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背景下提升大课间活动品质的校本实践

2017-06-10 22:33李晓红
江苏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大课间活动课程化制度化

【摘要】体育的价值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阳光体育的背景下,泗阳双语实验学校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并致力于将大课间活动课程化、全员化、个性化、制度化,从而让学生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并让其在运动中成长。

【关键词】大课间活动;课程化;全员化;个性化;制度化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33-0051-03

【作者简介】李晓红,江苏省泗阳双语实验学校(江苏泗阳,223700)校长,高级教师。

当下,青少年体质下滑,肥胖、近视人数持续攀升,学生缺少朝气。学生不仅体质下降,其他方面的素质也在逐渐下滑,如特长爱好少、对事冷漠、缺少礼貌、生活自理能力差等。面对这种情况,笔者所在的学校明确提出“健康第一”的理念,按照国家阳光体育的标准,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到陽光下,享受运动的快乐,满足学生在大自然中健康成长的诉求,培养有朝气、阳光、灵动、健美的学生。

一、大课间活动课程化

阳光体育以人为本,从生命的本质和内涵出发,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我们将学生喜欢的武术、球类等娱乐运动和国家课程相整合,形成自己的大课间活动体系。

1.内容选择。

泗阳双语实验学校是城区学校,学生多、校园小,大课间活动开展起来比较困难。为此,我们依托校情、学情和教师的力量,想尽一切办法,确保学生每天活动1小时。通过几年的摸索,学校最终将轮滑、跳绳定为大课间活动的主要内容。轮滑,个体可独立开展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跳绳比较简单,也适合学生,同时这两项运动也可集体合作,正好适合我校。此外,项目的开展采用分年段、分班级、分场地、分项目的形式,并注重全员参与。

2.目标设置。

国家课程有明确的课程体系和标准,我们对自己开发的轮滑、跳绳课程,也设定了相关标准和目标,这样才能确保活动有效开展,也便于学校检测。如:轮滑是我校一门比较成熟的校本课程,已经全校普及。根据轮滑的难易度、学生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我们对一到六年级分别设置了不同的目标,确保轮滑项目落实到位。一年级掌握轮滑的基本要领和滑行的基本方法,正确穿戴轮滑用具,学会原地控轮、站立的几种方法(原地、平行、内刃),双脚前后移动、滑行长度逐渐增加到20米,初步学会自我保护动作;二年级,熟练掌握轮滑的基本姿势,能够自然滑行50米,初步掌握几个平地花式动作,能够大胆地做动作并做好自我保护;三年级,加强身体平衡,能有一定的速度和节奏,学会单脚平衡滑行;四年级,注重滑行时的姿势,学会转身、倒滑,能绕场地快速溜滑;五年级,能熟练掌握前行和倒滑的瞬间交替,能自由创编简单的组合动作;六年级,能熟练掌握轮滑的基本动作,能快速绕杆,能把创编出的组合动作和音乐相匹配,动作和音乐节奏一致。这样,有了方向和具体的要求,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活动开展。

个性与共性结合。由于学校场地的限制,我们让低年段和高年段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出来活动,单周上午低年级学生活动,下午高年级学生活动;双周上午高年级活动,下午低年级活动。每次先是集体活动,如跳集体舞、集体操、轮滑操、绳操等,然后分班级围绕轮滑、跳绳两个项目,自主活动。集体活动有气势,个体活动有个性。

气候与时节结合。我们根据季节变化开展不同的活动,春、夏、秋以轮滑为主,冬季以跳绳为主。只有科学合理地安排活动,才能真正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三课结合。我们将大课间活动与体育课、社团课相结合,不断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对三者的定位是,体育课:基本技能;大课间活动:学科融合,跨界整合;社团:专业提升。三者内容一致,但目标不同,形式不同,各有侧重。

体育课:基本技能。体育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体育与保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运动的技术水平。一般按照季节与气候分项训练,春、夏、秋以轮滑为主,冬季以跳绳为主。同时在体育课中我们注重表现学生身体形态和动作的美,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让学生在上体育课时积极主动、活泼愉快地完成体育课的基本要求。

大课间:跨界融合。大课间活动以学科融合、综合运动为主,集体育运动、音乐、舞蹈、文化等为一体,大课间活动以巩固体育基本技能为主。我们编制了轮滑操、绳操,现代中融入古典,运动中融入文化,让学生赏心又悦目,怡情又益智,健身又健体。

社团活动:专业提升。我们组建社团的目的在于满足个体兴趣爱好的需求,挖掘学生潜能,展示个性。我们对体育社团的定位是专业提升。社团的指导教师一定要具备过硬的体育特长,校内人手不够,我们就利用家长和社会资源,聘请有专长的人担任我们的社团教师,确保社团的专业性。目前,我校已成立轮滑社团4个,跳绳社团4个,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大课间活动全员化

运动是学生成长的“主粮”,而不是“副食品”。运动应该随时存在,随处存在,不仅贯穿于校园生活之中,家庭、社会都应是学生运动的场所。这就要家庭、社会、学校形成合力,让学生坚持锻炼,树立运动意识。所以,我们提出“阳光体育大课间全员化”的口号,所有教师、家长都要参加锻炼。

家长方面。现在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关心的都是孩子的学业成绩,往往会忽视孩子体育兴趣的培养。也有的家长怕孩子参加体育锻炼有一定的危险,不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我们就利用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并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运动。家中可以适当购买一些体育器材,如轮滑鞋、轮滑车、跳绳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家也有锻炼的器材和场所。

