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游戏作文”后的情绪失调

2017-06-12 23:05周国庆黄瑞夷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写作文习作内容

周国庆++黄瑞夷

游戏里承载多少故事,游戏里灌注多少情思?人对游戏的向往可谓是:浸淫、沉醉、痴迷、快乐。游戏是人精神的组成,游戏几乎与人类同时诞生。所以智者席勒会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可见游戏不仅伴随人的成长,而且伴随人类的成长,游戏在人类的生活中举足轻重。

众多的教师都深谙游戏的重要性、特效性,常常用游戏来吊孩子的胃口,用游戏作为奖赏促进学生的学习,用游戏来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动力。当前的习作教学公开课,几乎是游戏一统天下,所谓的“游戏作文”之名也应运而生。然而,我们在实践中却发现不少这样的现象——乘兴游戏,败兴作文。一听要游戏,学生都一蹦三尺高,一听要作文,一个一个快速地蔫萎;游戏过程兴奋之极、忘乎所以,提笔作文愁眉苦脸、情绪不佳。甚至于有些学生在做游戏刚兴奋完一分钟就紧接着问,是否要写作文,如果要写作宁可不玩游戏。

造成乘兴游戏,败兴习作的原因可能是游戏内容的选择不当,游戏过程的失调,以及作文时的心态不佳引起的。针对此原因,我们的游戏习作指导如何避免这种乘兴游戏,败兴习作的现象呢?

一、选调游戏活动,掌控情绪的涨落度

游戏疯狂,作文气亡,是游戏作文课堂里常见的毛病。就是在习作的公开课上,我们也会看到学生游戏时,是那样的生龙活虎、情绪高涨,一个个全情投入,忘情一切,尽显个体活生生的生动魅力,让我们感受到童年的可爱、灵动、稚气;可是,到写作时,面貌焕然一“新”。虽不像平常课那样,情绪直接表达于语言行动中,可是,从表情上、状态上看,就能让人一眼看穿那种无奈、无兴之情,那种无助似“气亡”之神,情绪瞬间的涨落度也真会让为师者“气亡”。要改变这种课堂两段式情绪转化的游戏作文教学“硬伤”,当然,全在教师的有效调控。

(一)慎重选配游戏的“时、空”

游戏作文的重点毕竟是在作文上,游戏是为写作服务的,游戏的作用虽然多,如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唤醒学生的写作情感,提供学生观察的事件,产生学生写作的素材等,这些作用的目的都在“写”字上,活动过程只是手段。所以教师在选取游戏内容时要注意“时、空”关系。这里的“时”,不是指时机,即什么时候该游戏,什么时候该作文,而是指时长,即游戏过程的长短;“空”即空间,游戏活动是在室内还是室外,是在讲台上还是在自己的座位上。一般来说,时间长可以在室外举行,如果是半节课活动、半节课写作,那到室外就不适合了。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在室内游戏,游戏内容宜短而有亮点,能让学生一眼就看出游戏活动的重要环节。“时空”关系还意味着参与的人数,是人人演、玩中乐,还是代表表演、观赏中乐,都要慎重考虑。“时、空”控制好,能较好地调节学生的游戏兴奋点,不至于涨落太大,学生静不下来或是没有兴奋就写作文,那就是情没到辞难发,必然造成写作的困难。

(二)注意调节游戏中的情感兴奋度

游戏是快乐的,游戏能让学生精神振奋,但是调控不好就容易出现亢奋。我们看到赛课游戏作文,课堂上学生因游戏竞争而鼓掌,为竞赛胜负而吶喊,处于极度的热闹中。为获得游戏结果的胜负而全情融入,注意过于集中一处,忘记了要观察,要思考游戏中出现的现象,甚至忘记了过程,只专心于结果。等到作文时,心还在跳,情还在戏中,思维总回不来,拿着笔却一心还沉浸在游戏里,自然笔下流不出文章;或是好不容易调整过来,却在心中只有结局没有过程,于是也下不了笔。作文就变成十分无奈、多余之举。这就是没有调节好游戏带出的情绪。一般而言,时间短、空间小(参加人数少)的游戏,不宜强调竞赛胜负,甚至不玩竞赛游戏,应当玩些理性思考型的游戏,把学生的关注点导向游戏的过程,导向默察静观,强调游戏的理趣;而时长空广的游戏,教师则可以尽力煽情,让学生玩得尽兴。

二、提高习作过程的快乐指数

写作是一项艰苦的劳动,用学生的话说,要写很多字很累,要是很多字写不来,那就更烦,加上写不好老师会批评,同学要嘲笑,写作文怎么会有快乐可言呢?是啊,学生一旦陷入这处境也就难以谈快乐了。所以,习作指导要把学生从这种境地中解放出来,要理智地提高学生写作过程的快乐指数。怎么转变学生写作的心态呢?

