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氧舞蹈理论发展态势研究①

2017-06-12 02:53刘方苹傅平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有氧舞蹈理论

刘方苹 傅平

(温州大学体育学院 浙江温州 325035)

我国有氧舞蹈理论发展态势研究①

刘方苹 傅平

(温州大学体育学院 浙江温州 325035)

该篇文章主要是研究有氧舞蹈理论的发展综析,研究意义是分析整理前人研究的经验并提出建议,为推动我国有氧舞蹈理论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得出近几年,我国有氧舞蹈发展理论研究在数量上逐渐上升,尤其在2015年达到最高峰,之后的两年逐年下降,但整理上趋于平稳趋势。建议打击有氧舞蹈同质化文献,鼓励理论创新;单一的体育学科研究向多学科交叉性研究发展,从个人研究向团队研究。

有氧舞蹈 理论发展 研究

1 有氧舞蹈基本概念

随着全民健身战略的推进,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的举办,大众对操舞的认知度逐渐提高。而有氧舞蹈融合了操舞元素,有氧舞蹈在1967年于美国人贾姬·苏连创编而来,这种舞蹈主要是使人达到健身效果和愉悦身心的目的。那么,什么是有氧舞蹈?一种观点认为:“有氧舞蹈具有有氧运动的特点,是配合音乐有节奏地舞动的有氧运动。有氧舞蹈能消耗较多热量,一方面能把许多舞蹈动作健美操化,通过有氧健美操的锻炼形式,反复进行组合练习。有氧舞蹈动作有许多风格,其音乐与舞蹈结合紧密,使人在锻炼时能达到身心愉悦,同时人的创造、想象、表现和艺术修养等综合能力都能获得提高[1]。”另一种观点认为:“团体创编。各参赛运动员:男子、女子混合,运用操化动作并在成套动作中插入至少32拍的第二种风格元素,如萨尔萨舞、嘻哈舞、探戈、方克、霹雳舞、弗朗明哥舞等等[2]。”有氧舞蹈是一项大众能参与的运动,因为大众的参与,才被更多人群喜爱和欢迎,笔者的看法基本与第一种观点一致,第二种观点更多偏向操舞类运动。

图1 2002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中国知网关于有氧舞蹈每年论文发表量

表1 有氧舞蹈项目分类及数量表

2 我国有氧舞蹈理论研究现状概述

2.1 我国有氧舞蹈理论近15年研究进展

查阅中国知网、超星移动图书馆、温州大学图书馆等,在中国知网上以高级检索的方式,输入关键词“有氧舞蹈”,时间界限为2002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共找到147条结果,可将有氧舞蹈的文献主要分为期刊(A)、特色期刊(B)、硕博士学位论文(C)及其他(D)等。如图1所示,近15年来每年中国知网关于有氧舞蹈论文发表量。

图1可知,有氧舞蹈研究每年度发表的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在2014以后在逐年下降。2014年度发表有氧舞蹈论文数量最多达到36篇,2006年和2007年最少,分别只有1篇,可以看出研究有氧舞蹈的学者较少,但随2010年以后,有了更多的学者研究有氧舞蹈,这必定为有氧舞蹈理论发展带来光明。见图1。

将有氧舞蹈的文献主要分为期刊(A)、特色期刊(B)、硕博士学位论文(C)及其他(D)等,图2表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最多有70篇,其次是中国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有42篇,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只有1篇。这也说明了有氧舞蹈数据库来源在中国学术期刊、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及特色期刊整体趋于平衡状态。见图2。

2.2 我国有氧舞蹈研究主体分类

根据中国知网搜集到的147篇文献根据该研究的需求进行筛选,共筛选出50篇可以有效利用的论文,将这些论文按主题相近度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八类,分别是:(1)基础理论研究;(2)训练方法;(3)项目发展;(4)课程与教学;(5)编排分析;(6)比赛研究;(7)比较研究8、身心促进等。其每项分类在数量及年份见表1。

由表1可知,关于有氧舞蹈训练方法研究最少,只有1篇,课程与教学研究数量最多达16篇,这也说明了高校注重有氧舞蹈课程教学,而忽视有氧舞蹈训练。该研究认为只有课程教学与训练有机结合达到平衡,有氧舞蹈运动才能更好发展。比赛研究数量达10篇,研究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有氧舞蹈项目技术、得分等内容偏多。也有部分是研究第十二届世界健美操世锦赛内容。基础理论及编排分析各有7篇,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涉及有氧舞蹈的概念、特点、功能、内涵与价值等,编排分析主要集中在有氧舞蹈第二风格内容上。

