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听力题训练及得分技巧

2017-06-10 18:25黄敬
考试与评价 2017年9期
关键词:文化背景语境

黄敬

【摘 要】听力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所以听力训练很关键。“精听”和“泛听”相结合。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很大,要求学生有必要了解西方文化的风土人情和礼仪方面的知识。而我们老师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的听力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单词,短语,句子和语篇的理解尤为重要。

【关键词】精听 泛听 语境 文化背景

一、安定听前情绪,预测所听内容

力也是对考生心理素质水平的检测。过于紧张焦急的情绪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有碍考生的正常发挥,听力反应能力、把握信息的准确度也会大打折扣。听之前(或发卷时)首先要安定情绪,集中精神,做一点放松活动(比如数数、深呼吸、闭目片刻、整理试卷等),以便轻松、愉快、主动地进入答题状态。在正式放录音前,考生应及时、迅速地预读试题(包括题干和选项),根据题干中的语言信息,预测对话或短文的语境、大意、人物身份等可能涉及到的内容。这样听录音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所侧重,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二、抓住关键问题,优化处理信息

问题是解答考题的关键所在。抓住问题,把捕捉到的有关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对自己有把握 的试题快速作答;对无把握的试题也要在所听信息的基础上排除错误选项,果断处理;不会作答的,立即暂时搁置,准备听新的题目。一定要克服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毛病,使整个答题过程更加顺畅。

三、捕捉答语信息,听时速记要点

听录音材料时,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在整体内容的理解上,重在听懂每句话的意思和内涵,千万不能只停留在个别单词或句子上,同时要特别倾听与所设置的问题相关的信息。听不清时马上放弃,不要强迫自己听清每一个词,要把重点放在听关键词即实词上,一边听一边把要点速记下来。听短文独白时,注意文章的首句和首段,因为首句和首段常常是对短文内容的概括,如主要内容、作者的观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等。

听录音时,仅凭大脑的短时记忆是不够的,还要借助笔记,扼要的记录是十分必要的。所以要迅速捕捉文中所涉及的人物(who)、事件(what)、时间(when,what time)、地点(where)、原因(why)、方式(how)、程度(how long,how soon,how often,how much)、数字(how many/how much)、选择(which…)等信息。

四、领略主旨大意,概括话题内容

要求考生对听到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全面的领会。任何一段对话或独白都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有时主旨大意较明显,有时则需要归纳、概括。常见的考查话题的问题有: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doing?

What is the talk/dialogue about?

What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Whats the topic of the passage?

五、獲取具體事实,把握信息联系

要求考生听清、听懂事实信息,精确理解具体细节、特殊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价钱 、数量、原因、目的、结果等,同时,还要对所听到的信息做简单的处理,比如数字运算、时间顺序、比较筛选、同义转换、因果关系、深层推理等。理解具体信息有助于把握话题内容领会说话者意图,是听力考查的重点项目。常见的考查细节的问题有:

When should Susan go to meet Professor Brown?

What is wrong with the girl?

What is the womans house number?

On which day will the Japanese Music Concert be held?

How many things did the salesman show to the buyer?

Whats the mans job now?

How does the man pay for the tickets?

How much does the man want to change?

Where is the woman going?

What has John promised to do?

Whom would they turn to for help?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right/true?

Why are many roads closed in the north?

Why did the speaker get a parking ticket?

六、推测谈话背景,判断人物身份

要求考生理解对话地点、背景和对话者之间关系。从某方面来看,对对话或独白发生的背景、说话者之间的关系的理解程度,也体现了考生对语篇整体输入、整体理解能力的高低。常见的考查背景的问题有:

Where did the conversation most likely take place?

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Who do you think Tom probably is?

What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Who is the speaker?

七、领会弦外之音,理解观点意图

要求考生不仅能理解听到的内容的主旨大意,而且能通过其中的重要细节、具体事实,揣摩、推断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等,因为说话者总会有他(她)的意图:提出意见、回答问题、表达想法或阐明观点。常见的有关意图的问题有: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What does the speaker want to tell us?

What can we know about the man?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peakers / conversation / story?

What is the most probable result of the conversation?

八、联系前后记忆,分析修正推理

听录音时,既要不断输入、理解、存贮信息,又要不中断听的过程;既要集中精力听,又要注意用心记,紧扣话题把握说话者的思路,捕捉信息词,连贯记忆主要信息。听完试题后要前后联系,利用后面听到的信息补充前面漏听或有疑问的信息,并对听前、听中的预测、判断加以推理、分析、修正,以使理解的准确性更高。

听,作为人们进行言语交际的手段之一,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最為广泛。据美国保尔·兰金教授统计,“听”占人们日常言语活动的45%,“说”占30%,“读”占16%,“写”仅占9%。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听”不仅是取得语言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也是保证语言规范化和加强语言实践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中心环节。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五个方面听、说、读、写、译,听力首当其冲。在我国现行英语测试中,听力是一必考题型,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占总分的35%。因而,无论是从社会需要還是从学生素质的角度来看,听力的重要性都是显而易见的。

“听”非常重要,但在英语学习中又是学生感到最难把握的一项技能。事实上,听力水平的提高远比其他语言技能的提高困难。原因在于听的能力是语言多种能力的综合反映,听力理解的过程极其复杂,涉及语言、认知、文化、社会知识等各种因素。具体包括单词的辨认、语境的创造和语篇的理解等,属于抽象的思维活动,要求学生具备分析、归纳、综合和推断的能力。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听不懂,说不出,理解力偏低,听说滞后于读写的问题,尤其听力是多数大学生的弱项,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英语交流水平。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已成为整个英语学习中十分突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廖平花. 语篇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

[2]饶明汪. 浅谈高中英语听力技能技巧的强化与训练[J]. 中国校外教育,2013,(23):83.

[3]田绍君. 高中学生运用英语阅读策略现状调查[D].东北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徽州体育形成的文化背景及文化担当
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策略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探索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试论当代语境下段维的旧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