(一)改革先玩后记录式写作

先做游戏后记录是游戏作文的基本程序,没玩游戏就没有写作的素材。游戏之兴已过,再回味就未必有原先的那种感受,若加上语文基础不是很好,那么写作就成问题,当然就扫兴了。而改革写游戏内容,不是指记录已玩过的活动,而是让学生写的内容本身就是游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自己先沉浸在游戏中,边写边笑,写的过程就是思想玩的过程,自然有清新的乐趣隐在其中。

改革写游戏的内容最大的刺激是有创造性的成功感,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特别有利于平时贪玩的学生,会玩的孩子要比不会玩的感受强,这点就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快乐;其次,写游戏作文,主要以游戏活动的过程为内容,以各种动作为辅助构成,每一个环节的动作开发都是一种刺激,写出的内容就有极大的吸引力,写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边写边做动作,在环环相扣中,获得游戏的乐趣,这样的写作当然就能提高学生习作的快乐感。

(二)玩此写彼,提高习作的新鲜感

许多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中,都是玩什么游戏,就让学生记录什么游戏,记录成为游戏的滞后产品,当然会影响学生的写作心态了。所以,玩此写此,往往就造成学生乘兴游戏败兴作文。如果教师采用另一种方式——玩此写彼,则又能避免学生炒剩饭,即玩眼下的游戏,写作时却不写刚玩过的游戏,而写由这个游戏引发的相似游戏或其他联想。这样的写作指导,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写作有新鲜感,而且可以让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如游戏“哑剧《洗澡》”,如果让学生记录同学表演哑剧的过程,那作文过程如同嚼蜡。如果在写作中,教师引导学生由此及彼想开去,写“洗澡”引出的笑话,童年洗澡中引发的故事,或是在剧场看到的艺术家表演的哑剧,那效果就大不相同,学生的兴致就更高,写作的过程就有快乐可言。学生是好新鲜的,是需要有大量的新刺激的,不断地更新内容才能满足他们的好奇感。所以,教师的教学不可拘泥,也要跟随变化,丰富多样的内容与形式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满足好奇,追求新鲜刺激,才能让学生感到习作有快乐。

(三)获取习作的外报偿

写作过程带来的良好刺激固然好,但是,对于还处在需要教师、家长监督的学生而言,这一刺激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来自写作结果的刺激。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快乐指数,需要教师给学生带去一定量的外报偿。在集体里朗读学生作文或是粘贴上墙,或是发表在刊物上等各种方式都应及时性地给予学生,最起码的口头表扬、赞赏学生的作文写作怎么怎么好。这样的刺激要给学生,才能激起他们的写作欲。一个教师要是能巧妙地利用各种途径对一个学生的写作进行充分的肯定,那么,这个学生必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做出自我印象管理,向教师表扬的方向努力,这既是写作的动力,也是写作追求的目标。一个教师想要学生有可持续的写作热情,一定要不吝啬夸奖,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写作过程、写作结果的价值是相当重要的。

三、游戏作文“杂糅”一体

(一)游戏作文“杂糅”一体

游戏作文分步玩是最易引发学生开心游戏、伤心作文的教学形式。学生在玩的时候,你是很难让他静心观察的,游戏过程中是没有多少学生会留心游戏之外的东西,他们全心都在“玩”中,哪管场面如何,过程怎么衔接,到写作时,要不还在想玩中的刺激,要不就已忘记过程的要点,当然提笔就皱眉了。所以,游戏作文分两段是很不科学的。习作指导最好是要把游戏与习作杂糅一体,在玩中有写,在写中有玩,这样玩即是写,写也是玩,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所以,提高学生作文的快乐指数可以采用游戏与习作杂糅一体滚动式递进,玩玩写写,步步提升,就不会玩时开心,写时伤心了。如酸的与甜的游戏,讲台上放三瓶不同味的水,让学生上台尝,其他同学观察表情,然后写作文。如果是分步玩那就是先请三个学生尝,大家看表情,三个学生尝完写作文,这就没多大意思了,学生提笔时当然是很败兴的。如果是杂糅着玩,那就是先猜测第一个同学会是什么表情,写出来;然后,请第一位上台尝,结果验证谁写的对,再请第二个上台尝,大家观察,看谁写得最好,第一次猜测写与第二次观察写比较,看谁写出的能中奖;继续进行第三次的猜测描写。这样滚动着上升训练,学生不但不会扫兴,而且玩得开心,写得舒心。写作能力也会在比较中得到提高。

(二)个体作文集体游戏

作文本来是个人的事,是个体静思默想的结果。但是,教学中如果真的把习作当成个体的事,那作文就很没趣了。所以,提高学生习作的快乐指数就要把习作从个人的事中解救出来,作文不是个人的事,一人写作多人玩或是个体作文集体游戏,就不会产生兴致游戏、扫兴作文了。

个体作文集体游戏,就是写作过程是一个人写,但写出的内容却可以大家玩,比如大家一起玩“道听途说”,如果分步作文,就變成大家先玩“道听途说”的游戏,观察后写出作文。玩是大家玩,在气氛,而写是个人写个人的,记录刚才的玩的过程而已,这就很没意思了。如果是让学生玩刚才的游戏,认识这个游戏的趣味在哪,然后,你创造一个新的可以是类似的也可以是完全相反的游戏,写出来,然后让大家玩你写的游戏,那刺激可就大了。不仅写的过程不需炒剩饭,而且还能让同学们都来玩自己写的游戏,那多带劲啊。热情自然在其中了。

猜你喜欢
写作文习作内容
写作文的烦恼
小丁写作文
《我爱写作文》的魅力值
写作文等
习作展示