对外阴、尿道口进行清洁,保证无菌。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自主排尿功能锻炼,定时夹闭尿管,依据患者膀胱充盈情况决定放尿时间。③严格掌握膀胱冲洗适应证:尿液浑浊不清,存在大量沉淀物;膀胱感染;膀胱出血。膀胱冲洗能将膀胱内脓尿稀释,能减少细菌计数,能将血凝块清除而减少堵管发生。

1.3 观察指标

记录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留置导尿3天、5天、1周、2周时的感染发生率。尿路感染判断标准:无菌取尿液,尿细菌培养呈阳性或尿常规检验中白细胞超过10个/HP。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并采用软件SPSS18.0对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卡方检验方式对资料进行计数,采用(%)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留置导尿3天、5天、1周、2周时,分别有0例、0例、1例、3例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0、1.33%、4.00%,对照组患者留置导尿3天、5天、1周、2周时,分别有3例、5例、6例、8例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00%、6.67%、8.00%、10.67%。观察组患者留置导尿3天、5天、1周、2周时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X2=406、6.46、6.51、4.50,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①导尿操作是造成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留置导尿是侵入性操作,容易损伤尿道黏膜,使得尿道屏障被破坏而感染细菌。尿管管径过大会刺激尿道,管径过小容易发生溢尿,这些情况均会增大感染发生风险[3]。且护理人员操作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则细菌容易直接沿导管进入尿道而引发感染。②病原菌经留置导管腔内途径感染。主要是尿道口容易被分泌物、內衣所携带的细菌污染,从而导致尿管被污染特别是女性尿道口,其与肛门邻近,被污染的风险更大[4]。③病原菌经留置导尿腔外途径感染。如果导尿管与街尿道连接处被频繁打开,且无菌操作执行不到位,则可能导致细菌从接口处进入管腔,并沿着导管进入尿道而引发感染。且留置导管期间,频繁进行膀胱冲洗可能使得细菌进入膀胱,从而引发感染。

3.2 护理干预效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留置导尿3天、5天、1周、2周时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留置导尿所致感染的发生。护理人员选取密闭性良好的引流系统,且不频繁更换尿袋,能减少集尿袋接头和导尿管分离,能减少细菌从尿管进入泌尿系统的机会,最终能降低感染发生率。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时清洁会阴、导尿管等,能有效减少留置导管腔外途径感染的发生。护理人员妥善放置尿袋,保证尿袋低于膀胱,且注意尿管保持通畅,能有效避免尿逆流,可避免尿道口污染。护理人员严格掌握膀胱冲洗适应证,只有符合该适应证时才进行冲洗,避免频繁冲洗膀胱,有助于减少感染的发生。总之,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预防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感染发生原因,严格落实无菌操作,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穆小红.留置导尿相关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探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2(16):36,29.

[2]赵楠,孙丽萍,管丽丽等.肾移植留置导尿患者诱发泌尿系统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2014,17(3):170-172.

[3]正月.浅谈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7):98-99.

[4]杨青兰,曾登芬.国外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防控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2):101-103.

猜你喜欢
尿路感染护理干预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老年尿路感染的抗生素合理应用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阿萨丝孢酵母致尿路感染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