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自拍文化”研究

2017-06-10 21:34闫冬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传播者受众智能手机

闫冬

摘 要: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自媒体环境下产生了“零门槛”的传播方式,任何网络用户都可以成为传播者。本文以“网络自拍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运用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对自媒体下的“网络自拍文化”进行研究,并对其兴起的原因以及现实影响作深入研究,以求达到丰富自媒体传播理论的作用,进而引导大众合理宣泄情感。

关键词:自拍;自媒体;“5w”传播模式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4-0282-01

一、“网络自拍”概述

1.“网络自拍”现象。不知不觉中,自拍这一现象在互联网上极其火爆。大到习近平、卡梅伦和曼城球员阿圭罗的三人自拍,小到我们每天在微信朋友圈、微博晒饮食、晒幸福。不论地位高低、财产几何,只要能拍照、有网络,人人都能成为社交网络上的“明星”。英文中用“Seflie”来表示自拍,牛津词典对该词的最新解释是:“人们为自己拍的照片,通常是指现代人利用智能手机或者电脑上安装的摄像头进行拍摄,然后上传到各种社交网站上的照片。”由此还诞生了“helfie”(发型自拍)、“welfie”(健身自拍)、“drelfie”(醉后自拍)等一系列衍生词语。2014年,韦氏词典也收录了“selfie”一词,将它定义为“自己为自己拍摄的形象,使用数码相机,尤其用于发布在社交网络中”。①

2.“网络自拍文化”简介。20世纪末期,当数码相机还未在社会广泛运用时,人们如果想上传一张自拍到网络上还需要先扫描然后才可以上传,操作比较繁琐。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前,人们进行社交网站的交流频度远不及现在。随着数码相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晒出自拍照。同时,很多重大社会新闻都是由这些利用新媒体的个人发现的,社会中也随之产生了一类叫做“拍客”的新兴群体。不得不承认,我们所生活世界正在步入“自媒体时代”。“网络自拍”日渐风靡,真正成为一种文化渗透在世界每一个角落。因此,“网络自拍”与一般社会现象有所区别,具有鲜明的文化特性。

二、自媒体环境下“网络自拍文化”解读

1.“传受合一”现象解读。传统的大众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区别明显,各自扮演不同角色。传播者有时候可以成为受者,但受者绝大多数时候不会成为传播者。自媒体环境下“网络自拍文化”中,传播者也是受者,同样受者也可以完成传者的工作,二者的界限变得模糊,并有合二为一的发展趋势。自媒体环境下,人们对媒体的接近能力大大提升。这种“零门槛”的传播方式使得传播者和受众的地位差距逐渐消失,“网络自拍”不需要太多专业技术就可以完成信息交流。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原本只属于行业精英的专业领域。这种平等的传受地位也为“传受合一”提供了基础。另外,“网络自拍文化”中传播者和受众之间具有良好的互动,普通大众既可以是受众,也可以成为传播者。人们发布的“网络自拍”中,总会有或多或少的评论。无论是微信朋友圈还是微博,好友之间通过一次次评论、点赞,将自己接收到的信息再次反馈给他人,人们之间产生多次良性互动。

2.多样化传播介质解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曾经被人们所依赖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都在和新媒体的较量中一一败下阵来。毋庸置疑,传播硬件的提升使传统媒体正在经受一次重大的考验。传统媒体的“霸主”地位正在一点点被新媒体蚕食。手机、电脑等硬件都在互联网的发展大背景下迅速提升,这也促进新媒体的广泛运用。无论是受众数量还是经济效益,传统媒体虽仍有一席之地,但不可否认其地位已大大衰落。

同时,几乎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公认的“第五媒体”。人们通过在智能手机上下载各类社交软件,将手机中的自拍照上传至自己的社交网站,并与好友进行相关的互动交流。社交网站满足了人们匿名了解他人动态和远距离传输信息的愿望,将现实中的人们投射到虚拟世界,每个人都可以尽情展示自己。

3.传播内容与传播效果解读。“网络自拍文化”中,从人们上传自拍照,到被广大受众看到这一期间,“把关”过程是有所缺失的。社交网站的后台编辑很多时候只是采取屏蔽关键字或者事后删除等方法,并没有将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逐一检查。这在客观上减少了对“网络自拍”良莠不齐信息的管控,使得一些低俗内容乘虚而入。另外,低质化内容泛濫还表现在“网络自拍”中有一些虚假成分。例如,时常有人发布自己利用修图软件大幅改变容貌后的自拍照来吸引眼球。人们往往只注重自己第一时间看到的画面,会忽略了照片背后的真伪,即使人们常说“有图有真相”,然而有时眼见未必为实。正是个别的虚假“网络自拍”影响了原本干净的传播环境,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传播效果。

随着网络信息的飞速更新,先前在人们脑海中形成的传播效果瞬时被碎片化,而后逐渐被遗忘。例如某女星在微博发布最新自拍照时,往往第一时间成为粉丝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引发热议,可很快这些呼声就被媒体海量的消息所淹没,大有虎头蛇尾之感。传播效果的短暂性,一方面是由于应接不暇的网络信息充斥人们的视野,很多信息还存在低质化问题;另一方面是大众传媒对于“网络自拍”的相关后续报道实在有限,受众难以记住“网络自拍”背后传递延续的信息。

注释:

①郑以然.自媒体视域中的自拍文化[J].中国图书评论,2014.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工传芬.网络自拍的传播心理探究[J].编辑之友,2013.

猜你喜欢
传播者受众智能手机
时传祥纪念馆:做好三种精神的记录者和传播者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An Evaluation of Chinese to English Translation in Light of Skopos Theory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四个季度下滑缓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新闻传播渠道中传播者权力问题的分析
1927年至1937年湖南省炎陵县红军标语的发展
法治媒体如何讲好法治故事
智能手机今年拼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