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

2017-06-10 17:10贾惟
考试与评价 2017年9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教育者导图

贾惟

【摘 要】数学本身是一门具有着抽象性特点学科,因此对于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初中数学教育者在开展复习课程时,需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之间所存在的逻辑性特点,通过一些灵活化的方式来提高数学复习课程的整体效率。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几点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复习课程中的应用方法,以期能够对各位教育界同仁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關键词】思维导图 初中数学 复习课程

一、前言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复习是巩固旧知的最好方式,其不仅能够加深数学课程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找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大大降低学生对数学课程的畏难情绪。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在初中数学复习课程中应用思维导图,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精准的掌握学习重点与复习难点,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强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价值,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初中数学课程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意义

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绝大多数的初中数学教育者仍然在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来开展复习课程,总是有意无意的向学生灌输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数学知识的理念,此种复习方式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得到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学生并没有掌握各个数学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出现了“左耳进、右耳出”的尴尬状况。而通过在复习课程中应用思维导图则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由于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到一起,因此可以让他们一目了然的看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性。除此之外,思维导图的应用还能够促进师生与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从而在降低学习难度的同时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打造出自由民主、轻松愉快的数学复习课堂。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方法

1.利用思维导图来复习当天学习的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教育者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对当日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同时针对学生在课堂中所出现的问题来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育者要以当天的教学知识作为核心关键词,在此基础之上来制作出各个发散分支。例如在对整式课程进行复习时,教育者就可以将整式作为核心关键词来放到图中央,而后再分别绘制出单项式、多项式以及运用这三项小分支,再根据各个分支进行发散性拓展。

不难看出,利用思维导图来对当天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展开复习,能够进一步强化数学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帮助他们理清学习思路的同时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应用问题的方法,从而为日后更高难度的课程学习打好基础。

2.利用思维导图来进行课后反思

反思是初中数学课程中比较常用的一种复习方法,教育者同样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辅助课后反思的顺利进行,首先引导学生将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其次根据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难点来制作思维导图,让他们按照思维导图的内容来完成课后反思,从而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

3.利用思维导图来完成课后复习

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参与数学复习课程时都要随堂记录大量的笔记,而通过科学化应用思维导图则可以大幅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让学生的复习笔记变得更加爱具有逻辑性。通过利用思维导图来进行课后复习,可以将零散的数学知识点汇聚到一起,学生不用再反复观看缺少逻辑的复习笔记,只需要浏览一遍思维导图即可达到复习作用。

例如在开展《二次函数》的课后复习课程时,教育者就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让他们针对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以及应用等关键知识来绘制思维导图,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纷纷主动的参与其中,绘制出了更加完善的思维导图。

通过这一教学案例不难看出,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初中数学复习课程中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不仅可以充分锻炼到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且還能够帮助他们找到二次函数与不等式之间所存在的内在联系,让数学复习课程变得更加简单、高效。

综上所述,随着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深入应用,学生逐渐掌握了归纳与总结知识的方法,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数学知识的全方位覆盖。在日后的初中数学复习课程中,教育者要进一步发挥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经常性的深入到学生身边来与他们展开密切的交流和互动,为他们提供更多表达自己想法与意见的机会,合理运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全面提升初中数学课程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春梅.论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4(93).

[2]朱敏龙.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5(11).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教育者导图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第6章 一次函数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