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设施共享机制研究①
——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

2017-06-12 02:53孙崇迎叶燕邓家彬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寒暑假场地设施体育场地

孙崇迎 叶燕 邓家彬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南昌 330000)

学校体育设施共享机制研究①
——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

孙崇迎 叶燕 邓家彬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南昌 330000)

该文首先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共享的理论依据、困境以及困境的破解机理进行了探究,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对江西财经大学体育设施对外共享的现状及阻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最后理论结合实际,构建了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共享的启动机制、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对江西财经大学体育设施对外共享提出建议。

学校 体育设施 共享机制

1 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共享的理论依据

学校体育设施属于国有资产,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

我国学校体育设施的投资建设,本质上都是纳税人行为的公共体现,纳税人的纳税行为使其有权通过合法形式在其一生中不断获得学校体育设施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1]。目前我国除私立学校外,公立学校基本上都是我国公民缴纳税金,国家进行二次分配,再分别用于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使用[2]。由此可见,学校体育设施属于国有资产,应为所有纳税人所受益。

准公共产品指的是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兼具部分公共产品和部分私人产品性质的某类产品,具有两个特征:非排他性和不充分的非竞争性[3]。非排他性是指不能排除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效费。不充分的非竞争性是指随着使用人数的过度增加,可能会出现拥挤现象。就学校体育设施而言,一个学生使用学校体育设施,并不影响社会人员在假期或非课堂时间使用学校体育设施,但在同一时间内过多的人使用体育设施,学校体育设施将会因满载而出现拥挤现象,因此学校体育设施属于准公共产品。

理清了学校体育设施的产权归属及准公共产品的性质,为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共享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表1 江西财经大学体育场地建设数量统计

表2 江西财经大学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时间统计

2 学校体育设施资源对外共享的困境与破解机理

资源共享体系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共享主体;共享方式和共享规则,资源共享的过程是共享主体在“成本-收益”分析基础上的积极选择行为,只有共享的利益不少于共享的成本时资源共享才能进行[4]。资源共享追求的是实现资源配置的社会整体效率最高,然而学校体育设施在存在闲置的情况下,对外共享并不能自动进行,因为外来人员进入到学校使用体育设施进行锻炼,增加了体育设施的损耗,此外体育场地的管理,学生的安全等工作也需要付出额外的人、财、物来保障,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社会健身场所不同,并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这导致了学校对外共享体育设施面临“成本<收益”的困境。

机制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并使各个部分协调运行而发挥作用的一种具体的运行方式[5],对机制的理解分两点:一是事物各个部分的存在是机制存在的前提,事物各个部分的存在就有如何协调各个部分的问题;二是协调事物各个部分的关系一定是一种具体的运行方式,机制就是以一定的方式将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并协调它们的运行。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与运行是解决学校体育设施困境的根本途径,资源共享机制的形式可以是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作用并不是强制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而是要协调并保障学校在体育设施共享中的利益。因此,笔者认为学校体育设施共享机制,就是协同政府、学校和社会三者之间利益平衡的方法、措施或制度。

要想协调并保障学校对外共享体育设施的利益,首先要分析学校共享体育设施的成本,建立平衡共享成本的相关机制,对外共享体育设施成本的平衡仅仅取得了对外共享体育设施的可能性。因此,还应构建激励机制,激励的作用是使得学校对外共享体育设施的“收益≥成本”,只有 “收益≥成本”共享才可顺利进行。

3 江西财经大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配置状况

通过表1可以看到,江西财经大学体育场地设施配置内容较为丰富,其中篮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和网球场的数量最多,篮球场和网球场以室外场地为主,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场以体育馆内的室内场地为主。见表1。

3.2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状况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基本满足在校学生的教学和训练,并在非教学和非训练时间全部对社会进行开放,开放率为100%。在收费模式方面,田径场和室外篮球场为无偿模式,室内场地为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区别定价的有偿模式,对外开放体育场地的收入与支出基本持平。在管理模式方面,除游泳馆为自主管理模式外,其他场地均为学校+物业共同管理模式。在开放时间方面,平均开放时间超过了5 h,其中寒暑假期间因场地使用率较低,一般不对外进行开放,而游泳馆主要集中于5~9月份对外开放,足球场因无灯光,晚间不对外进行开放,1/3的网球场虽配有灯光设施(晚间开灯场地收费24.5元/h),但因需求量较低,几乎不对外开放。见表2。

3.3 体育设施资源对外共享的阻碍因素分析

江西财经大学体育设施寒暑假期间一般不对外开放,网球场和足球场在晚间一般不对外开放的原因可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场地管理人员短缺。学校体育场地管理人员主要是物业人员,仅负责日常的开、关门,收费及卫生工作,缺乏专业的场地管理知识。(2)资金短缺。对外开放体育场地设施的费用全部投入到体育场地的日常运营之中,如果寒暑假及晚间开放体育设施,需要支付额外的电费、场地损耗维护费、物业场地管理人员工资等费用,将会入不敷出,所以寒暑假期间大部分场地设施处于关闭状态。(3)校区偏远,寒暑假期间入校锻炼人员较少。江西财经大学位于南昌经济开发区地段,学校附近社区较少,寒暑假期间体育场地设施富余, 但进入学校使用体育场地设施的社会人员寥寥无几,因此体育场地设施寒暑假期间一般不对外开放。