图2 中国知网关于有氧舞蹈理论来源数据库分析

3 制约我国有氧舞蹈理论发展的归因

3.1 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同质化现象严重

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可分为三方面。首先,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研究共有7篇,其中谭吉生、曹晓静、左宁宁、沈溪、李芳等5位学者均研究过有氧舞蹈的特征、功能、内涵等,研究角度都从有氧舞蹈的审美角度、锻炼身心两方面开展,得出的结论大同小异。

其次,在项目发展方面,以赵红[3]《我国有氧舞蹈项目发展的前瞻态势》的研究为代表,从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3个方面分析有氧舞蹈项目发展的前瞻态势。

最后,教学实验研究类:李粲、马娜、冯宇从高校有氧舞蹈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效果、课程考核、学生学习动机、学生身体素质为研究内容,这与一般健美操、街舞等操舞类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相类似,不具有明显特征。

3.2 创编方面研究凤毛麟角

李粲,徐亚琳[4]在《我国健身健美操技术动作领域的崭新艺术——“有氧舞蹈”训练方法研究》从多角度出发,论述了有氧舞蹈训练的两个阶段,一是有氧舞蹈基本功训练,二是有氧舞蹈自选套路艺术创编。在音乐方面,要注重运动员对音乐和有氧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从基本功、创编、教学法及音乐等方面阐述了有氧舞蹈的训练,分析还比较全面。

有氧舞蹈的编排分析主要从参赛人数、队形变化、音乐、技术难度、过渡与衔接等方面进行。尤其以第二风格的编排较为独特,第二风格区别于第一风格完全不同的音乐和舞蹈动作。李芳菲、王格菡、等认为:“成套编排应包括:(1)参赛人数;(2)操化动作分布与动作速率、音乐风格;(3)托举动作;(4)动力性配合;(5)难度;(6)队形变化;(7)惊险性技巧动作等,还要明确创编原则、创编依据、创编因素等。”在所整理的文献中也只有四篇文章是对有氧舞蹈创编方面的研究,研究的内容包含了队形变化、音乐风格、成套套路规格等,研究者非常少,且研究的角度应从多方面、多学科入手。如从中国古典舞、体操等学科里汲取养分。

3.3 运动竞赛方面理论研究单一

比赛分析方面共找到8篇文章,这8篇都是以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为素材,从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有氧舞蹈决赛成绩分析、有氧舞蹈成套动作技术分析、冠军队伍成套动作技术分析、有氧舞蹈决赛前8名成套动作技术分析等方面分析。这些比赛文献均为某一届健美操世锦赛,尽管赛事为最高级别,但不具有一般性,有氧舞蹈运动竞赛理论研究单一。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近几年,我国有氧舞蹈发展理论研究在数量上逐渐上升,尤其在2015年达到最高峰,之后的两年逐年下降,但整体上趋于平稳趋势。

我国有氧舞蹈理论研究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研究者多以个人研究为主,团队研究几乎没有,研究内容单一,没有注重融合交叉学科。研究层面狭隘,应该拓宽研究视野。

4.2 建议

4.2.1 打击有氧舞蹈同质化文献,鼓励理论创新

研究过上百篇文章,其核心内容大同小异,如此一来,不利于有氧舞蹈理论研究的发展,因此应鼓励理论创新,给予这方面的研究人才授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同时培养理论研究方面的人才,注重有氧舞蹈实践,实现理论和实践相协调。

4.2.2 单一的理论研究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有氧舞蹈的研究不应该仅仅是在理论或者实践方面,应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有氧舞蹈立足实践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有氧舞蹈理论研究精益求精。

4.2.3 单一的体育学科研究向多学科交叉性研究发展

有氧舞蹈理论的研究从横向比较可以借鉴中国舞、体操、民族舞蹈等理论的研究,纵向比较可以借鉴美学、保健学、管理学等学科研究,促进有氧舞蹈理论的发展融合多元素。

4.2.4 从个人研究转向团队研究

有氧舞蹈的研究还应该鼓励从个人研究转向团队研究,同时定期开展理论交流,从国内学术交流上升到国际间学术交流。

[1]翟茁均.有氧舞蹈[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10.

[2]杜啸.第二十六届世界大运会有氧舞蹈项目成套动作技术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赵红.我国有氧舞蹈项目发展的前瞻态势研究[J].体育前言, 20015,5(1):8-10

[4]李粲,徐亚琳.我国健身健美操技术动作领域的崭新艺术——“有氧舞蹈”训练方法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8,1(27):53-56.

G80-32

A

2095-2813(2017)04(c)-023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2.238

刘方苹(1991—),女,汉,江西丰城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运动训练理论与管理。傅平(1989—),男,汉,江西赣州人,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有氧舞蹈理论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