教师方面。我校有学生社团,也有教师社团,教师社团不仅仅是兴趣爱好者的社团,更是教师健身、锻炼的社团。学校提出,学生的运动项目中,每位教师至少选学一项,作为自己的健身项目。这样既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又可以营造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形成体育锻炼的热潮。大课间活动的各种律动操,全校教师都要参与。

社会方面。我们学校的运动场地星期天、节假日面向社会开放,在开放中求发展。我们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运动,让广大市民在学校体育场馆中,实实在在地获得精神享受,掀起全社会阳光体育运动热潮。开放的更主要的目的是让家长能够带着孩子一起走进校园,进行健身运动。同时我们也和周边的一些单位牵手互助,有的场地可以互相借用,如整合泗阳中学的篮球场地和我们的网球场地,互惠互利。这种社会、学校双向参与,互动发展的健身机制,营造出了全民健身的体育氛围,而这种人人运动的环境则更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大课间活动个性化

1.进行等级考核。

为了让大课间活动更富有生命力,更深入学生的内心,我们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提高運动水平,凡达到一定的水平、掌握一定技能的学生均可报名参加等级考核,考核过关即可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继续努力,又可拿到下一级的等级证书。如:我们设置的轮滑等级共分八级:一级轮滑等级标准,滑行30米,动作基本正确,尽量不摔倒;二级轮滑标准,滑行30米,动作正确、标准,不摔倒;三级轮滑标准,能单脚前行、倒滑50米;四级轮滑标准,蛇形倒滑30米,动作标准,无失误;五级轮滑标准,穿越竹竿,蛇形绕杆;六级轮滑标准,组合动作(在溜滑过程中能展示其他动作,如雁翅平衡、正面前进突转倒滑等);七级轮滑标准,能创编一些比较复杂的组合动作,如空中转圈,平稳落地,急停,急滑等;八级轮滑标准,速度绕桩,急速刹停、溜滑动作和音乐节奏一致。设置达标等级,能让学生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可以激励他们精益求精,不断超越自己。

2.个人风采展。

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展示的舞台,学校每学年在春秋季会举办“体育节”。秋季体育节主要展示传统项目,田赛类、径赛类、球类等。春季体育节主要展示我们大课间自己研发的项目,我们开展体育达人秀,学生自愿报名,如轮滑有花式绕桩、速度过桩、花式刹停等。

3.社团集体展。

为了让学生找到志同道合者,为了阳光体育大课间的深度开展,我们组建学校体育社团活动中心。每个社团都有自己的标志,如“无与伦比轮滑社”“炫酷轮滑社”“雄鹰展翅轮滑社”等。设置文化标志可以增强社团的凝聚力,因为文化具有陶冶人的功能,浓浓的运动氛围,会催人向上,催人奋进。上场的时候,每个社团举着自己的文化标志和社团名称牌,口中喊着响亮的口号,雄赳赳、气昂昂地走上舞台,特别有气势。到了场上,先是一段轮滑热身操,接着是轮滑才艺展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神采飞扬,英姿飒爽。每个社团都不甘示弱,口号声一队高过一队,而舞台上的轮滑表演,更是动感十足,滑姿优美,和谐自如。

四、大课间活动制度化

1.特色教师奖励制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第一资源,是学科发展的主要参与者。要想普及阳光体育运动,必须有过硬的师资队伍,为此,我们制订了《泗阳双语实验学校体育项目特色教师奖励办法》,不管是专职体育教师还是其他学科教师,只要学会一项技能,学校就给予一定的奖励,并且每年开展一次“泗阳双语实验学校体育特色项目教师评选”。鼓励教师强身健体,保证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全员性、有效性。

2.硬件设施保障制度。

近年来,学校依托地方政府投入,社会团体捐助及学校自筹,进行场地、场馆建设,完善体育教学和训练的硬件条件,购置器材,保障学校体育活动和竞赛的有效开展。

3.目标考核制度。

进行目标考核其实是价值判断的过程,为了让阳光体育大课间真正落实到位,学校对自己研发的两种课程进行基本达标检测,并把考核的结果和教师的绩效挂钩,和年级主任的绩效挂钩。这样教师才会真抓实干,从而有效保证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

通过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我们发现体育与应试教育不矛盾,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与提高学业成绩正相关,它们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运动能促进大脑的发展,运动能使更多的血液和氧气被输送到大脑,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体质得到增强,也会使大脑变得清醒。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大脑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运动能提高其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以及灵活应变能力等。

实践证明,体育不仅能使学生的体质得到增强,智力得到发展,而且各方面的素质均能得到提高。在各类比赛中,学生能够增强组织性和纪律性,能磨炼意志。由此,我们知道,学生自律性的养成不是靠说教,而是在各种比赛、游戏中“玩”出来的,现在我们的学生学会了谦让,学会了顾及他人,变得阳光、开朗、活泼、富有朝气、守规则、讲诚信、懂礼貌。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了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学生已经对体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相信,随着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不断开展,我们的体育活动将会不断创新并走向成熟,并为学生刚毅果敢、奋发向上的品质的形成和终身锻炼意识的树立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大课间活动课程化制度化
对“家庭教育课程化”的认识、探索与建议
基于“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农村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探析
对大课间活动的几点思考
利用民间游戏让学生在大课间快乐运动
浅谈班级主题课程与环境区域的有效运用
校园文化“课程化”构建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