4 学校体育设施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

学校体育设施共享机制是协调政府、学校和社会民众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保障各共享主体的利益不少于成本,因此笔者认为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共享机制的构建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4.1 启动机制

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共享,共享的两个主体——学校和民众首先要做好准备,政府在两者之间起着协调的作用。在实施共享之前,地方政府应出台具有地方特色的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包括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的某一区域对外开放的学校目录,各个学校开放的时间、容量、收费标准等,此外,政府还要对民众普及学校体育场地对社会开放相关的政策规定和场馆信息,宣传爱护器材、保护环境、强身健体的理念,提高民众对开放工作的认识。只有政府协调学校准备好对民众开放体育设施,民众积极进入学校使用体育设施进行锻炼,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共享工作才能正式启动。

4.2 保障机制

“人、财、物”是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共享工作得以进行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物”学校体育设施已经具备,管理人员和运营资金可以通过“开源节流”的方式来取得保障,其中开源包括增加财政补贴、现有人力资源再培训、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等方式,节流是减少对外开放体育设施潜在的学校财产损失、发生安全事故等学校承担的赔付费用,因此保障机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4.2.1 财政补偿措施

一是科学核算成本,政府根据学校体育设施使用年限、开放程度、运营成本等为学校提供合理的财政补助。二是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学校可以通过场地广告赞助等形式取得收益,补充对外开放体育设施的成本。

4.2.2 建立税收减免制度

企业、个人参与资助、建设、管理学校体育设施的对外开放,政府应给予投资者以减免税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到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作中来。

4.2.3 人才培养机制

一是培养场地管理人才,一方面高校开设相关课程场地管理课程,培养场地管理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对现有场地管理非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同时还可鼓励社会人员志愿服务开放场地的管理工作中去,减少开放学校体育设施的成本消耗。

4.2.4 安全风险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学校巡逻和入校锻炼人员的身份认证,将学校对外开放体育设施的不安全性降到最低,二是进行风险转移,学校对外开放体育设施面临着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等风险,一旦安全风险发生,学校将承担赔付风险损失的成本,可采取购买保险,风险转移的方式减少因发生风险而赔付的损失。

4.3 激励机制

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筹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以实现组织即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激励机制的构建应遵从公平、差异和多样化的原则[6]。因此激励机制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4.3.1 监督制度

政府在体育设施共享中不仅起到倡导、协调作用,还要起到监管作用。政府与高校共同商定考核评估标准,政府和社会民众对高校在体育资源共享中的态度及做法予以监督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予以奖励或惩罚,从而控制整个共享工作的进行。

4.3.2 奖励和措施

政府根据高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考核结果,给予适当奖励和惩罚,奖励的作用是提高学校对外共享体育设施的积极性,惩罚作为一种负保障力使得政府对学校开放体育设施的监督更有力度。

首先要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奖惩制度不仅作为奖惩力度的依据,也是仲裁依据,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其次,奖惩的形式不应只局限于物质和经济,还可采取学校、个人的评优树先、荣誉证书等多种形式来激励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

5 结论与建议

江西财经大学体育场地配置丰富,以部分有偿和部分无偿的方式全部向社会公众进行开放,日常平均开放时间超过了5 h。但因成本和管理人员紧缺问题,部分场地晚间不对外开放,因学校地理位置偏僻,寒暑假社会民众入校锻炼人员少,寒暑假期间一般也不对外开放,其场地设施对外开放还存有待开发空间。

就以上对资源共享机制理论的探究结合江西财经大学体育设施对外共享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1)政府对开放体育场地进行专项财政补贴。补贴费用主要用于场地维护、晚间场地灯光电费和场地管理工资发放。

(2)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利用体育场地空闲地段设置广告牌,招商引资,以冠名、赞助等方式取得收益,填充于开放体育设施的成本消耗中去。

(3)丰富场地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对现有体育场地非专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能力,此外还可鼓励学生勤工俭学、社区人员志愿服务等为管理体育场地提供人力保障。

(4)积极宣传引导社会民众入校锻炼,提高学校体育设施利用率。一方面学校、政府向民众宣传对外开放体育设施的信息和体育锻炼增进身体健康的理念,另一方面政府可以用“买单”的方式为社区、企业或中小学生购得门票,寒暑假期间利用高校场地和优秀师资力量开展体育素质拓展等活动。

[1]李骁天,王凯珍,李璟圆.我国城市社区与学校体育设施共享理论构建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4):87.

[2]解晓东.试论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必要性与可能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21-24.

[3]陈其林,韩晓婷.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定义、分类依据及其类别[J].经济学家,2010(7):13-21.

[4]冯云廷.地区性资源共享机制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06(3): 62-63.

[5]伊崇宇.黑龙江省高校与所在地体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以牡丹江地区为例[D].黑龙江:牡丹江师范学院,2014.

[6]吴照云.管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38.

G807.0

A

2095-2813(2017)04(c)-0240-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2.240

孙崇迎(1990,8—),男,汉,山东临沂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体育经济与管理。

猜你喜欢
寒暑假场地设施体育场地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我国高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问题和对策
2020年《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栏目选题
吉林省高校体育设施与全民健身资源互补研究
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场地建设现状研究
陪娃写作业,就像渡了一次劫
我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政策研究
——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
论寒暑假的关系
体育场地投资结构、运营模式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热胀冷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